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此人被諸葛亮點名表揚,地位不在費禕董允之下,為何卻聲名不顯?

蜀漢後期眾多重臣中,不算名將的話,名氣最大的除了諸葛亮之外,應該是和諸葛亮並稱為蜀漢四相的蔣琬、董允、費禕三人,其實還有一人其資歷和地位不在董允和費禕之下,甚至排名一度還在他們兩人之上,此人就是在《出師表》中被諸葛亮點名表揚的郭攸之。

227年第一次北伐之前,諸葛亮上表劉禪的《出師表》中提到並表揚了四個人,其中就有郭攸之:““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諸葛亮把郭攸之排在費禕、董允之前是有原因的:224年郭攸之出任黃門侍郎,225年諸葛亮徵南中前出任侍中,而費禕225年先是出任昭信校尉,出使東吳後才升任侍中,資歷不如郭攸之;至於董允當時還只是黃門侍郎,他一直要到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後才升為侍中。

此人被諸葛亮點名表揚,地位不在費禕董允之下,為何卻聲名不顯?

可是這樣一位在諸葛亮北伐前的重臣(侍中秩兩千石),陳壽作《三國志》甚至沒有為他立傳,不像費禕和蔣琬、姜維一同立傳,董允和董和、劉巴等人一起立傳,郭攸之的若干事蹟也僅僅是零散見於其他人的傳記之中,那麼受到諸葛亮表揚、資歷和地位至少不在費禕和董允之下的郭攸之,為何卻聲名不顯,以至於在蜀漢的存在感很低?我們來分析一下其中原因。

此人被諸葛亮點名表揚,地位不在費禕董允之下,為何卻聲名不顯?

第一,郭攸之才能一般,諸葛亮在《出師表》中點名表揚了四個人,唯獨對郭攸之可能是看走了眼,《三國志-董允傳》記載:“攸之性素和順,備員而已。獻納之任,允皆專之矣。”兩人同為侍中位高權重,可是拿主意的是董允,做決定也是董允一個人說了算,郭攸之之所以不爭不搶,除了性格溫和之外,能力顯然也不如董允。

此人被諸葛亮點名表揚,地位不在費禕董允之下,為何卻聲名不顯?

關於郭攸之的能力問題,廖立曾說過:“中郎郭演長,從人者耳,不足與經大事,而作侍中。”他認為郭攸之才能不足,毫無主見只會跟在別人後面,出任侍中實在是大材小用。當然廖立的話有點偏激,但結合陳壽的點評來看卻也不無道理。

既然郭攸之能力不足,那麼諸葛亮為何又要重用他呢?因為郭攸之是南陽人,很可能是劉備屯駐新野期間招攬的人才,諸葛亮自己也說了“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一句話郭攸之是劉備信任和重用之人,而且劉禪身邊總不能都是強勢之人比如董允,這或許是諸葛亮的用人之道。

此人被諸葛亮點名表揚,地位不在費禕董允之下,為何卻聲名不顯?

第二,董允死於246年,費禕死於253年,郭攸之在蜀漢後期尤其是234年諸葛去世之後近乎銷聲匿跡,這個有點不合常理,再怎麼能力不足,資歷和地位總是擺在那裡,蜀漢後期不可能沒有他的事蹟,所以一個相當大的可能性是郭攸之去世得比較早,或許在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前就已經去世也未可知。

所以一個才能一般、去世得又比較早的老好先生郭攸之,在蜀漢聲名不顯、存在感較低其實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