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辛亥之時黃興功勳卓著,為何後來卻少被人提及,彷彿銷聲匿跡了?

辛亥之時黃興功勳卓著,為何後來卻少被人提及,彷彿銷聲匿跡了?

談論近代史,不可不談黃興,談到黃興,又總是讓人忍不住為他扼腕嘆息。

黃興和孫先生曾經並稱“孫黃”,堪稱“近代雙傑”,頗受革命黨人的尊敬和愛戴,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黃先生卻逐漸被邊緣化,逐漸被人刻意遺忘,逐漸消失在那個歷經風雨卻仍在鼓勵他們砥礪前行的舞臺。

黃、孫二人雖然為了推翻清朝的統治而聯手,但實際上二人終究不是一路人,所以終究會有分道揚鑣的那一天。

辛亥之時黃興功勳卓著,為何後來卻少被人提及,彷彿銷聲匿跡了?

黃、孫的合作始於同盟會,終於中華革命黨。

1894年,孫先生在上書李鴻章無果之後,遠赴美國檀香山,在檀香山組織成立興中會。

1903年,曾經的“秀才公”黃先生從日本留學歸國之後,假以30歲生日為由在家宴請賓客,隨即和宋教仁、陳天華、章士釗等人組織成立了華興會。

1905年,黃、孫所領導的華興會、興中會以及別的革命團體在日本東京一同組織成立了同盟會。

可是,誰當總理呢?孫先生自然不想放棄這麼好的一個機會,但是黃先生威望也不低於他,當眾人想要投票決定的時候,不料黃先生卻放棄了這個機會,只見他肅然說道:“察同人之意,總理一席,屬意孫公,可省手續,不必投票。”

為了革命,自己人又何必爭個長短?

黃先生放棄這個機會,並不是說他爭不過孫先生,他只是不想讓自己人陷入爭權奪利的境地之中。

所以,他甘當別人的墊腳石,既然同是為了革命這一理想,自然得有人作出犧牲,此後他也始終擁護孫先生的領導地位,沒有過取而代之的想法和舉動。

辛亥之時黃興功勳卓著,為何後來卻少被人提及,彷彿銷聲匿跡了?

實際上,黃先生若真想取孫先生而代之的話,絕對輕而易舉。

人人皆知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腐朽的統治,可又有幾人知道,黃、孫二位先生在此間所扮演的角色?

辛亥之時,黎元洪原為清軍將領,非革命一黨,雖被推為軍政府都督,卻也自知根本不可能讓革命黨人服從於他,也不可能領導他們革命,遂主動將軍權交給了黃興,由黃興率領革命軍抵禦清軍。

也正是因為黃興的苦苦支撐,革命軍沒有被清軍迅速打垮,這才換來了“南北議和”的局面。

然而此時的孫先生卻遠在美國,有人說他當時是在籌款,也有人說他是在刷盤子,究竟如何,也唯有孫先生自己明白。

所以,此時孫先生的威望遠不及黃先生。

只是黃先生終究是個磊落、厚道之人,當眾人敦請他赴滬“負起領導全國革命的責任,到上海去統率江、浙軍隊攻克南京”,然後“在南京組織全國軍政統一機構,繼續北伐,完成革命事業”的時候,他卻說不行,“至於組織政府,則非興所能擔任者也”。

辛亥之時黃興功勳卓著,為何後來卻少被人提及,彷彿銷聲匿跡了?

黃興為什麼不肯擔負起組織政府的重任呢?

陶成章和章炳麟曾試圖擁護黃取代孫,但黃始終不肯,當時陶成章便抱怨說“惟彼一力袒護孫,真不可解”,這一次黃興給出了答案:

“孫先生是同盟會總理,他未回國時,我可代表同盟會,現在他已在回國途中,我若不等他到滬,搶先一步到南京就職,將使他不快,並使黨內同志發生猜疑。太平天國起初節節勝利,發展很快,但因幾個領袖們互相爭權利,終至失敗,我們要引以為戒。肯自我犧牲的人才能從事革命,革命同志最要緊的是團結一致,才有力量打擊敵人。要團結一致,就必須不計較個人的權利,互相推讓。”

他不是沒有這個能力,他只是不想讓孫先生和他之間生出嫌隙,從而破壞團結。

所以,他一直等,等到孫先生回國了之後,再由孫先生赴寧組織成立臨時政府,遲遲歸來的孫先生這才得以有驚無險地居於臨時總統一席。

只可惜,孫之威望終究不如黃,眾人也習慣了向黃彙報工作和商討,所以孫雖為臨時總統,奈何卻仍是“諸事由克強作主”的局面,“南京政府之際,弟忝為總統,乃同木偶,一切皆不由弟主張”。

不論黃先生再如何謙讓和厚道,孫、黃之間也已經產生了難以縫合的裂痕,後來黃先生少被人提及,自然也有此間因素所在。

為了能突出孫先生在辛亥中的絕對領導地位,也唯有委屈委屈黃先生了。

辛亥之時黃興功勳卓著,為何後來卻少被人提及,彷彿銷聲匿跡了?

1913年發生了一件事,讓黃、孫二人的合作走到了盡頭,從此之後二人分道揚鑣。

當時,宋教仁在上海火車站遭人刺殺身亡,孫先生聞訊後急忙從日本回國,隨後想以武力討袁,但是黃先生此前有過領軍經驗,自知打不過袁,所以主張以政治手段為宋討一個公道。

然而孫先生卻不肯鬆口,堅持以武力討袁,黃興不想傷了孫的顏面,也為了維護孫的地位,只好全力支援,奈何最終仍為袁所敗,革命黨人紛紛出逃。

孫先生後來將討袁之敗算在黃先生的頭上,意有所指地斥責黃先生不聽從指揮,從而導致一敗。

隨後,孫又趁機組織成立中華革命黨,凡入之者必須宣誓絕對服從於他,黃先生豈能同意如此“獨裁”之舉?顯然不能,但是黃先生因為不想破壞團結,所以只好選擇成全孫先生,自己孤身一人出走美國。

黃先生絕沒有想到,自己這一走,幾乎等於是徹底地退出了歷史舞臺,因為孫先生威望漸起,又視他為威脅,自然不可能再留一席之地給他。

黃先生也就因此淡出了所有人的視野,孫先生有意不提他,誰又敢為黃先生邀功?

黃先生病逝之後,章炳麟先生親書輓聯:“無公乃無民國,有史必有斯人!”

黃先生一生所為,當為一代人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