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古代盔甲的防禦力怎樣?是否真的一箭就穿?

現代戰爭中防彈衣,能抵擋子彈的打擊。冷兵器時期,還是要依靠盔甲,對士兵將領形成保護。那麼古代甲冑防禦力怎樣?是否真的如電視劇中那樣,輕易被一箭射穿。真實的情況會讓我們非常意外,就讓小編為大家揭秘。

古代盔甲的防禦力怎樣?是否真的一箭就穿?

中國使用盔甲的最早記載應該是在夏朝。少康的兒子,因為憐惜部族士兵經常發生衝突,所以用樹枝藤蔓,進行非常簡陋的製作,完成了盔甲的雛形。先秦時期當時所穿著的甲冑,變成了硬的犀牛皮(也有其它皮製品)。戰國因為金屬的冶煉有長足的進步,士兵穿上金屬盔甲。唐朝明光鎧的陌刀隊、刀鋒所指人馬俱裂,是我國封建時期盔甲發展的頂峰。《荀子議兵》說道:“楚人鮫革犀兕以為甲,鞈如金石。”鮫革就是鯊魚皮。

古代盔甲的防禦力怎樣?是否真的一箭就穿?

由於先秦和戰國時期的盔甲不能做常規論述,所以小編就用唐朝時期的盔甲,作為評判物件。根據考古發現,古代盔甲大致分為以下幾類:布甲、皮甲、板甲、鐵甲、金屬甲,等等十幾種制式不同的鎧甲。防禦力最好的就是板甲,多為重灌士兵使用。其防禦力能夠抵抗絕大部分弓箭、刀劍、槍的攻擊。布甲、皮甲則是騎兵和斥候所穿,防禦力一般,但是便於移動。

古代盔甲的防禦力怎樣?是否真的一箭就穿?

根據唐史記載,普通士卒的盔甲是“鎖子甲、鐵甲”。這些盔甲不保護四肢,以及前後襠部,有點和我們現在穿的馬甲所類似,透過脖頸套上。普通的盔甲由一寸大小的鐵片,製作好之後一個個串聯起來。這樣的盔甲防禦力還算湊合。除了板甲外,其它盔甲對於刺穿沒有太大的防護作用,但是對於錘擊、遠處所射來的箭,還是能夠有效的抵擋。唐朝達到4品以上武將,就會穿著雙重盔甲,最內部是特製的犀牛皮甲作為內建,外層是我前文所說的金屬甲(明光鎧甲、光要鎧等)。明朝以及宋朝,鎧甲還是基本延續唐朝的制式。

古代盔甲的防禦力怎樣?是否真的一箭就穿?

1969年湖北出土的古墓,有完整的數十幅盔甲,經專家考證,這是唐朝時期的大型陪葬墓。裡面出土數十副鎧甲,基本上是皮甲、布甲和鎖子甲。某項權威欄目在15米處,用50磅硬弓進行射擊。無論是這三種盔甲的哪一種,都沒有被射穿。這些鎧甲的重量,大約是在6斤到19斤左右。所用的材料非常厚實,而且這只是普通小兵的所配發鎧甲。如果是那種明光鎧,防禦能力要更強。

古代盔甲的防禦力怎樣?是否真的一箭就穿?

小編透過這些考古出土文物,以及史料所記載,古代士兵古代盔甲的防禦力,即使是最普通也能應付60磅(70磅硬弓能在100米處,輕易射穿18釐米的木板)左右的弓箭射擊。由於節目是在很近的距離進行射擊,到了兩軍交戰,雙方的距離會超過50米甚至100米以上,弓箭的初始速度又會下降很多。所以我國古代鎧甲的防禦力,還是挺不錯。如果不是特殊的破甲箭,是難以穿破防禦,但是近距離突刺,這種鎧甲就沒有很好的防禦力。

古代盔甲的防禦力怎樣?是否真的一箭就穿?

封建時期,幾乎每朝每代的統治者,如果在民間發現有人私藏甲冑,一律以謀逆罪論處,所以這從側面也能印證,盔甲到底有多大的作用!並不像那些電視劇說的猶如紙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