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中國官場實行跪拜之禮,究竟是從何時開始

人們對古代官場的印象,基本繞不開跪拜,現代影視劇中,無論哪個朝代,只要臣子見到皇帝,一大半要行跪拜之禮,下跪磕頭好像自古有之,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古代面見天子或接旨,在不少朝代其實沒那麼多規矩,在春秋戰國時期,自魏國遠道而來的范雎,首次面見秦昭襄王時,便沒有向其下跪,反而是秦昭襄王向他下跪問道,先生有何可以教我?史書殺光雞雜,秦昭襄王是跪而請約,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跪著請求的意思,一代國君能做到此地步,當真讓世人為之動容。從這兒也可以反映出一個問題,秦昭襄王是君,在秦國是說一不二的皇帝,而范雎只不過是個臣子,嚴格一點來說,此時的范雎還不算臣子,頂多是個士子。

中國官場實行跪拜之禮,究竟是從何時開始

秦昭襄王能夠向其下跪請教對方,如此禮賢下士,可以說已經到了不顧臉面的地步,自古中國人好面子,上位者自有威嚴,為保持自己的威信,很多統治者十分在乎顏面,然而秦昭襄王就做到了,為國家不顧個人顏面。若一般人被國君跪拜,內心大多是恐慌的,古人所認為的天子,乃上天在凡間的化身,故而對皇家很是敬畏,可范雎面對秦國國君如此大禮,卻感到毫不在乎,避而不答,直到秦王再三下跪請求,范雎才開始指點。在這個時期,根本沒有下跪的說法,士人面見統治者時,可以不向其下跪,只要你有才,君王還會向你下跪請教問題。當然了,古人此時談話,也不是站著說話,或者躺在床上,這時凳子的作用發揮的淋漓盡致。

中國官場實行跪拜之禮,究竟是從何時開始

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前,中國人的身高一直不理想,比許多歐美人要矮上一截,在春秋戰國時,古人的身高更加矮,史書上記載秦國有過一項規定,六尺以上的人可以算成年,後來西漢建立,沿用前朝的規定,古代成年人的標準在六尺左右,那麼六尺是什麼概念?以現代的計量方法去算,三十公分一尺,六尺的話差不多一米八,要是這麼看,古人身高比現代有過之無不及,可秦國的尺度跟現代相差很大,那時一尺只有二十三公分,六尺的話只有一米四左右,一米四可以算成年,古人的身高有多矮就不用多說了。因為百姓普遍身高不高,凳子什麼的,也沒人精思廣益發明出來,其實凳子到北宋才出現,是由胡床演變而來,而胡床傳入中原是在晉代,在此之前,人們平時宴席聊天時,都是坐在榻上。古代但凡來了客人,直接拖鞋上榻,但官員與國君商議政事時,自然不會如此。

中國官場實行跪拜之禮,究竟是從何時開始

一般來說,官員們在國君跟前商量國家大事時,是跪在榻上進行的,具體的姿勢是,雙膝跪地,臀部坐在後腳跟上,這種姿勢也被稱為跽坐,跽坐相對直跪要輕鬆一些。也許不少人會認為,跽坐與跪沒多少區別,形式都差不多,但其實兩者所蘊含的意義不同,跪不僅要挺直腰板,臀部也要離開後腳跟,從體力上來說,自然是跪難一些,跽坐腿麻還可以小範圍調整。戰國時,跽坐流行於諸國,若是雙方談的比較投機,還會向對方作揖、頓首,形成人們常見的拜,但這裡的拜,只是為表現自己對對方的尊重,沒有後來所賦予的尊卑,所以上面所講到,秦王給范雎下跪請教,只是因為范雎有才能,可以幫他治理國家。兩人經過交談後,范雎向秦王回拜,也是一種回禮。在史書中,君臣之間互跪的例子還很多,在當時是一種普通禮儀,沒有過多的意義。

中國官場實行跪拜之禮,究竟是從何時開始

上朝議政不擺榻,無論是國君還是大臣,全部是席地而坐,只是在地上鋪個毯子,此時君臣之家互相作揖很正常,從禮儀上來說,這也是互相尊重,彼此非常融洽。進入兩漢後,曾經人們所遵循的周禮,早已經在戰火中失傳,劉邦並非出身貴族,對於禮儀沒那麼多講究,根據記載劉邦第一次上朝時,大臣們千姿百態,有席地而坐的,也有站著的,甚至還有酒後發瘋的,總的來說亂行一鍋粥。朝廷這個樣子,在民間自然沒有威嚴,於是劉邦請來大儒,制定上朝的禮儀標準。在秦朝原有的基本上,選用一些古禮,再加上天子為尊的觀念進去,禮儀制定完成後,大臣們終於有模有樣,那麼可能有人問,見天子的跪拜之禮是此時開始的嗎?

中國官場實行跪拜之禮,究竟是從何時開始

其實並不是,時間還長的很,自古有句話說,男兒膝下有黃金,跪天跪地跪父母,對於古人來說,下跪除了給長輩天地之外,其餘賦予自尊的意義,雖說漢朝沿用秦規,但嚴格一點來說,沒發生多大變化,不過是在原有基礎上加以修正。漢朝的諸侯官員,雖說還跪坐在朝堂上,但此時已經不能直腰,需要把身體俯下,將頭低下眼睛不可直視天子,上奏時也要按照尊卑順序進行,後來這個規定,被司馬光等人批判為糟粕,認為制定此條規定的人,是在巴結天子,而不是沿用古禮。進入魏晉後,得益於中央集權制,使得皇帝權力越來越大,禮儀也發生小變化,大臣上奏時要以叉手禮,表示自己的尊敬,叉手禮不似跽坐,已經有尊卑之別,不僅是朝廷官員們學,就連少不更事的孩童,也要從小學起。雖說君臣之間已有尊卑,但跪拜還沒有形成,直到宋朝時期,出現了凳子,古人終於站起來了,宋朝是個文人國家,年紀大的官員,上朝時還能小坐一會兒,這時再給別人行禮,就要從凳子上站起來。北宋有規定,在朝堂上私自行禮,或直接跪拜是失儀的表現。

中國官場實行跪拜之禮,究竟是從何時開始

此時上朝只准站著行禮,若是誰直接跪倒在地,還會天子責罰,後來周邊遼國、金國等國,出現一種新禮儀,這些國家的人,在接待客人的時候,皆以跪或喏,被宋朝士人不恥,認為這是胡人的禮儀。南宋滅亡後,進入蒙古人的元朝,於是出現了跪拜禮,大臣們向天子上奏時,全部要跪著方能奏。大概是元朝開了個頭,朱元璋建立大明後,也制定規矩,但凡要上奏的官員,一律要下跪啟奏,《大明會典》中記載,凡百官奏事皆跪,天子下令才可以起來。這是臣子見到皇帝,必須要下跪,不然會被視為不敬。明朝的跪拜之禮,也進一步升級了,不僅見到天子要下跪,見到自己的上司,也需要下跪行禮,於是這股風氣流傳至民間,百姓們紛紛效仿。

中國官場實行跪拜之禮,究竟是從何時開始

總的來說,在元朝之前,臣子也不需要向天子下跪的,面見天子只需作揖便可以,元朝開始跪拜之禮,到了明朝後,不僅要給皇帝下跪,還要給上次下跪,清朝就不用說了,下跪的場合實在太多,上奏要下跪,接聖旨也要下跪,由於跪得太多,膝蓋容易痠痛,古人還發明瞭護膝的東西。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跪拜禮行的越多,倒顯得皇帝一家獨大,大臣倒想奴才一樣。直至近代西方思想傳入中國,以及中國人的覺醒,才讓跪拜禮完全消失。

參考資料

《戰國策》

《史記》司馬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