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田橫:他才是歷史上最後的貴族,並非項羽,以死保島上五百人性命

田橫:他才是歷史上最後的貴族,並非項羽,以死保島上五百人性命

至今滄海上,天風激清流

大師徐悲鴻有一副花費兩年心血的名作,取材於《史記》田橫故事的大幅油畫《田橫五百士》。此時正值日寇入侵,大師意在透過這畫來歌頌寧死不屈的精神,歌頌中國人民自古以來所尊崇的‘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品質,以激勵廣大人民抗擊日寇”。

畫面選取了田橫與五百壯士訣別的場面,著重刻畫了不屈的激情。田橫面容肅穆地拱手向島上的壯士們告別,在那雙炯炯的眼睛裡沒有悽惋和悲傷,而是閃著凝重、堅毅、自信的光芒。壯士中有人沉默,有人憂傷,也有人表示憤怒和反對他離去,那個瘸了腿的人正在急急向前,好像要阻止田橫離去,整鞍待發的馬站在一旁,不安地扭動著頭頸,濃重的白雲沉鬱地低垂著。整個畫面呈現了強烈的悲劇氣氛。

田橫,齊國後裔,在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後,他舉家響應,擁齊地,號齊王。及劉邦統一天下後,田橫不願依附,戰敗後同最後五百壯士困守孤島。劉邦下詔令:如果田橫來降,可封王侯,否則便血洗小島,田橫於是便帶了兩個隨從向京城進發。在離京城三十里處,田橫便橫刀吻頸,自刎而死,並囑咐隨從拿頭顱去見劉邦,表示自己雖不願投降受辱,但願以一死而保島上五百人之性命。

田橫:他才是歷史上最後的貴族,並非項羽,以死保島上五百人性命

田橫就這樣自刎了,放著王侯之位不享,何以要尋死呢?以前倒是沒細想,只是覺得一個不願受辱,以死來保全島上五百人性命而為之。其實,這有點想當然了,深層次的原因怕不止於此。

田橫怎麼說也是貴族,是位君子,他才是歷史上最後的貴族,在中國歷史上,君子永遠是鬥不過小人的,和田橫同時代的項羽如何了得,同那劉邦小人鬥了半天,還不是落得個烏江自刎,你田橫再智再勇,想必也不是劉邦的對手吧,田橫也知道,劉邦是不會放過自己的。他甚至連項羽過江東的機會也沒有,眼看反撲是沒有可能,苟且偷生是萬萬不能,那麼玉碎則是唯一的選擇了。

這就如同我們下圍棋一樣,自己沒下好,下成必敗之局,這時的心情是最糾結的,認輸是肯定的,但也要將價值最大化,說白了,也就是要給自己找個臺階,哪怕是弄個下失誤了,用以說明並非我棋力不行呢?這臺階對項羽而言是面子,對田橫來說,就是要保全他那五百兄弟,作為君子的田橫,死也要死得坦坦蕩蕩,他在離京城如此之近的地方自刎,是讓自己的頭顱在鮮活之時呈給劉邦看,讓他徹底放心。君子做事,敞亮!

田橫:他才是歷史上最後的貴族,並非項羽,以死保島上五百人性命

但,當他那兩個隨從將頭顱獻給劉邦時,這無賴倒也還假惺惺地流了幾滴清淚,封兩個隨從為都尉,並以諸侯王的禮制厚葬田橫。不料葬禮完畢,兩個隨從在田橫墓旁挖了兩個洞,然後躺到洞裡自殺,隨他們的主人而去了。於是這劉邦又派人去海島上召餘下的五百餘人入朝,他們聽說田橫已死,他們也不願遭受侮辱,苟且偷生,於是便上演了歷史上最悲壯的一幕,五百壯士同時投水自殺。他們生前誓死忠於田橫,死後,魂魄也要追隨田橫。他們用自殺的方式給後人留下了許多值得回味的思考。

司馬遷曾感慨地寫道:“田橫之高節,賓客幕義而從橫死,豈非至賢”,古人一向崇尚“士為知己者死”,這五百個人做到了。他們是古人士精神的凝聚。田橫的人格魅力也可見一斑。

對此,東坡先生的評價最為貼切:“昔田橫,齊之遺虜,漢高祖釋酈生之憾,遣使海島,謂橫來,大者王,小者侯,猶能以力自剄,不肯以身辱於劉氏。韓信以全齊之地,束手於漢而不能死於牖下。自古同功一體之人,英雄豪傑之士世,亂則藉以剪伐,承平則理必猜疑。與其受韓信之誅,豈若死田橫之節也哉”。

田橫:他才是歷史上最後的貴族,並非項羽,以死保島上五百人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