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雍正王朝》中,孫嘉誠自知已得罪了年羹堯,但為何還會前往西北

《雍正王朝》中的孫嘉誠,在歷史上的原型有兩個,一個是年羹堯的眼中釘蔡廷,另一個就是以廉潔奉公、剛正不阿而著稱的孫嘉淦。

孫嘉誠的歷史原型是孫嘉淦,這一點之前的許多劇評文章中都已經提及,不管是做人為官的氣節,還是廉潔奉公的品質上,孫嘉誠和歷史上孫嘉淦有著極大的相似之處,特別是在名字上面,就差一個字。

但是實際上,孫嘉誠這個角色,在歷史上還有一個原型,就是蔡廷。蔡廷和年羹堯在很早的時候就相識了,在“九子奪嫡”期間,已經是陝甘總督的年羹堯就曾寫信拉攏蔡廷與自己都站在雍正這一邊,但是蔡廷非但沒有同意,反而是參奏了年羹堯。而康熙得知之後,將蔡廷調任四川巡撫,用以牽制年羹堯。隨著康熙去世,雍正登基,年羹堯借西北戰功得勢受寵,因而藉機公報私仇彈劾蔡廷,但是此時的雍正已經計劃著除掉年羹堯,所以他並沒有處罰蔡廷,而是將蔡廷封為左副都御史,專門負責彈劾年羹堯。可以說年羹堯最終也就是栽在了這個蔡廷的彈劾之下的。

只是不管是孫嘉淦,還是蔡廷,都沒有被年羹堯殺掉,而《雍正王朝》中,孫嘉誠的死成為了雍正皇帝與年羹堯關係崩塌的“最後一根稻草”,同時也最終讓雍正皇帝下定決心,開始懲治年羹堯。

《雍正王朝》中,孫嘉誠自知已得罪了年羹堯,但為何還會前往西北

雍正安排孫嘉誠前往西北,既是為了推行新政,同時也是再給年羹堯傳遞一個非常明顯的暗示和警告。

孫嘉誠公然頂撞雍正,參劾年羹堯,並且到午門外求雨,以此證明年羹堯是奸臣,面對這些情況,雍正非但沒有處罰孫嘉誠,並且還讓孫嘉誠與年羹堯見面,安排孫嘉誠同年羹堯一起去西北,這是對於年羹堯非常明顯的暗示了。

首先,此時雍正已經開始對於年羹堯不滿。

年羹堯回京後,居功自傲,開始飛揚跋扈,“年選”任人唯親,對百官無禮,對於雍正也失去了往日的敬重,“只知將令不知皇上”這樣大逆不道的話都說得出來,雍正必然是非常的憤怒,對於年羹堯也是非常的不滿。

其次,雍正不處罰孫嘉誠,實際上就是表示了自己對於孫嘉誠所言事實的預設。

孫嘉誠說年羹堯就是京城中的奸臣,並且將年羹堯的罪狀一一條陳,縱然雍正當下表現的非常氣憤,但是也僅僅是罰孫嘉誠去午門外求雨。但是天命不可違,老天爺的一場雨讓孫嘉誠的忠君之舉得到了明示,而年羹堯則被推到了奸臣的一邊,而雍正沒有用妖言惑眾等治孫嘉誠的罪,就是因為此時的天意都不希望讓雍正掩飾年羹堯的罪過,而這也是雍正對於孫嘉誠的條陳予以了預設。

《雍正王朝》中,孫嘉誠自知已得罪了年羹堯,但為何還會前往西北

再次,把孫嘉誠安排給年羹堯,就是要給年羹堯一個警告。

雍正不處罰孫嘉誠已經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並且將這個人安排在年羹堯的身邊,就是要給年羹堯傳遞一個非常明顯的訊號,也是給年羹堯的警告:你年羹堯這次回北京做的事情已經是非常過分了,不僅是群臣看不下去,雍正也看不下去,就連老天都看不下去了,你要再不知道悔改,那就真的是會遭到天譴的。而雍正最希望的也是年羹堯見到孫嘉誠,就想到孫嘉誠在午門外求雨的事情,想到的君臣禮儀與為官之道,對於自己的行為有多收斂。

《雍正王朝》中,孫嘉誠自知已得罪了年羹堯,但為何還會前往西北

與此同時,雍正也是考慮到,既要在西北推行新政,又要監督、牽制年羹堯,孫嘉誠確實是最為合適的人選。

雍正曾派十名大內侍衛前往年羹堯的大營,名義上是去歷練,實際上就是去監督年羹堯,可是這十個人一上來就被年羹堯恩威並施的拿下,徹底失去了作用。在這種情況下,派遣不畏強權的孫嘉誠最為合適,畢竟,連皇上都不怕的孫嘉誠,肯定不懼怕年羹堯,必然是有話直說,給予雍正的反饋也是最為真實和可靠的。

而另一方面,孫嘉誠作為“戶部第一理財能手”,專業能力極強,加之在西北推行的是“火耗歸公”這樣的財政方面的政策,因而派孫嘉誠去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務,達到雍正的目標,在治理西北財政的同時,也能整治一下西北的吏治。

《雍正王朝》中,孫嘉誠自知已得罪了年羹堯,但為何還會前往西北

而令雍正皇帝和孫嘉誠自己都沒有想到的是,年羹堯竟然會對孫嘉誠痛下殺手,這也直接導致了雍正開始治辦年羹堯。

是不是雍正為了給懲治年羹堯找到合適的理由和藉口,而故意派孫嘉誠去送死呢?當然不是,此時的雍正不希望孫嘉誠死,也不希望年羹堯死,更不會用犧牲孫嘉誠來換取年羹堯的性命。

孫嘉誠是在雍正繼位後,得到雍正的賞識和重用的。當時,孫嘉誠在雍正面前公然頂撞廉親王胤禩,批評制錢弊端,雍正不僅派張廷玉親自上門安撫,並且更是讓孫嘉誠從六品的戶部管事直接升任三品都察院御史,這也讓孫嘉誠對於雍正是感激涕零。

孫嘉誠的能力是雍正非常欣賞的,在與年羹堯的飯桌上就說孫嘉誠是“戶部第一理財能手”,而孫嘉誠的性格雖然有些孤僻,但是人品和氣節,就連張廷玉也非常欽佩。不同於陸生楠、謝濟世這些意氣用事、結黨營私的讀書人,孫嘉誠一直是向理不向人,就連見到李紱為廉親王所籠絡,他也可以不顧好友情誼,揚長而去。這些都讓孫嘉誠打上了“孤臣”的標籤,因而才會得到雍正的格外賞識。即便是孫嘉誠咆哮朝堂,參劾的是剛剛在西北大勝歸來,如日中天的年羹堯,雍正也沒有處罰孫嘉誠,這就說明,雍正本身就不想孫嘉誠死。

《雍正王朝》中,孫嘉誠自知已得罪了年羹堯,但為何還會前往西北

雍正剛剛繼位,百業待興,正值用人之際,朝堂之上自己信任之人又是寥寥無幾,好不容易找到一個不畏權貴、一心為公、忠心耿耿的孫嘉誠,雍正必然不是想讓孫嘉誠去送死。同樣的道理,對於自己的府邸出身的奴才,現在的撫遠大將軍、節制西北四省軍政事務的年羹堯,雍正也是不會捨得處罰的,更不會說是用犧牲孫嘉誠去換取年羹堯的性命,在自身麾下本就人員匱乏、捉襟見肘的情況下,要一下子失去兩個人,雍正斷然不會這樣做。

《雍正王朝》中,孫嘉誠自知已得罪了年羹堯,但為何還會前往西北

對於自己最終葬身西北,孫嘉誠必然也是沒有預料到的。

儘管自己和年羹堯有著天大的矛盾,儘管知道年羹堯對於自己有著極大的不滿,但是孫嘉誠毅然接受了雍正的任命,跟隨年羹堯前往西北推行新政。

孫嘉誠所具備的讀書人的氣節和為官之人的正氣,是非常值得人欽佩的,他忠誠、剛正、不畏強權,這些都是他的優點,但是他過分的看重的事理而不近人情,也讓他必然不能為年羹堯這樣的權臣所接受。

但是孫嘉誠固有的思維觀念認為自己是朝廷命官,又是雍正欽命前往西北的官員,自己的殺法去留都應該有雍正皇帝說了算,年羹堯無權也不能對自己下手,更不會不顧及雍正和朝廷的臉面而擅殺雍正欽點的官吏,因而孫嘉誠並不會因為生死問題擔憂,最多也就是和年羹堯無法共榮,雍正皇帝棄車保帥放棄自己而已,將自己革職而已。而即便是年羹堯有對自己動殺念,孫嘉誠也是有著將自己生死置之度外的氣節,自己孑然一身,所以並不懼怕。

《雍正王朝》中,孫嘉誠自知已得罪了年羹堯,但為何還會前往西北

只是最終的結果不僅雍正沒有想到,朝堂之上的文武官員沒有想到,就連孫嘉誠自己也必然沒有想到,年羹堯真的就把孫嘉誠殺掉了。而也正是因為孫嘉誠的死,雍正才對於年羹堯徹底的失望,並且由此開始了對年羹堯的治辦,直至將年羹堯賜死。

《雍正王朝》中,孫嘉誠自知已得罪了年羹堯,但為何還會前往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