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歷史上真正的女俠秋瑾為何如此受人尊重?

導語: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打響,清政府很窩囊的戰敗了。而後於1842年,簽訂了第一個屈辱的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這是近代史的開始,也是我們的先輩們救亡圖存的開始。自此無數的英雄兒女站了起來,用手中的筆,憑著一腔熱血,以青春和生命為代價去抗爭。在這些抗爭者中,你能看到一朵最為鮮豔的花。她就是被孫中山稱為“最好的同志秋女俠”的秋瑾。

女俠的養成

秋瑾,字競雄,1875年生於現福建省福州市。她的父親名為秋壽南,是一方的父母官。母親單氏,是名門之後,大家閨秀。以前的中國女子追求三寸金蓮,母親會在女孩兒小的時候便請人為之裹足。秋瑾年幼時也經歷了這些,只不過幸運的是他有一個開明的父親。

歷史上真正的女俠秋瑾為何如此受人尊重?

面對女兒“為什麼哥哥就不用裹足”這樣的疑問,秋壽南沒有用舊的思想去約束女兒,也是從那以後他允許女兒和哥哥們一樣讀書認字,習武騎馬。他可能只是不想禁錮女兒,想讓女兒在這個束縛女子的時代,能有那麼一段時間無憂無慮,自由瀟灑。

但他沒想到女兒給他帶來了驚喜。秋瑾認真刻苦,在文學方面的才識甚至超越了兄長,年紀輕輕就聞名一方,時人都知道,在秋家,有一個雖未裹足,但文武雙全的才女。說實話我們得感謝這位父親,沒有他就沒有女俠秋瑾。

出嫁為人婦

到了秋瑾出嫁的年齡,那可謂是一家女,百家求。父母允許她學文習武,卻不允許她在婚姻大事上胡鬧。最終,秋瑾遵循傳統的婚姻規則,嫁給了沒見過一面的王廷鈞。女子在婆家和在孃家的狀態是不同的,秋瑾在婚後切切實實的感受到了這一句話的含義。

她無法在騎馬遊玩,無法做她想做的事情,女扮男裝則會被認為拋頭露面丟人現眼。迫於社會和家庭的壓力,她在家“安分”了幾年。在這幾年裡,她有了一雙兒女,也因夫婿做官而隨著四處奔波。她享受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心中卻一直忘不掉那些饑民們渴望食物的眼神。她知道,這一切的一切源頭都是那個貪汙腐敗橫生的朝廷。

歷史上真正的女俠秋瑾為何如此受人尊重?

衝破束縛,投身革命

1904年,她下定決心,要衝破這封建的束縛,自費去日本讀書。但這個想法卻遭到了丈夫的反對,甚至王廷鈞偷走了她為留學而準備的錢。夫妻為了這個大吵了一架,秋瑾去友人那裡借了錢後,遠渡日本,再也沒有換上過女兒的裝束。在日本,她感到了久違的自由氣息,她結識了志同道合的學生,經徐錫麟介紹,加入了光復會,自此開始了她的革命事業。

“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這個女人所作所為當得她寫的這首詩。自日本留學回來之後,她和志同道合的革命黨人設定了革命機關,為了保證家人不受牽連,和家人脫離了關係。1907年,秋瑾在家鄉焦急地等待著徐錫麟在安慶那邊起義的訊息。他們計劃,那邊一旦成功,這邊立馬響應。

歷史上真正的女俠秋瑾為何如此受人尊重?

但由於起義計劃的洩露,不僅徐錫麟起義計劃失敗,秋瑾主持的浙江起義還未開始便遭到了清朝廷的搜捕。為保護自己的同志,本該暫避風頭的秋瑾在損壞聯絡的文化時被抓捕入獄。

此後,她受到過殘酷的刑法,甚至最終走上刑場,失去自己的生命,爆屍街頭,她也沒有給清朝廷留下一點有用的訊息。唯一留下的就是那句詩:“秋風秋雨愁煞人”,以表達自己對黑暗的社會現狀的不滿以及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擔憂。

婦女的覺醒

秋瑾的貢獻不止在於喚醒國人對革命的熱情,對黑暗社會的反抗,還對婦女意識的覺醒起到了典範的作用。在那個壓抑女性的時代,秋瑾空有一腔熱血卻只能困於方寸之地,有多少女子和她一樣受著這種煎熬。

不過,秋瑾終究是不同的,她奮起反抗,在上海創辦《中國女報》,以求仁人志士能夠明白,女子應該擁有與男性一樣的權利。

歷史上真正的女俠秋瑾為何如此受人尊重?

秋瑾認為女子要自立,首先要從經濟上自立,不能在仰仗男性所給的生活費。而要經濟上自立,必須要有一技之長,要懂知識、學文化。更重要的是不要妄自菲薄,不要看輕自己。她也認為女子要提高自己的地位就要與社會革命、政治革命相結合,號召女性也積極參與革命。她明白只有封建王朝的滅亡,國家和民族獲得解放,才能夠真正的實現女性的平權。

也正是由於她的號召,在後來的革命中,越來越多的女性加入到了革命的隊伍中,這些優秀的女性同樣為民族的解放奉獻了自己的力量。而這一切,始於為革命犧牲的第一位女性—秋瑾。

遺憾與堅持

秋瑾為革命事業奮鬥一生,作為一個英雄永遠的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革命是她從不後悔的事情,但她也有遺憾。最大的遺憾的恐怕就是沒能多陪陪女兒兒子。她犧牲那年才32歲,兒子正好10歲,女兒就更小了。她陪著孩子的時光加起來都不到五年。

歷史上真正的女俠秋瑾為何如此受人尊重?

有很多人問,為何要如此狠心,拋夫棄子也要革命呢?她說:革命是為了給全天下的人創造一個風雨不侵的家,給所有的孩子一個寧靜溫和的成長環境。

我的堅持是為了天下所有的孩子。電影:競雄女俠秋瑾中最後一幕是她和孩子們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春日放風箏,這樣寧靜而美好的畫面或許只能在她的夢中才會出現了。

結束語

國家寶藏有一句臺詞發人深省:他們並不是知道自己將成為偉大的人,才選擇用生命為代價去愛國。是啊,在那個時代有多少人年紀輕輕就付出了生命,他們不知道自己會對這個民族產生怎樣的影響,不知道自己會千古流芳,甚至不知道革命是否真的能成功。他們只是堅信著,堅信自己做的事情是有用的;

堅信可以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去感染、去喚醒麻木中的人們;堅信總有一天,這片神州大地會再一次響徹著幸福的歌聲。讓我們,向他們所有人,表達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