愛伊米

唐睿宗李旦:兩即帝位,三讓天下,這個“睿”字當之無愧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很少有人可以做到。

唐朝享國289年,歷經21個皇帝,只有一個皇帝做到了這句話,那就是李旦。

唐睿宗李旦:兩即帝位,三讓天下,這個“睿”字當之無愧

公元662年,李旦出生在長安,他是武則天的第四個兒子,也是李治最後一個兒子。由於他在兄弟中最小,所以深受父親的喜愛。

和大多數皇子一樣,李旦的成長之路差不多,唐高宗李治逝世後把皇位傳給了李旦的哥哥李顯。這樣看來,李旦似乎註定與皇位無緣了,但是命運卻跟他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

李顯繼位後,實際的權力還是掌握在太后武則天的手裡。

但是李顯偏偏是那種不服管教的“刺頭”,想培養自己的勢力,擺脫武則天的控制。

唐睿宗李旦:兩即帝位,三讓天下,這個“睿”字當之無愧

所以很遺憾,李顯的皇位體驗卡到期了,就用了55天。

李顯下臺後,李旦上位,但是他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因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只是個傀儡罷了。

接下來的日子,李旦都是在提心吊膽中度過的。作為一國之君,他不但不能隨意出入宮廷,甚至在皇宮中都不能自由行動。

對於李旦的困境,大臣們看在眼裡,卻沒人敢為李旦說話。

當時,英國公徐敬業在揚州起兵,裴炎趁機請武則天還政於李旦,結果徐敬業兵敗被殺,裴炎以謀反罪被處死。

公元686年,武則天頒佈了一個詔書,大概的意思就是要還政於李旦。

但是李旦的第一反應不是高興,而是很慌張。

唐睿宗李旦:兩即帝位,三讓天下,這個“睿”字當之無愧

他哪裡敢接,多次上表請求武則天繼續臨朝。武則天假意推辭了好幾次,最後“無奈”只好繼續繼續臨朝,李旦這才鬆了一口氣。

一讓天下

該來的還是要來,當武承嗣將一塊刻有“聖母臨人,永昌帝業”八個字的白石獻給武則天的時候,李旦就知道自己的母親終於還是要邁出了這一步。

這件事,李旦可以接受,但是李旦的這些叔叔大爺們紛紛表示接受不了,你武則天不是我李唐宗室,何況是一介女流,怎麼能亂了祖制。

琅琊王李衝、越王李貞、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霍王李元軌、紀王李慎、江都王李緒、黃國公李撰等一眾親王,高舉反對武則天的大旗,不過無一成功,要麼直接兵敗身死,要麼死在流放的路上。

至此,李唐宗室幾乎被屠戮殆盡,誰還敢再說一個不字。

百官勸進,李旦也上奏讓武則天稱帝,並求賜武姓。

恥辱嗎?顯然在尊嚴和生命面前,他選擇了生命。

天授元年,武則天正式稱帝,建立武周。

李旦降為皇嗣,不是太子,是皇嗣。但是一切規格還是按照太子標準,也是住在了東宮。

從當皇嗣的日子也不好過,因為他成了武氏諸王攻擊的物件,道理很簡單,既然你不是太子,那麼我們就有機會,雖然你是皇帝的兒子,但是你有一半是李唐的血。

唐睿宗李旦:兩即帝位,三讓天下,這個“睿”字當之無愧

其中,魏王武承嗣對此事最為熱衷,理由就是“

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

”,大概就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他手下唆使洛陽百姓王慶之帶著數百民眾上表,要求廢掉李旦,改立武承嗣。此舉遭到了宰相岑長倩、格輔元的反對,不過兩人被武承嗣以謀反的罪名處死。

雖然這件事最後沒有得到武則天的肯定,但是李旦的地位降到了冰點。

最有力的證明就是武則天在永珍神宮舉行的祭祀典禮,按照祖制,“

皇太子為亞獻

”,雖然李旦只是皇嗣,但是也是唯一的皇嗣,武則天居然繞過李旦,讓武承嗣為亞獻、武三思為終獻。

古代舉行祀典時,有三獻之禮,第二次稱“亞獻”,第三次稱“終獻”。

在此後的日子裡,李旦一直在武則天的猜忌中度過,但是都被李旦一一化解了。

李旦的秘訣就是——忍。

唐睿宗李旦:兩即帝位,三讓天下,這個“睿”字當之無愧

武則天的婢女勾引李旦不成生恨,陷害李旦的妃子劉氏、德妃竇氏。大年初二,武則天將兩人秘密處死,我忍。

尚方監裴匪躬、內常侍範雲仙私下拜見李旦被武則天處死,並剝奪李旦接見百官的權力,我也忍。

李旦被誣告謀反,樂工安金藏為了證明李旦的清白,當眾剖腹,我還能忍。

有人說李旦是一個

徹頭徹尾的利己主義者

,但是他能怎麼辦呢?

二讓天下

不過武則天終有衰老的一天,她必須要考慮自己繼承人的問題。

在狄仁傑等人的勸說下,武則天選擇在自己死後,權力歸還給李氏。

武則天接回了自己曾經的棄子,廬陵王李顯。

這樣做的目的,其一是為了防止李顯同志被反革命勢力所利用,成為反對自己的一面旗幟,其二是穩定內部政治局面。

這時候的李旦很聰明,與其等著武則天罷免自己的皇嗣,不如主動辭職。

這樣李顯順理成章地成了唯一合法繼承人,李旦成了相王。

李旦的審時度勢,也讓他避免了成為被打擊的物件。

唐睿宗李旦:兩即帝位,三讓天下,這個“睿”字當之無愧

神龍元年,張柬之等人發動神龍政變,武則天被逼退位,李顯正式上臺。

當時,李旦參與其中,還抓獲韋承慶、崔神慶等張氏黨羽。

李顯為了表示對李旦的感謝,也是對李旦能力的認可,李旦拜太尉、同鳳閣鸞臺三品,並加封安國相王。

但是李旦秉承著“功成身退”的原則,辭去了自己的職位。

李顯還想立李旦為皇太弟,李旦堅決拒絕,他可不想再一次站在風口浪尖上。

就這樣又過了四年,李旦在這四年幾乎淡出了唐朝的政壇。

景龍四年,唐中宗去世(疑似被自己媳婦和女兒安樂公主下毒,但是沒有證據),隨後韋后扶植15歲的兒子李重茂接班,這就是短命的唐殤帝。

唐睿宗李旦:兩即帝位,三讓天下,這個“睿”字當之無愧

還是熟悉的配方,還是不變的味道。

主少國疑,韋后的野心膨脹,想複製武則天的成就。

結果,

她的能力配不上她的野心

,她複製好了,但是不知道往哪貼上。

於是李旦的三兒子李隆基就聯合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等人發動了唐隆政變,誅殺韋后和安樂公主,李重茂被迫禪讓李旦。

三讓天下

李旦當了皇帝,一個新的問題擺在他的面前,太子立誰?

按照嫡長子原則,嫡長子李成器是首選,但是如果沒有三兒子李隆基他肯定不能當皇帝,所以這個事就很難辦。

不過李成器深知弟弟李隆基的勢力,於是主動退出,並說了這樣一番話:

國家安則先嫡長,國家危則先有功。

再加上劉幽求等功臣的支援,李隆基順利被選為皇太子。

唐睿宗李旦:兩即帝位,三讓天下,這個“睿”字當之無愧

李隆基被立為太子後,有一個人不太高興,那就是太平公主。

想當年,自己的母親武則天何等威風,那可是太平公主心中的偶像,既然她可以做到,為何自己不行。

但是李隆基當了太子後,政治勢力與日俱增,太平公主不想看到這樣的局面。

她散佈流言想迫使李旦更換太子,攔截宰相勸皇帝廢太子,還在太子身邊安插眼線意圖加害太子。。。

當然,這一切的一切都沒有成功。

李旦也心知肚明,他一直在平衡兩方的勢力。

據《資治通鑑》記載,每當有宰相來向李旦彙報工作時,李旦同志都會問“嘗與太平議否”,然後又問“與三郎議否”。

你們這些事都跟太平公主商量了嗎,跟太子商量了嗎。

事實再次證明,權力只能掌握在一個人手中。

據說公元712年,天上出現了一顆彗星。

唐睿宗李旦:兩即帝位,三讓天下,這個“睿”字當之無愧

在古代的人眼中,彗星是不吉利的,但是在太平公主看來,這是她除掉太子最好的機會。

她命“氣象學家”說這是“除舊佈新”的訊號,意味著太子要上臺了,李旦乾脆順水推舟,把皇帝讓給了李隆基。

太平公主都傻了,她做夢也沒想到這樣的結果。

李旦也過了五年安穩的退休生活後才離開人世。

回顧李旦的一生,雖然他當了兩次皇帝,但是並沒有多長時間掌握實權。他三讓天下,雖然更多的時候是一種無奈,但是他的主動作為保全了自己,讓自己笑到了最後。

也許這就是他的人生智慧,值得細細品味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