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漢朝末年的幾個關鍵轉折點,導致三國爭霸持續百年

東漢末年群雄爭霸,可以說是一些偶然性因素引發的關鍵節點,導致了最終三國鼎立,紛亂百年的結局:

1、 大將軍何進為消滅宦官,是叫各路邊軍一起到洛陽附近來,他這個舉動是合理的,因為洛陽禁軍累世以來宦官的影響力遠超過外戚,上一次竇家怎麼慘敗的,大家都還記得,既然禁軍不可靠,那就只能靠外軍,而且何進是一邊叫各路邊軍到洛陽附近示威,一邊叫自己僚屬去各地募兵來洛陽,大家互相制約的。

問題在於,誰也沒想到洛陽爭奪的結果居然是外戚和宦官同歸於盡,而且士大夫集團還沒來得及收拾局面,晚幾天董卓再想進洛陽就是痴人說夢了。

漢朝末年的幾個關鍵轉折點,導致三國爭霸持續百年

2、董卓本身軍力,其實遠談不上天下最強,當時能制約董卓的軍隊大批大批的,而且其人並無地盤,涼州老家他從來就沒控制過,關中有皇甫嵩在也不是他能控制的,幷州牧一天都沒去上任。說董卓是軍閥勢力感覺都有點高抬他,頂多算軍閥化的軍隊。

而這廝居然恰到好處的在洛陽各方勢力幾敗俱傷還沒整合的時候進了洛陽,而且上手就迎了漢帝,而且居然逆天到把洛陽幾萬禁軍全部爭取到自己一邊。

漢朝末年的幾個關鍵轉折點,導致三國爭霸持續百年

這還不夠,幷州軍本來是制約董卓的軍隊,這廝居然一鼓作氣把幷州軍也爭取到了,更扯淡的皇甫嵩坐擁重兵在關中,居然老老實實的聽董卓的命令屈服進洛陽。 這完全不是董卓能靠自己能力得到的,所以實在離譜。

歷史皇甫嵩是放棄兵權進洛陽的。他不受命和袁紹聯動夾擊董卓 ,以董卓當時的局面,就是四面合圍必然失敗,而皇甫嵩作為勤王功臣,手握重兵,坐鎮關中,袁紹贏了能拿他奈何?一如西晉趙王篡位三王起義後,成都王進了洛陽就能奈何河間王?

就算不失敗,皇甫嵩依託關中也是進可攻退可守的局面。然而,皇甫嵩放棄兵權進京城,從此他就再也不是實力派將領,只能靠威望和資本甚至卑躬屈膝來保命了。

漢朝末年的幾個關鍵轉折點,導致三國爭霸持續百年

董卓就這麼開局三板斧下來,董卓自己的涼州軍、呂布的幷州軍、皇甫嵩的關中軍、何進的中央軍,朝廷能征慣戰的邊軍和禁軍,除了被胡人拖住的幽州軍外全部收為門下, 涼州軍、幷州軍、中央禁軍雲集洛陽, 只有關中兵團在關中。但是皇甫嵩已經放下軍權受命進京,關中兵團已經被董卓接手改編中。只要幾個月時間,董卓接手後把這支軍隊調集到關東來並不難。

光這些部隊兵力就穩穩的超過10萬人,都是久經戰陣的老兵,對董卓而言,簡直是開了金大腿,而且是大象腿。

3、關東士族造反,但是其實人心並不齊,董卓手握幾乎天下所有的強兵。對關東聯軍三路人馬任何一路都是泰山壓頂的存在。 他控制了大漢最繁華富裕的洛陽盆地,正是富饒的產糧區,而且國庫就在董卓控制下好吧。

所謂的討董聯軍全是內地臨時招募的烏合之眾,也就孫堅的部隊還能打點。

如果董卓在各路關東群守起兵的時候,就立刻把手裡的軍隊集中大兵團去鎮壓,各個擊破河北河南各路叛軍的可能是很大的。要知道當時關東郡守真正參加討董的其實是一小部分。

只要董卓親自帶領大舉出擊,誰造反就收拾誰,那麼關東叛軍也就是旋起旋滅,如淮南三叛反對司馬氏一般。只要董卓在朝廷上給關東士大夫留出足夠的位置,不侵奪他們的權力,穩定局面並不難。

結果董卓居然遷都長安,則自己放棄中央政府的地位。而且遷都長安放棄關東經濟區,等於經濟崩潰之路上走,明明開局牌面這麼好,偏偏往自殺道路上走……

4、袁紹提出以劉焉為帝,實際是要和劉焉建立聯盟整合關東。這兩人都名分號召力和實力夠強,如果聯手整合關東,固然會有很多不滿,但是很有可能以雷霆之勢控制河北四州。曹操、袁術、公孫瓚之流都只能俯首。固然等天下定後兩人遲早得來一場鬥爭,但是那時候天下大局已定了。結果劉焉太重名譽,居然放棄了。袁劉二人各自為戰,一個居然被公孫瓚給滅了,一個延遲多少年才打平河北,實在是可惜了。

5、孫堅之死。漢末之亂開局,天下論軍力和能打,除了董卓那一系外,唯二的能打就是幽州邊軍和孫堅自成系統的這一塊自留地。袁術和孫堅合作,以南陽郡為基南下襄陽,當時劉表新入,根基不穩,人心惶惶,其勢有必敗之勢,一旦劉表慘敗,袁術頃刻之間入主荊州,荊州豫州聯成一體,天下之爭就佔了絕大的先機。結果孫堅居然意外死亡,實在是狗血……

漢朝末年的幾個關鍵轉折點,導致三國爭霸持續百年

6、曹操打南陽張繡之戰。張繡剛投降,就能迅雷不及掩耳地整合部下起來反叛,看看日後劉綜等人面對類似形勢有人提出計劃後的拒絕,就知道這是難度超級高的事情。曹操這次真的是差點就交了賬本。

曹操最接近完蛋的危局有三次,輸給徐榮那一次,袞州對呂布那一次,然後就是南陽對張繡這一次,第一次的時候曹操死,估計在歷史就是匪兵甲乙的貨色。第二次死,也是非三國迷記不得的小諸侯。第三次才是關鍵,如果曹操死在南洋,本來的中原霸主立刻就要完蛋了。

果真如此,那曹操在史書上留名就是笑話,其大名將和“此間可有美女”的說法一起貽笑千古了。而袁紹將能立刻整合關東,天下大勢已定了。

7、孫策之死。孫策的北伐是有依據的,說白了袁紹南下,孫策作為袁紹友軍北上,曹操拿得出多少力量來對付孫策?關鍵是豫州一代多少袁紹有關係的人要動搖?

袁紹固然是曹操死敵,但是正因此其他籌碼分量就顯得舉足輕重了。孫策劉表劉備都是這盤棋上有可能成為最後一根稻草的籌碼。

歷史沒有孫策北伐,曹操都千鈞一髮,孫策如果再大舉北伐,未必不是最後一根稻草吧。固然,孫策和孫堅一樣過於輕脫,但是畢竟是一方之主,能否刺殺成功運氣因素太大了。

孫策如果拿下壽春,就算袁紹拿下豫州青州袞州對他也是大賺了。而且大家都不知道的,是袁紹陽壽有限,如果袁紹死了,袁氏集團四分五裂開始自相殘殺,那麼孫策真可能能成事。

8、袁紹之死。官渡之戰袁紹雖然敗了,但是河北根基還在,以當時情況,曹操根本吃不掉河北。偏偏就在這時候袁紹死了,讓曹操有時間北上各個擊破袁氏。很多人評價袁紹都是各種無能云云,其實袁紹好歹是在群雄爭霸中打出來雄霸河北的,官渡之戰勝敗不過一線之差。而戰後大家還是勢均力敵,袁紹最大的不如曹操其實是壽命。

漢朝末年的幾個關鍵轉折點,導致三國爭霸持續百年

袁紹死則袁氏集團四分五裂,如果袁紹和曹操壽命反過來呢?以當時曹操集團的情況,我看不出任何人有可能繼承曹操的位置,曹操如果當時死了,曹氏集團一樣四分五裂,袁紹再次南下的話可以說毫無阻礙。官渡之戰前孫策死,曹操可以專心對抗袁紹,官渡之戰後袁紹死,曹操方能蕩平河北,蕩平河北後劉表死,曹操方能一舉下荊州。

孫策、袁紹,劉表這三波敵人,都是有生之年曹操無法奈其何的敵人,而都一個個早死,自己給曹操讓出場子。

感覺當時曹操大有時來天地皆同力的感覺,然而頃刻之間就赤壁之戰,運去英雄不自由了,天意?人事?漢末之爭,偶然性實在太多了啊。

——如果再看看司馬懿,則最後結論還是一句話,活的夠長才是王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