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三國曆史中,“草船借箭”的發明者和實施者其實都不是諸葛亮

三國曆史中,“草船借箭”的發明者和實施者其實都不是諸葛亮

大家都知道,三國故事中有個“草船借箭”,《三國演義》將其安在諸葛亮頭上,說赤壁之戰前,諸葛亮神機妙算,趁漫天大霧,以20只草船迫近曹營。曹操下令放箭,於是,所有草船很快被箭插滿,諸葛亮帶船回營,10萬支箭有了。

其實,歷史上,三國的借箭之事並非發生在諸葛亮身上,而是發生在孫權身上。

《三國志·吳書·孫權傳》載:“曹公攻濡須,權與相拒月餘。”

裴松之就此有注,引“魏略”——

權乘大船來觀軍,公使弓弩亂髮,箭著其船,船偏重將覆,權因回船,復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還。

這段文字,應該就是草船借箭的原形,借箭人是孫權,而非諸葛亮。《三國演義》作者為了神化諸葛亮,將這種事放到了他身上。

三國曆史中,“草船借箭”的發明者和實施者其實都不是諸葛亮

其實,即便只在《三國演義》中,借箭之事也不光諸葛亮幹過,更早時候,孫堅也做過類似的事。

第七回,孫堅出兵討伐劉表,欲過江打樊城,劉表的部將黃祖隔江阻攔,於是有了這樣一幕——

黃祖伏弓弩手於江邊,見船傍岸,亂箭俱發。

堅令諸軍不可輕動,只伏於船中來往誘之;一連三日,船數十次傍岸。黃祖軍只顧放箭,箭已放盡。堅卻拔船上所得之箭,約十數萬。

當日正值順風,堅令軍士一齊放箭。岸上支吾不住,只得退走。堅軍登岸……

從這段文字看,孫堅此次借箭未必是早有預謀,但從其“令諸軍不可輕動,只伏於船中來往誘之”看,孫堅的作戰經驗豐富、應變能力極強,一見有利可圖,馬上下令執行;而且之後進行模式複製,一連三日,數十次挑逗敵軍放箭,終於得箭“十數萬”,和諸葛亮的草船借箭成績是一樣的。

三國曆史中,“草船借箭”的發明者和實施者其實都不是諸葛亮

說起來,《三國演義》中的孫堅是個奇才,只可惜後來輕敵冒進,陷於敵圍,被亂箭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