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僕固懷恩,滿門忠烈,家族46人為國殉難,為何最終會起兵反唐?

準確來說,僕固懷恩是唐肅宗時期的凌煙閣第一功臣,而非凌煙閣第一功臣。將功臣畫像放入“凌煙閣”的制度,始於唐太宗。唐貞觀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為懷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開國功臣,命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影象,即“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之後,肅宗、代宗、德宗、宣宗、昭宗等五位皇帝,皆有將本朝功臣的畫像放入凌煙閣的先例。終唐一朝,現在能查證到的,入凌煙閣的唐代功臣共有100人左右,包括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等等,這些畫像全部面向北方,閣中有中隔,北面寫“功高宰輔”,南面寫“功高侯王”。

僕固懷恩,滿門忠烈,家族46人為國殉難,為何最終會起兵反唐?

而在這百餘人中,僕固懷恩是絕對不夠資格被稱為凌煙閣第一功臣的,先不說李孝恭、秦叔寶、程咬金等這些開國功臣的功績就要比他大,就單單是與他同時期的郭子儀,他的功績都要比僕固懷恩大,因此僕固懷恩絕對是稱不上是凌煙閣第一功臣的。只能說,僕固懷恩是唐肅宗時期,被放入到凌煙閣的功臣中功績最大的一位。

僕固懷恩,大唐最為忠心的一位臣子,安史之亂時,為挽救大唐,先是將自己的兩個女兒(有說三個)遠嫁回和親,以此向回紇借兵平叛,後其家族更是有46人為國捐軀,死在了平定叛亂的戰鬥中,可以說僕固懷恩家族是滿門忠烈,他們為大唐付出了很多,幾乎是全部。

但是,僕固懷恩的犧牲,並沒有換來唐皇的厚待。自安史之亂後,唐皇對武將不再信任,尤其是在安史之亂時手握重兵的郭子儀、僕固懷恩、李光弼等大將,對於這些將領,安史之亂被平定後,唐皇開始著手對付他們,對於郭子儀、僕固懷恩、李光弼等這些功勞特別大的功臣,因此時天下尚不穩定,且要殺了他們,軍心必定動盪,甚至有可能引起叛亂,所以對於他們,唐皇是採取明升暗降的操作,即給予他們高官厚祿,但其兵權被剝奪。而對於來瑱等地位不是很高的將領,唐皇是直接採取賜死的操作,以此永絕後患。

僕固懷恩,滿門忠烈,家族46人為國殉難,為何最終會起兵反唐?

因僕固懷恩在軍中的聲望實在太大,且功績也很卓越,所以唐皇並不敢對他進行明目張膽的迫害,只是將他束之高閣,不再重用他。

而最初,在被冷落,被猜忌時,因心懷對大唐的忠心,僕固懷恩始終都未有任何怨言,而是依舊想為大唐效力,想替大唐奉獻出自己最後的一絲價值。因此,當僕固懷恩的女婿登裡可汗引兵來犯時,其明知自己若去,就會讓一些別有用心之人以此為藉口去陷害於他,可為了大唐天下,他依舊無怨無悔地前往。

最終,其前往安撫回的舉動,果真如僕固懷恩所想的那般,他被朝廷所猜忌,一些別有用心之人也以此藉口向唐皇誣告他有謀反之心。直到這時,僕固懷恩終於對唐朝失望了,他曾經是那麼無怨無悔地為唐朝付出了所有,他的女兒為了大唐遠嫁,他的家人為大唐捨生於戰場,全家46人死在戰場上,可是他最終換來了什麼?是皇帝的猜忌,是奸臣的陷害。最終,忍無可忍,對大唐徹底失望的僕固懷恩,他還是反了。

僕固懷恩,滿門忠烈,家族46人為國殉難,為何最終會起兵反唐?

僕固懷恩的造反,沒有讓人覺得有一絲的憤恨,也沒有讓人覺得有一絲的鄙夷。相反,他的造反,讓人覺得很應該,也讓人覺得很悲涼,可以想象在起兵的那刻,僕固懷恩的心是何等的悲涼,他為大唐付出了自己的所有,對大唐是忠心耿耿,為大唐是出生入死,可是最終他換來的是什麼?是不信任,是猜忌,是鎮壓,是束之高閣,想想看,被自己用命挽救的人,居然背叛了自己,這該有多麼的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