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創“翻譯三原則”的嚴復,廢除科舉後才被賜予“文科進士出身”

創“翻譯三原則”的嚴復,廢除科舉後才被賜予“文科進士出身”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嚴復說的

但凡讀過幾本書的,都知道嚴復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嚴復也是我國第一批留學生。光緒五年(1879年)畢業於倫敦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Royal Naval College)。回國後,被聘為福州船政學堂教習。本想建功立業,但在海軍卻遭到了李鴻章 的冷遇,只讓他幹天津海軍學堂總辦“不預機要,奉職而已。”(見陳寶琛《嚴君墓誌銘》)

那個年代,不像現在外來和尚會念經。晚清依舊是非進士出身很難受重用。光緒十四年(1888年)33歲的嚴復,為取得鄉試參考資格,花錢捐個監生回老家福建參加鄉試,結果卻連舉人都沒考上。

嚴復不甘心,36歲接著“異地高考”,參加順天府鄉試,依然落榜。接連落榜的嚴復並不服氣,有真才實學還怕科舉考試?

三十七歲再次以 候補知府,五品官的身份,考順天府鄉試恩科,又落榜。

嚴復為什麼總考不中?不是因為他八股文不好,而是,就因為你留過洋,就不讓你考過!

譽滿天下的翻譯家,教育家 ,復旦大學校長,嚴復卻“考不取”功名? 簡直是笑話。

終於廢除科舉考試六年後,宣統元年十二月七日,清廷賜予嚴復 “文科進士出身”。這簡直就是逗你玩!

天朝乾的這叫啥事兒啊? 沒多久,嚴復幹了僅僅玖個月的京師大學堂校長(北京大學前身)也不幹了。

不說嚴復的學問令那些“國學大師”們遜色,就是他的翻譯也無人可比。

嚴復是中國近代學貫中西劃時代的翻譯家,就是他首創了科學的翻譯標準。

嚴復吸取了古代佛經翻譯精髓,結合自己的翻譯實踐,在《天演論》譯例中, 首先提出了“信、達、雅”翻譯三個原則。

“信”(faithfulness)忠實原文。

“達”(expressiveness)譯文通順流暢。

“雅”(elegance)譯得典雅,譯出文採。

——這三條原則,目前仍然是好翻譯的準則。

嚴復的譯作,及時地向尋求變革的中國,介紹了影響西方鉅變的社會科學,他翻譯的:

亞當·斯密的《原富》、斯賓塞的《群學肄言》

約翰·穆勒的《群已權界論》 《名學》

甄克斯的《社會通詮》、 孟德斯鳩的《法意》

耶芳斯的《名學淺說》,《天演論》——被譽為“嚴譯八大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