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此人獻上一計,僅僅8個字,從此封建王朝難破300年大關

《三國演義》之中有句話叫做“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從周朝開始到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的滅亡,歷史似乎進入了這麼一種迴圈之中,每到一個節點總會出現一個大的亂世。

此人獻上一計,僅僅8個字,從此封建王朝難破300年大關

比如西周之後天下進入了長達五百年的亂世之中,在此期間春秋戰國諸侯爭霸,整個天下好不熱鬧,最終是秦國統一了天下,秦朝雖然二世而亡,不過這之後漢朝迅速建立並結束了亂世,西漢歷時214年,至王莽篡位天下又進入了亂世之中,之後劉秀建立東漢,東漢之後又是三國。

總之歷史就是這麼一個循壞,而且我們從歷史也能發現,從西漢之後,中國封建王朝幾乎很難超過300年大關了,從周之後,封建王朝的命數大致都在200年上下,其中時間最長的是唐朝,大約有290年時間。

那麼為何之前那些王朝都有幾百年的壽數,而到了西漢之後很難重現如此情形呢?

小編以為,這個和之後後代王朝實行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有很大的關係,其中提出這個建議的董仲舒恐怕是自己都沒有想到的。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有利於帝王的統治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是秦朝,秦朝實行的是“依法治國”,可是問題是秦法還是實行的是戰時法制,秦統一六國之後並不能迅速改換法度導致了秦朝的滅亡。

漢朝建立之後,也吸取了秦朝滅亡的教訓,一方面採取“分封制”和“郡縣制”並行的雙軌執行,另一方面實行道家的“無為而治”,只要社會正常運轉就行,並不恪守臣民要遵守啥。

此人獻上一計,僅僅8個字,從此封建王朝難破300年大關

直到漢武帝時期,一切都發生了改變,國家發展來說,臣民不單單需要遵守法律,更應該知曉禮數明事理,因此道家這套在當時並不適合。

因此這個時候漢武帝大膽採用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讓社會能夠正常執行。

獨尊儒術奠定了中國封建王朝的禮儀制度,這也讓儒學在此之後數百年成為了奠定中華文明的根基,而且其中儒學的“君權天授”思想更是能夠幫助君主統治,加強中央集權等等,因此後世帝王大多數都是採用儒學治國。

此人獻上一計,僅僅8個字,從此封建王朝難破300年大關

獨尊儒術的弊端

儒學有其好的一面,可是也並非是萬能的。

首先獨尊儒術某種程度上來說限制了其他學術的發展,春秋時期“百家爭鳴”,這個時候的帝王為了強大國家並不單單採用一個學說的體系,而是讓各方學子進行辯論,哪家適合就用哪家。

可是到了西漢之後,獨尊儒術就讓其他流派的門人逐漸沒落,社會上變得死氣沉沉,再也沒有“百家爭鳴”欣欣向榮的那種氣象,因此這也不得不說是儒學的弊端。

其次獨尊儒術也很容易讓人鑽牛角尖,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腐儒”這個詞,從字面意思上來說就是指那些讀書讀傻的人,比如《武林外傳》之中的呂秀才可能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此人獻上一計,僅僅8個字,從此封建王朝難破300年大關

這也是王朝獨尊儒術的弊端,從後世來說,獨尊儒術很容易讓一些讀書人鑽牛角尖,如果讓這些愛鑽牛角尖的讀書人當官的話無疑對於朝政是一個很大的弊端。

獨尊儒術就是禁錮了人們的思想,對於聖人的話不敢反駁,因此當年富力強的皇帝想要改變國家制度的時候,總有一些老臣會跳出來說“祖宗遺訓”,“聖人之書”等等。

這其中可能有些確實是為了國家考慮,也有一些則是利益集團牽扯在身。

這就是獨尊儒術的後果,讓許多讀書人的思想逐漸僵化,對於書上寫的東西是奉若經典而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懷疑,這就導致王朝後期明明制度已經不適合社會發展了,可是朝廷卻還是用這一套制度統治臣民,這樣的王朝怎麼可能熬過300年大關呢?

所以竊以為董仲舒的這8個字讓封建王朝的輪迴再也跳不出3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