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250年未見刀兵的京都響起了炮聲,進攻皇宮的,並非洋人

很多朋友知道,江戶幕府時代,日本天皇的日子過得很苦逼。

一句話,沒錢。經濟命脈掌握在德川幕府手裡,不是天皇賞賜將軍,而是將軍賞賜天皇。

舉個例子吧。

據日本史料記載,明治天皇他爸孝明天皇,中午能吃條小魚已算奢侈。他還會把魚骨頭留著,晚上泡點水,當湯喝。

1854年,德川幕府與美國簽訂友好條約之後,列強紛至沓來。日本興起了尊王攘夷倒幕運動。

洋人的到來,在掃倒了幕府威信的同時,無意中提高天皇的權威。

因為德川幕府從此有求於朝廷,以對付那些倒幕分子。

很多大名,則打破幾百年來不得與朝廷直接接觸的禁令,拉著天皇一起指點江山。

250年未見刀兵的京都響起了炮聲,進攻皇宮的,並非洋人

(武士劇照)

他們中的激進者,口裡喊著要尊皇,只要天皇一聲令下,他們敢砍幕府,殺洋人,不惜性命——但這是有前提的。

什麼前提呢?

那就是,天皇要聽我的話。

哦,天皇先聽你的話,執行你的想法。所以,你的想法就是天皇的想法……

有點繞吧?

對,反正,1863年老歷八月之前,長州藩的激進分子及他們在朝廷的同盟三條實美等人,把孝明天皇搞成了傀儡。

八月十八日,公武合體派——支援朝廷與幕府聯姻——鎖上宮門,以孝明天皇的名義下詔,驅逐了長州藩在京都的勢力。三條實美等七名朝臣,亦跑到了長州藩,說是要起兵勤王。

喲,你都成了朝敵了,還要勤王呢……是天皇不要你了呀。

在之後近一年時間裡,京都比較平靜,但發生的兩件大事,卻深刻影響了日本歷史。

其一是攘夷派當街刺殺了著名學者,支援開國的佐久間象山。他的威望使很多人即使攘夷,也覺得該同長州那些瞎搞的人,劃清界限。而堅定的公武合體派孝明天皇和幕府,則意圖對長州進行征討。

其二是幕府精英劍客組織新選組,探得長州武士和浪人,將在京都製造事端,且會在池田屋旅館商議。於是,兵分幾路,殺向池田屋。數名重要的攘夷派武士被殺。後來明治維新三傑之一木戶孝允——當時還叫桂小五郎——因事遲到,躲過一劫。

250年未見刀兵的京都響起了炮聲,進攻皇宮的,並非洋人

(前中木戶孝允,後右一伊藤博文)

如此一來,長州與幕府及朝廷的矛盾,徹底公開化。

當時長州有兩派,一派激進,要大幹一場。

兩年前因謀刺幕府老中而被處決的吉田松陰的學生久坂玄瑞等人,則主張慎重。

如此形勢之下,熱血武士們哪裡還想冷靜?激進派佔了上風,久坂玄瑞等人被迫同意舉兵。

他們派兵入洛——京都別名洛陽——攻打蛤御門等處。

此時是1864年新曆8月20日。這是奠定德川家康王者地位的大阪夏之陣以來,京都第一次遭遇戰火。史稱禁門之變。

那些吼著要擁護天皇的長州武士們,向著皇宮開槍開炮,至於天皇會不會因此中彈,似乎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說不定,他們還真希望幹掉這個跟幕府合作的天皇呢。

城內到處煙焰沖天,燃起大火,幾天後才撲滅,兩萬八千多間民居寺所毀於一旦。

但京都的守護力量也不是吃素的,儘管在有的地方,長州武士甚至攻進入御所城門,但最終被打敗了。

久坂玄瑞等人自殺身亡。

250年未見刀兵的京都響起了炮聲,進攻皇宮的,並非洋人

(幕末人物劇照)

長州勢力遭遇重大損失。

《明治天皇1852-1912》中寫到,六角監獄關押的三十多名尊攘派被處死,屍體堆在一起,在250多年沒見過戰爭的皇城門外曝屍三日。

幕府和公武合體派謀劃著第一次長州征伐。

京都暫時不見了血雨腥風。

但這只是暴風雨前的寧靜。不過5年之後,日本鬧翻了天,德川幕府徹底被掀下了歷史前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