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考古再一次印證了司馬遷,漢文帝大墓確認,卻沒想到打到了唐太宗的臉

不知道你注意到了嗎?

昨天的新聞裡鋪天蓋地的報道一件事兒,漢文帝找著了,當朋友和我說起這件事兒的時候我第一反應是非常疑惑!

考古再一次印證了司馬遷,漢文帝大墓確認,卻沒想到打到了唐太宗的臉

這世道怎麼了?在西安這種大型歷史名人亂葬崗,別說找著一個皇帝,就是挖出一個玉皇大帝我也覺得合情合理,沒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用西安本地人的話說:誰家小區裡還沒埋個王侯將相、將軍公主什麼的。

考古再一次印證了司馬遷,漢文帝大墓確認,卻沒想到打到了唐太宗的臉

對於這事兒,三秦守靈人表示,早麻了~

但是疑惑歸疑惑,漢文帝霸陵的熱點依然只增不減,甚至央視都第一時間推出了專題報道,看來這次絕不只是一座帝王墓這麼簡單。

考古再一次印證了司馬遷,漢文帝大墓確認,卻沒想到打到了唐太宗的臉

當我再仔細把這件事兒的新聞通稿看了一遍後,果然!這次漢文帝墓的考古發現,意義非同一般,不僅跨越2100多年給寫《史記》的司馬大爺瘋狂點贊,還穿越回1400多年啪啪打響唐太宗的臉。

考古再一次印證了司馬遷,漢文帝大墓確認,卻沒想到打到了唐太宗的臉

關於霸陵《史記》上是這樣說的:“不治墳,欲為省,毋煩民……霸陵山川因其故,毋有所改”。

漢文帝劉恆這個開創了“文景之治”的著名歷史大咖,是出了名的節儉帝王,省吃儉用到了什麼程度,據史書記載他本人常常穿著草鞋上朝,龍袍縫縫補補新三年舊三年地穿,在自己身上不願多花一分錢,甚至對自己的後事也能省就省,漢墓特色的金字塔狀封土堆都擔心勞民傷財而不採用,按照山川原來的樣子因地制宜,建一座簡陋的墳地,不要因為給自己建墓而大興土木。

考古再一次印證了司馬遷,漢文帝大墓確認,卻沒想到打到了唐太宗的臉

正如上面史記中說的一樣,但這樣一來也出現了個問題,漢文帝到底把自己埋哪了呢?沒有封土堆,省的連個參考座標都沒了,對這麼一個仁厚寬德的明君,漢家後人都是要祭掃的,於是在長達一千多年的時間裡,人們把一處名為“鳳凰嘴”的地點認定為文帝人生的終點站,從元代以來後人都在鳳凰嘴下立碑祭奠漢文帝。

考古再一次印證了司馬遷,漢文帝大墓確認,卻沒想到打到了唐太宗的臉

沒想到啊,2021年的今天突然宣佈,各位,磕錯墳頭了~囧。

考古再一次印證了司馬遷,漢文帝大墓確認,卻沒想到打到了唐太宗的臉

文帝的確切下落是在距離鳳凰嘴不遠的江村大墓。

其實這事兒在2016年都基本板上釘釘,2019年江村大墓就被認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所以選在這個時間點公佈則是本著考古嚴謹的態度,在各方面證據都完備的情況下100%確認。

為什麼說這件事兒打臉了唐太宗呢?

考古再一次印證了司馬遷,漢文帝大墓確認,卻沒想到打到了唐太宗的臉

因為唐代帝王陵依山而建的開創者就是他唐太宗李世民,而李世民這個創意的來源就是源自漢文帝,本著想透過行文帝的節儉之風以留青史佳話,沒想到學錯了……捂臉。

考古再一次印證了司馬遷,漢文帝大墓確認,卻沒想到打到了唐太宗的臉

只怪司馬遷行文太隨意“霸陵山川因其故,毋有所改”,讓所有人都以為文帝把自己埋在了山頂洞,結果人家來了個平地不封,直接選擇在白鹿原的麥田裡躺平,讓本以為學到精髓的唐太宗,在2021年底徹底懷疑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

考古再一次印證了司馬遷,漢文帝大墓確認,卻沒想到打到了唐太宗的臉

漢文帝畫像

這位仁德之君陵墓的確認,即便在帝王遍地的關中大地上,也是一件大事兒,因為他符合人們的精神期待,那就是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無為而治,休養生息,這八個字是文帝所有功績的濃縮,歷代文人學者都高度評價這位歷史人物,司馬遷更是不吝讚美之詞,直接說文帝劉恆就是孔夫子所說的“有德君子”。

對於習慣了把歷史當作爽文來看的大多數人來說,從始皇一統天下,到楚漢爭雄,接下來就該是武帝時期的漢匈大戰了,相比文景承平時期來說,封狼居胥逐胡漠北要更具吸引力得多。

也因此漢文帝的歷史存在感並沒有那麼強烈,如果不是這樣的新聞出現,你甚至都不會記得有這麼一位譽滿天下的帝王。

考古再一次印證了司馬遷,漢文帝大墓確認,卻沒想到打到了唐太宗的臉

亂世風雲際會固然精彩,但作為普通老百姓更願意生活在一個安居樂業,輕徭薄賦的安穩時代,相比亂世裡爭雄割據的狠人,一個能疏解波譎雲詭的歷史潮流走向治世的人,其實更值得歷史的筆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