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丞相身後三國——王平漢中擊退曹爽十萬大軍,延續蜀漢國祚二十年

前言

王平,建安二十四年,劉備與曹操漢中大戰時,脫離曹魏陣營,轉而跳槽蜀漢政權,先後跟隨諸葛亮平南蠻,北伐曹魏等,每到之處,丞相盡意指教,亦可算是丞相門生。王平在北伐中嶄露頭角:第一次北伐,馬謖街亭大敗,士卒離散。唯有王平所領的千餘人士兵鳴鼓自持,張郃懷疑王平有伏兵,不敢進攻。於是王平將諸營軍士統一起來,率領他們平安歸還,因功進封亭侯。第四次北伐,滷城之戰中,司馬懿發動鉗形攻勢,其中一路由張郃率領,王平死守南圍,張郃不能勝。諸葛身後,王平守備漢中。

丞相身後三國——王平漢中擊退曹爽十萬大軍,延續蜀漢國祚二十年

漢亭侯王平

大戰背景

魏主曹芳年僅八歲,司馬懿乃與大將軍曹爽一起接受遺詔輔佐少主。

丞相身後三國——王平漢中擊退曹爽十萬大軍,延續蜀漢國祚二十年

魏國輔政大臣曹爽

司馬懿不負明帝重託,先是大敗由孫權親自主持的四路攻勢,東吳名將朱然由於是直接面對司馬懿,損失最為慘重,接著又逼退諸葛恪,並且在戰鬥中拔擢了後起之秀鄧艾。司馬懿的威望達到了頂點。

曹爽是靠著承襲父親的爵位、再加上自幼與曹睿相交的近親關係,才得以成為輔政大臣的。既沒有在外充當封疆大吏的顯赫經歷,也沒有在中央從基層幹起的歷練過程,以這樣毫無尺寸之功,自然很難震懾那些曹魏的老臣。

蜀漢蔣琬率主力從漢中退回涪縣,所留兵力僅僅有鎮北大將軍王平所率三萬人。曹爽卻認為是蜀漢的全線退卻,攻蜀的時機已經成熟,而且急於立功,於是就在公元244年3月,曹爽率10萬大軍,兵發漢中。

曹爽無能,勞師以遠

漢中是處於關中平原和成都平原之間一片較為狹小的山間盆地,它的北面是莽莽秦嶺,南面為大巴山。自古就被稱為“形勢之地”。從關中前往漢中較為近捷的是穿越秦嶺山脈的三條通道,即褒斜道、儻駱道和子午道。

丞相身後三國——王平漢中擊退曹爽十萬大軍,延續蜀漢國祚二十年

古漢中地形圖

東路是最長的,總計超過330公里,北端直達長安以南,南段稱為子谷,北段稱為午谷。子午谷崎嶇的地貌提供了大量可以完美伏擊的地點,設伏方可以輕易全殲谷內敵軍,所以這條最長的路線也是最危險的。如果蜀漢發動攻勢,經此道路可以輕易威脅長安,這也是諸葛亮首次北伐時魏延所建議走的路。這也是後世爭議比較大的,可參考闖王高迎祥兵敗子午谷的事例。

西路是長235公里的褒斜道,在三條之中路況最好,北段稱為斜谷,南段稱為褒谷,其南端在漢中北約25公里,北端在今陝西眉縣南15公里。在褒斜道中心,另一條峽谷箕谷西向延伸,然後轉而北向,最終止於當蜀漢進攻時受到威脅的戰略要地陳倉附近。

中路是210公里長的儻駱道,它是最短的一條,以其兩端得名。南端接近今陝西洋縣的儻水河,北端在今陝西周至縣西面的駱峪。因此,其南段叫儻谷,北段叫駱谷。

曹爽犯了一個重大的戰略錯誤。他選擇從中路攻蜀,此路雖然最短,但路況最糟。更重要的是,在三條路中,儻駱道沒有水源的路段最長。

因此,攻蜀軍隊為後勤所羈絆,魏軍出谷前,大量負責運輸的牛、馬、騾、驢等馱運牲畜因缺水而渴死。曹爽只得徵調數萬役夫為苦力運輸糧草,其中很多也渴死了。魏軍士氣驟降,曹爽軍中乃至曹魏本土不滿曹爽主政的情緒迅速蔓延。

漢中的防禦體系完備

自劉備在公元219年奪下漢中後,鑑於漢中地理位置的重要,劉備、魏延、諸葛亮都不同程度地加強和完善了漢中防禦體系。劉備時期,在漢中往關中一帶沿路設定烽火臺,以備預警;魏延時期,在漢中通往關中平原的要隘修築營寨,駐軍防守(興勢、黃金谷就是其中兩個據點);諸葛亮時期,在陽平關外圍修築漢、樂兩城。

至此形成了烽火臺預警,前線營寨為一,漢、樂兩城為二,陽平關為三的三道防禦體系,曹魏的幾次徵蜀大戰基本都是被擋在了前兩道防線之外。漢中體系至此才算完全完成。

王平指揮得當

10萬敵軍來勢洶洶,而當時漢中的守備兵力僅有三萬,一時間,漢中諸將領議論紛紛,這可怎麼守得住呢?

有的將領說 : 我們的兵力不足以阻擋魏軍,應該放棄關隘固守漢、樂二城,魏軍進入漢中以後,涪城的援軍一到,就可以將陽平關搶回來“。”

劉敏將軍站出來說:“漢中百姓男女佈滿田野,莊稼還在田裡,如果聽任魏軍進入平原,則大事去矣”

王平贊成劉敏將的想法,認為“漢中去涪城有一千餘里,魏軍若是得了陽平關就會成為禍患,應該遣軍據興勢,我為後拒,若是魏軍分兵進攻黃金城,我親自率兵前往救援,到時候涪城的救兵就剛好到來,這才是上策。”

王平遂派劉敏將軍據守興勢,興勢山在洋縣西北43裡,“形如一盆,緣外險而內有大谷”,是儻駱道南出口戰略要地。蜀漢依山而築“興勢圍”,這裡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由於兵力嚴重不足,蜀軍在防禦時不得不採用虛張聲勢的做法,“多張旗幟,彌亙百餘里”。魏國大軍入駱谷數百里,成了一字長蛇陣,兵力上的優勢得不到發揮。當此之下,魏軍“進不獲戰,攻之不下”,陷入被動境地。王平的堅守為蜀軍主力的到來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數日,蜀漢援軍到達戰場,使得蜀漢有了進攻的資本。曹爽的參軍楊偉意識到危險,求曹爽放棄行動立即撤軍,但鄧颺反對,不顧自己缺乏軍事常識與楊偉爭論。楊偉未能說服他們,憤然說:“鄧颺、李勝敗壞國家,可以處斬。”曹爽不悅,拒絕了兩人的建議。

然而此時,魏軍前不能進,後不能退,被前後夾擊大敗。郭淮因為早有準備,不至於全軍覆沒。可曹爽就慘了,“爭嶺苦戰,僅乃得過。所發牛馬轉運者,死失略盡,羌、胡怨嘆,而關右悉虛耗矣”。

戰爭的影響

一、曹爽派夏侯玄為徵西將軍,是因為曹魏宗室後人中,夏侯玄是領袖,而且聲名不錯。曹爽派他去接收關隴集團,再合適不過。但曹爽此時還必須依賴司馬懿的軍事能力,為了達到讓夏侯玄出任徵西將軍,不得已將夏侯玄的中護軍交給了司馬師,這讓司馬家族首次有了禁軍的勢力,為日後高平陵之變奠定了基礎。

二、極大動搖了曹爽在朝中的威望,加速了他的垮臺。本來曹爽就沒有什麼軍事建樹,此次伐蜀是他首次用兵,結果非但沒能旗開得勝反而深深被羞辱了一遭,曹氏親貴在朝中的形象和地位受到嚴重打擊,也正是這場慘敗,讓曹爽不得不在政治上更加的獨斷專行,意圖將權力緊緊的攥在自己手中,這也間接加速了高平陵之變得到來。

三、延長了蜀漢政權的國祚,推遲了三國一統的程序。興勢之戰的大勝使得曹魏在此後的20年裡都不敢侵犯蜀漢,令魏國內部對伐蜀產生恐懼心理,魏長期對蜀採取守勢,“畏蜀如虎”,以至於20年後司馬昭提議伐蜀時朝中竟然無人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