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史林探秘:改變中國歷史的一箭與兵者詭道也

史林探秘:改變中國歷史的一箭與兵者詭道也

兵者,詭道也。

《孫子兵法·計篇》這句話,是對春秋亂世戰亂的,一個最準確最概括的總結。

春秋早期的呆戰

在春秋之前,中國的軍事沒有什麼策略可言。大家都是三軍擺好,然後中軍對中軍,左軍對左軍,右軍對右軍互砍就完了。中軍一定是戰力最強的,戰爭的勝負往往都是由雙方中軍來決出的,左右兩軍很多時候就是個陪襯。

之所以這種大家硬槓不講策略的戰法會一直流行,是因為當時的戰爭都是貴族的遊戲。戰場上的雙方貴族們都是周天子麾下,大家抬頭不見低頭見,往前追溯個百年怎麼都能找到幾個親戚。因此戰爭都是在自己人的範疇內進行的,所以誰也不願意下死手,自然地也就沒誰去想著要怎麼陰對手了。

史林探秘:改變中國歷史的一箭與兵者詭道也

而另一個大家都這麼玩的重要原因,是當時的生產力太落後,出兵百里已經是非常遠的征伐了。因此戰爭基本都是在當天就決出勝負,大家也就沒那麼多時間去想怎麼坑對手了。

不知道是不是大家約好的,那會不但是中國,地球另一邊的歐羅巴人、波斯人也是這麼玩的。所以這一時期的古人打仗,形象地說就是結呆陣打呆戰。然而中國這種一成不變的貴族玩家家酒的戰爭遊戲,卻只因為區區的一箭而徹底改變了。

那麼這一箭是誰射出的呢?又是為什麼呢?

周桓王的努力

公元前770年,姬宜臼在諸侯的擁戴下在洛邑(今洛陽)登基,史稱周平王,這代表著中國的歷史進入了東周時代。雖然天下諸侯表面上還尊周王室為天下共主,但是由於此時的周王室失去了大片土地實力大衰,因此已經無力壓制天下諸侯了。

諸侯們對周王室陽奉陰違,而這其中最令周王們惱火的,居然是同出一脈的姬姓諸侯們。因為是姬家子孫的關係,這些姬姓諸侯常常同時出任王室卿士(類似後世的丞相),他們在洛邑把持著周王朝的實際大權。這些姬姓諸侯往往利用自己掌握的王室大權,為自己的國家謀取私利,不但損害了周天子的威嚴,甚至於侵佔周王室的利益。

史林探秘:改變中國歷史的一箭與兵者詭道也

這些姬姓諸侯中表現最為突出的,就是鄭莊公姬寤生了。他濫用自己周王室卿士的地位,甚至於打著周天子的旗號併吞他國,這令周平王對他十分地不滿。然而這時周王室衰微,為了拉攏鄭莊公,周平王不得不忍氣吞聲。於是上演了周鄭互質的一出鬧劇,周平王和鄭莊公相互派了一個兒子到對方那裡當人質!

這種互派質子的做法,無疑是對周王室的極大羞辱,充分暴露了周王室的虛弱,但是同時也使得周王室對於鄭國的不滿更加加劇,為後來雙方產生激烈衝突埋下了伏筆。

到了周平王的孫子周桓王姬林登基後,年少氣盛的周桓王遠沒有周平王那般的耐性,他與鄭莊公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

周桓王其實是東周諸多周王中比較有作為的一位,他在曲沃和翼城之間遊走,挑動姬姓第一大國晉國內亂;與秦國一起平定了姬姓芮國的變亂;故意輕慢鄭莊公,但同時卻加強與姬姓大國魯國的聯絡,以牽制鄭莊公。

從周桓王這一系列操作不難看出,他在打壓姬姓諸侯,企圖恢復王室對它們的控制,但是他還是太急了。

史林探秘:改變中國歷史的一箭與兵者詭道也

公元前707年夏季時,血氣方剛的周桓王被去年平定芮國內亂的勝利所鼓舞,在與鄭莊公產生衝突後,便強行剝奪了鄭莊公卿士的職位,一向傲慣了的鄭莊公怎麼可能會忍,他隨即便做出了反擊(史料未載鄭莊公怎麼反擊的)。

周桓王怠慢鄭莊公,撤銷鄭莊公職務,很可能都是為了激怒鄭莊公,以便有藉口討伐他。所以當鄭莊公被周桓王抓住了把柄後,周桓王毫不猶豫地召集軍隊伐鄭!

公元前707年秋季,周桓王率周軍、陳、蔡、衛四國(很可能還有虢國)之軍發動了討伐鄭莊公的戰爭。

子元獻策

春秋初期的鄭國雖強,但它也只是一箇中等諸侯國,它的強也僅僅是單獨針對四國聯軍中的一國而言。因此面對四國聯軍的進攻,鄭莊公還是倍感壓力,尤其是周王軍當時還是挺能打的,鄭軍沒有必勝的把握。

史林探秘:改變中國歷史的一箭與兵者詭道也

鄭國的一名大臣子元在這時向鄭莊公提出了一個建議,陳國此時內亂未平,出戰是被周天子所逼,它的軍隊士氣肯定十分低落;而蔡、衛兩個軍隊戰力本就弱,我們如果以精兵進攻應該很快就能打垮這兩國的軍隊。擊敗了三國的軍隊後,我們三軍一起進攻周軍必定能獲勝。

這種有悖貴族戰爭規矩的佈陣法,如果平時可能鄭莊公未必會採納,但是鄭國現在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因此鄭莊公毫不猶疑地就同意了。決定作戰策略後,鄭莊公指揮鄭軍出發迎著征討自己的聯軍而去。

繻葛之戰

最終兩軍在繻[xū]葛(當在今河南長葛市東北二十里)遭遇。

當戰爭開始後,周桓王驚奇地發現,鄭軍的中軍並沒有按當時的規矩一馬當先發起進攻,而是組成一個嚴密的陣型進行防守,反而是鄭軍的左右兩翼向聯軍主動發起了進攻。周桓王也沒有多想,便按當時的習慣命令中軍率先發起進攻。

戰爭進行的情況果不出子元所料,很快陳軍就被鄭軍擊敗,而蔡衛兩國在得到陳軍戰敗的訊息後,也很快就崩潰了!這時由於周軍的中軍前突,所以鄭軍在戰場上對周軍中軍形成了三面包圍的態勢!

史林探秘:改變中國歷史的一箭與兵者詭道也

春秋小霸鄭莊公怎麼可能放過這種大好機會,於是他立即命令中軍發起進攻,同時示意左右兩翼的鄭軍一起向周軍中軍攻擊。被三面夾擊的周軍很快便大敗逃散,而周桓王在逃跑時被鄭軍將領祝聃一箭射中了肩頭!

戰敗的周桓王不得不接受了鄭莊公的道歉,就這麼什麼懲罰也沒有的饒恕了鄭莊公的叛亂。

繻葛一箭開春秋

祝聃的一箭將周天子的威嚴完全射落在地,繻葛之戰使得原本就緊張的,周王室與姬姓諸侯的關係更加疏遠。對於異姓諸侯進攻姬姓諸侯國,周王室其後基本是聽之任之。

由於西周分封時除了晉國,其它的姬姓諸侯國都分封在靠近西周的中心地區,這使得這些姬姓諸侯國難以向外擴大領地。隨著春秋兼併的進行,在外圍的異姓諸侯國國土越來越大人口越來越多,與被圍在中心的周王室與姬姓諸國的國力逐漸拉開。

姬姓諸國由此走上不可避免地衰亡之路。

繻葛之戰是春秋戰國的揭幕戰,中國的春秋時代其實正是從公元前707年的此戰開始的。此戰後諸侯國們徹底地放開了手腳,一場持續近五百年的春秋戰國大亂鬥拉開了序幕。

史林探秘:改變中國歷史的一箭與兵者詭道也

繻葛之戰後,中國歷史從百國林立的時代,突然便邁入了大一統的時代。

子元是兵家之祖

鄭國大臣子元雖然在歷史中唯一被記錄的,只有在繻葛之戰前提出了鄭軍將主力放在兩翼的建議。但是這個建議是劃時代的建議,它徹底改變了以後中國戰爭的模式。

其實子元的這個建議,和三百多年後孫臏給田忌提出的與齊王賽馬的建議,有異曲同工之妙。三百多年後的孫臏竟然能以這麼一個建議而被齊王重視,可見當時軍隊在作戰時還是比較呆板的。由此也可見,子元的這個建議是多麼的超前,遠遠超過了那個時代的認知。

子元在歷史上名聲不彰,但是他其實才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真正的奠基者。第一個提出了兵者詭道也的人,正是鄭國的子元,子元堪稱兵家之祖。

鄭莊公也不愧是一代小霸,他擯棄了當時貴族們把戰爭當做遊戲的那一套虛假的玩意,明確了戰爭的結果只需要一個——那就是贏!

倒黴的周桓王在繻葛之戰中,遇到了兩個領先於時代的鬼才,輸得也不算冤枉。然而最終鄭國也不是繻葛之戰的贏家,公元前375年韓國攻取了鄭國首都新鄭,鄭國滅亡。

史林探秘:改變中國歷史的一箭與兵者詭道也

不過,一直要到鄭國滅亡150年後的公元前220年,繻葛之戰的最後贏家才會誕生。

從祝聃那一箭之後,諸如孫武、吳起這樣的軍事家們紛紛出世,在他們的總結和完善下,中國的戰爭策略變得奇詭無比也血腥非常。中國的戰爭從貴族的遊戲,變成了國與國之間你死我活的決鬥。

碼字的不由想到一個一直以來在網上爭論不休的問題,如果亞歷山大大帝的馬其頓軍隊和秦軍交手結果會怎樣?

其實兩軍交戰的結果已經由孫武和吳起他們做出了回答,亞歷山大的馬其頓軍隊戰術還停留在中國的春秋初期,它和兵者詭道也的中國軍隊交鋒時能活過適應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