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蒙驁為秦國攻城略地立下赫赫戰功卻多得而復失

所謂戰國四大名將,是指白起、廉頗、李牧、王翦,確切地說,應該稱為戰國末期四大名將。其實這種說法,也不過是一家之言,在戰國後期,至少還有兩個人,也可以算得上是頂尖的名將,一個是魏國的信陵君,另一個是秦國的蒙驁。

在史料記載來看,蒙驁戰績頗著,攻城略地,為秦國立下赫赫戰功。但是,他的名氣顯然比起白起、廉頗、李牧、王翦四人要略遜一籌,這或許是後來評判四大名將,沒有把他列入的原因。為什麼蒙驁的名氣會比較低呢?

蒙驁沒有代表性的戰役

史書雖然記錄蒙驁的一些戰績,但都是屬於流水帳,比如攻破趙國城池多少,攻破魏國城池多少等等,只有數字,沒有細節。也就是說,蒙驁所取得的這些勝利,應該說贏得還是比較輕鬆的,因為對手實力比較弱。史書沒有記錄他任何一個有代表性的戰役,這就使他的談資不夠多。

蒙驁為秦國攻城略地立下赫赫戰功卻多得而復失

蒙驁

而相比之下,白起,廉頗、李牧、王翦,史書不僅對其代表性的戰役所述頗詳,而且生平故事比較豐富多彩。我們對蒙驁的生平細節,並不瞭解得很多,沒有太多故事。我們也只知他的一些戰績,並不瞭解他的指揮藝術與用兵之法。

蒙驁曾被信陵君擊敗

實際上,“戰國四大名將”名單上的人,都是保持不敗紀錄的,至少在史書裡,找不到他們重大的失利。白起指揮的戰役最多,百戰百勝,無一敗績;廉頗並非全勝,在長平之戰,他與秦軍打了個平手,除此之外,也差不多都是全勝。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趙國衰敗時,他以八萬擊破四十萬燕兵,確實算了不起的勝利;李牧圍殲匈奴十餘萬騎,僅憑這個就贏過衛青、霍去病了,何況兩度以弱勢兵力打敗強秦,實是英雄級人物。相比之下,我倒覺得王翦比較幸運,因為他絕對是以強擊弱,如果不是有李信的失敗當陪襯,他本不應該有那麼高的軍事地位。

與以上四人相比,蒙驁有過一次大敗。那就是他在指揮攻魏時,信陵君返回魏國,組織諸侯合縱,打敗了蒙驁,把他趕回函谷關。我想這次失敗,是他並沒選入四大名將的一個重要原因。

蒙驁為秦國攻城略地立下赫赫戰功卻多得而復失

信陵君

蒙驁攻克的城池雖多,但很多是得而復失

誠然,蒙驁攻克的城池是不少的。但我們也要仔細研究一番。據史書,蒙驁攻克的城池,包括韓國十餘座,趙國三十餘座,魏國五十餘座。其實這個資料,是有些水分的。為什麼呢?

在戰國時代,有“城”跟“邑”兩個概念,大者稱為城,小者稱為邑。齊國最強大的時候,樂毅伐齊,攻下七十餘城,只剩兩城未下。也就是說,齊國稱霸時,總共也就是七十幾座城,顯然這是沒有把小的“邑”算進去。而蒙驁攻克的城,很可能是包括大城與小邑。

同時,蒙驁攻克的這些城池,很多是得而復失的。秦國史料是典型的報喜不報憂,只說打贏的,從不說打輸的。比如說莊襄王三年(前247年),蒙驁攻下趙國狼孟等三十七城。可是到了秦王政十五年(232年),史書記載,秦軍又一次攻克狼孟。很明顯,在此過程中,趙軍是收復了狼孟城的,但史書卻隻字不提。這種例子是非常多的,有很多城池是反覆易手的,因此,我想史書說蒙驁攻略多少城池,估計是不少城池是多次統計。因此,不能簡單認為,蒙驁攻下的城,比白起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