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讓中國嚐盡屈辱的跪禮,富強的印象在西方遠去,國門被強行撞開

鴉片戰爭發生的原因大部分都知道,比如中國閉關鎖國做天朝上國的美夢、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資本主義大力發展需要市場等等,不過這些原因仔細看來都是事件發生的深層原因,但一切事件要爆發總要有些引頭,那對於鴉片戰爭爆發來說又是什麼直接導致的呢?

其實中國和英國的矛盾早在18世紀就已經有了苗頭。英國到18世紀末期已經完成了國內政治經濟等一系列的改革,而最重要的變化是國內進行的工業革命,工業革命促使了機器動力代替人力,商品經濟得到大力發展。

讓中國嚐盡屈辱的跪禮,富強的印象在西方遠去,國門被強行撞開

當然國內生產力提高了,需要的市場也就變大,對於英國來說有這麼多產品內需是消化不了了,自然就需要外國市場來消化,而當時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就是中國,只是中國對於西方人來說當時還是個神話。

沒到過東方的西方人通常對中國的幻想都來自於往返於東西方的商人,或者是介紹中國的一些書籍,當然別人的見聞由於主觀原因難免會造成一些誇張的想象,西方人一直認為的中國有可能還停留在強漢盛唐的時期,或者馬可波羅的元朝。

然而歷史的變革使中國的封建社會日漸衰落,當初世界第一的中國早已經悄然沉睡不再進步,但西方人還不得而知,他們認為當時的中國還是那個熱鬧興盛、黃金遍地的神奇國度,都想過去一看究竟。

讓中國嚐盡屈辱的跪禮,富強的印象在西方遠去,國門被強行撞開

早在官方交往之前,中國跟西方人也有些民間交往,有些英國的傳教士甚至外交官在中國清朝呆了十幾二十年,作為中國通也算是促進了兩國之間的交流,但這些還遠遠不夠。

英國官方自工業革命以來一直想要拜訪一下中國的願望在18世紀末就實現了,1793年8月,歷經多個月的航行,帶著滿載幾艘大船的禮品,英國80多人的使節團隊在馬戛爾尼的帶領下來到了北京。

然而萬里迢迢、遠渡重洋來到中國給乾隆賀壽的英國使團卻在北京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在還沒有見到乾隆之前,使團就跟中國的大臣們爭得面紅耳赤,爭執的原因是面聖要不要雙膝下跪、三拜九叩的問題。

讓中國嚐盡屈辱的跪禮,富強的印象在西方遠去,國門被強行撞開

英國第一次出使中國並不順利,雖然草草的見了乾隆一眼,但卻被傲慢的乾隆皇帝急著送出了海,令英國人相當失望,英國人不僅失望於沒有談成開放口岸允許英國人在中國經商和免關稅等問題,更令英國使團失望的是中國民間的貧窮和朝廷的迂腐。

但英國人沒有放棄希望,雖然連拿破崙也嘲笑英國人糾結的尊嚴問題,並且站在中國一邊說話,英國人還是覺得第一次出使失敗僅僅是因為使團用的兩個滿人翻譯大有問題。於是英國人準備了第二次出使中國。

第二次出訪中國,英國人為了解決翻譯問題而用了兩個中國通,一個是小斯當東,一個是漢學家馬禮遜,兩個人都在中國生活了20多年,漢語絕對不是問題,當時清朝已經是嘉慶在執政了,不過嘉慶跟他老爹也差不多,一樣不待見英國來朝的使節,當然也是因為有前一次接待的壞印象打底。

讓中國嚐盡屈辱的跪禮,富強的印象在西方遠去,國門被強行撞開

嘉慶依然明確告知與使節團洽談的外事大臣那彥成,關於禮節問題絕不能妥協,如果不肯行使中國的面聖大禮,一律不見,並且趕回英國。不過想讓英國人聽話自己好交差的那彥成在見到英國使節後犯了嘀咕。

英國人依舊不肯行大禮,不過使團的領頭阿美士德倒是對這個問題模稜兩可,可是使團中有很多人堅決不同意。

為此那彥成甚至想出了趕鴨子上架的餿主意,結果被英使嚴加提防,到最後已經臨近面聖的空擋卻又發生了爭執,嘉慶因此被放了鴿子心中非常不爽,馬上把英國人趕出了中國,還懲治了辦事不利的那彥成。

讓中國嚐盡屈辱的跪禮,富強的印象在西方遠去,國門被強行撞開

兩次都因為同一個問題被永遠趕出去的英國人不再糾結,為了開啟中國的大門他們不惜後來開國會決定究竟要不要對中國開戰,然而歷史總是某種巧合,英國的主戰派以9票之差略壓反戰派,就此鴉片戰爭打響了。

當然歷史是不能假設的,我們不能說如果沒有鴉片戰爭,中國近代會是另一番模樣,所以也許有些事仍舊是歷史的必然,只是換一種形式罷了。如今全世界的禮節都已經趨於相同,在不忘傳統的同時,一些陋俗也應該慢慢屏除。

【參考資料:《馬戛爾尼訪華》、《鴉片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