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韓國第一妖女張禧嬪命運多舛的一生 是為愛而生?還是蒼天捉弄?

韓國第一妖女張禧嬪命運多舛的一生 是為愛而生?還是蒼天捉弄?

張玉貞究竟是一位什麼樣的女子?

若詢問韓國人,韓國曆史上首屈一指的「惡女」是誰?想必很多人都會回答張禧嬪(1659-1701)重新回顧「惡女倍出」的李氏朝鮮(1392-1897)時代,這些公認的惡女,她們真的有這麼壞嗎?還是她們的所作所為是被時代所逼的?這就的從第一位女主角張禧嬪談起了。

在2012年左右,韓國穿越時空愛情劇《仁顯王后的男人》曾廣受歡迎。劇情描寫的是朝鮮肅宗時代,由於張禧嬪狂妄驕縱,又與南人黨結黨營私,讓肅宗決定迎回被廢去王妃頭銜的仁顯王后的故事。然而,劇中張禧嬪的戲份並不多,抑或說被掩蓋了。

為什麼呢?雖說大多數韓國人,視張禧嬪為史上第一惡女,然而來到二十一世紀,韓國人似乎也重新開始反省,張禧嬪是否真如史書記載,如此的惡劣、這麼的壞。

這一點,從近幾年來拍攝,有關於張禧嬪的影視劇就可見到端倪。此位真實存在過的惡女,首次出現在韓國電視螢幕上,是1961年的同名電視劇《張禧嬪》,當時的張禧嬪,則是被冠上「妖女」、「惡女」等惡名,擔當張禧嬪一角的演員為金智美;林權澤導演於1968年,又再度改編史實,拍攝了電影《妖花張禧嬪》,我們從片名,即可看到張禧嬪再一次以負面形象出現。然而,有趣的是,當今我們所看到的張禧嬪形象,可說是越來越模糊,且也漸漸擺脫過往邪惡、妖女等負面形象,2013年,韓國上映的電視劇《張玉貞,為愛而生》中則完全去除了張禧嬪妖女形象,甚至連中性的王妃稱號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視她為一位凡間女子,且為愛而生,而當初出演這位為愛而生的女子,還是韓國當地著名女星金泰熙呢。

但這樣的轉變是偶然的嗎?還是當代人逐漸重新評估張玉貞呢。那麼,她究竟是一位怎麼樣的女子?我們得先從張禧嬪的出身與入宮談起。

張禧嬪的出身

張禧嬪(1659-1701),本名張玉貞,為朝鮮時代肅宗寵妃,史書多稱她為禧嬪張氏,或者張禧嬪。然而,說到張玉貞的家世與背景,其實不算太差,為朝鮮社會中人(官員妾所生之兒女)階層。

眾所皆知,朝鮮社會內的身份等級劃分,十分嚴格,大致可分為兩班、中人、良人、賤人。但隨著韓國曆史學者主張的不同,區分也不一樣,諸如有人主張分為兩班、良人、賤人(李相佰),也有人在兩班和良人之間,插入中人,在良人和賤人之間,插入身良役賤(千寬宇),甚至有人主張,朝鮮初期只有良人和賤人,這兩種社會身份(韓永愚)。

但不論哪位學者的理論與主張,我們可以確定的是,朝鮮後期出現的「中人」,屬於社會中間階層,位於貴族「兩班」和「常人」(一般百姓,包含從事低賤職業,如屠夫之人的白丁)中間地位,換言之,中人指的是社會中的第二階層,高於常民、白丁與賤民(泛指奴隸、娼妓、賤妾所生之兒女),但又低於兩班貴族,用今天的話來說,「中人」就是所謂的「中產階級」。

再者,根據史實記載,張玉貞的家族,早在高麗王朝時期(918-1392),就已是著名的官宦世家。張家幾代子孫紛紛入仕司譯院,且多人在科舉考試摘得「譯科狀元」,如張玉貞的親哥張希栻,就是譯科狀元。這裡的譯科狀元,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參加外交公務員考試,榜首考上第一名,成為首席翻譯員、口譯官。

而在張家幾代任職「譯官」背景下,家族也漸漸發達,成為大家。但是,區區一個小譯官,於官途上怎麼可能「發達」呢?翻譯官不過是陪隨高官們,接待外國使者,負責翻譯雙方對談外語罷了,哪有油水可以撈?甚至發達呢?

原來,當時朝鮮的譯官除了本身具有翻譯員身份外,也具有外交官的權責,可以說是身兼二職,享受的特權比我們想象的要多。而當時朝鮮王朝外交方面主要交流的物件就是中國的明朝和清朝。十七世紀的中國正值明清交替之際,政局極度不穩,誰都無法預測,最後稱霸中原的真命天子是誰,因此,朝鮮在挑選對外交流的譯官,也特別嚴格與謹慎。而譯官除了能講得一口流利漢語外,最重要就是察言觀色,因為朝鮮國內君臣上下都知道,萬一與中國交流時,一個不小心站錯了隊,得罪了之後一統中原的「大哥」,那可真是吃不了兜著走。

正因為此,能被挑選成為對外譯官之人,絕非是泛泛之輩,他們個個能言善辯,長袖善舞。他們在擔任譯官工作時,由於語言便利,與兼具外交官特權之身份,加上自身察言觀色的功力,不少人私底下也做起生意來了。就這樣,譯官除了有朝廷的信賴與支援外,加上又跟中國往來做生意累積了為數不少的財富。說到底,當時的譯官不要太過於濫權,損害了朝鮮與中國的外交關係,可說是肥差。漸漸地,這些譯官們也主導起朝鮮王朝的對外貿易,所以這批人到最後,也被人戲稱為「譯商」。

韓國第一妖女張禧嬪命運多舛的一生 是為愛而生?還是蒼天捉弄?

「餘孽」張玉貞入宮,肅宗卻一見傾心

張禧嬪入宮與肅宗的寵愛

張玉貞堂伯張炫,在歷史文獻《朝鮮王朝實錄》內,被人描寫為國中鉅富。此外,連之後出現的張玉貞的死對頭,仁顯王后的兄長閔鎮遠,也在自己的著作《丹巖慢錄》中稱讚張家的財產為富豪甲一國,可見張玉貞著實出身於一個不錯的譯商家庭。

張玉貞的生父張炯,在世時也官拜譯官,但他在張玉貞11歲(1669年)時,不幸病逝,享年46歲。此時家中僅剩生母尹氏,與其他兩兄妹(張希載,與夭女張氏),之後,張玉貞多為堂伯張炫照料。

那麼,張玉貞又是因何機緣,而入宮的呢?這就不得不提,朝鮮王朝政治的一大特點,即是黨爭政治。黨爭政治源於之前推翻燕山君的中宗反正,並在宣祖時期發展出雛形。當初,黨爭只分為東、西兩派對立爭執,看今日誰在朝廷內得王寵,進而壯大自己黨內勢力,打擊他黨與異己。後來,黨爭越來越嚴重,宮廷大戲也越演越烈,最後分化為四色門閥,即老論、少論、南人黨、北人黨。其中老論乃從西人黨分化而來,朝廷內的黨派鬥爭延續百年且不間斷。

如肅宗於1674年一登基,黨爭馬上就發生了。就是著名的南人黨在「甲寅禮訟」內,戰勝宿敵西人黨,成功獲得朝廷話語大權。但好景不長,六年之後(1680),包括南人黨領袖許積之子,許堅在內的眾多南人黨成員,因為涉嫌參與篡奪王位政變(肅宗六年,史稱「三福之變」),嚇得王位都還沒坐熱的肅宗,立即強力鎮壓。

肅宗這一鎮壓,牽連到南人黨所有人士,幾乎南人黨大臣全因「三福之變」,被牽連問斬或發配遠疆,史稱「庚申大黜陟」。爾後,在「甲寅禮訟」前,被打壓的西人黨,也重新獲得肅宗信任,取得執政發言權。

而照顧張玉貞的伯父張炫,因暗中資助叛變的福昌君、李楨等人,東窗事發後肅宗的「庚申大黜陟」清算名單內,當然也少不了張炫一份,最後淪落到抄家遠配。一下子失去經濟來源,迫於家境生計的張玉貞,於1680年入宮。

入宮的張玉貞入宮,因為遭受到「三福之變」餘波影響,入宮後馬上遭到他人冷言冷語,嘲笑為負罪之人的「餘孽」,甚至眾多宮女避之唯恐不及。而入宮的張玉貞,從最底層的「內人」,也就是身份最卑微的跑腿、端碗盤的宮女做起。

但正值花樣年華的她,一入宮沒多久,就受到肅宗曾祖母大王大妃趙氏(莊烈王后1624-1688)的賞識。儘管肅宗知道,她的伯父張炫曾參與協助南人黨政變一事,但張玉貞容貌氣質出眾,在美人面前,肅宗也一見傾心,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但肅宗傾心又能如何,當時他的元配,可是朝鮮王朝出了名的嚴妻,也就是仁敬王后金氏(1661-1680)。仁敬王后管肅宗管得很嚴,甚至在閔鎮遠《丹巖慢錄》內,還記載著嚴妻仁敬王后之形象,為「性嚴,上甚憚之,終後之世不敢有私於宮人。」翻成白話文,即是「這位正宮元配管老公管很嚴,即使你是當皇帝的,每天晚上都要給老孃乖乖回殿內睡覺,不要老在後宮晃悠。」

但這也不意外,我也能體會仁敬王后為何如此嚴厲管束肅宗,且必須為她說句公道話,王后若能替國王生下兒子,家族成員馬上雞犬升天,未來榮華富貴不在話下。再怎麼想,身為王后的她也不能把這重責大任讓給她人。

再者,肅宗一脈三代單傳,人丁單薄,有此壓力下,仁敬王后她一生所盼望的,就是要為肅宗生個兒子,延續王族血統,好讓自己有個歷史定位外,也能讓家族榮耀三級跳,因此,說什麼也不準讓肅宗輕易地來到後宮,接近其他女人。

但是,千算萬算,不如老天爺大筆一畫,肅宗四年(1680),仁敬王后過世了。仁敬王后過世後,肅宗猶如脫韁的野馬,擺脫過往拘束,在宮內三不五時就去找張玉貞,恩寵疼愛有加。大白天兩人也在宮內你儂我儂的,就連肅宗之母王大妃金氏(即明聖王后, 1642-1683)也看不過去,因為在肅宗之母明聖王后眼中,仁敬王后剛過世不久,宮內喪期也尚未服完,就出現了這麼一位勾引肅宗的小妖女,就情理法而言,都說不過去。於是,明聖王后一氣之下,便下令將張玉貞驅逐出宮,並且在仁敬王后喪期過後,於肅宗五年(1681)五月,立即選定兵曹判書閔維重15歲之女閔氏,即後來的仁顯王后(1667-1701),為肅宗繼妃。

入宮短短一年的張玉貞,被趕出宮後,據《朝鮮王朝實錄 肅宗實錄》記載,輾轉被收養在王族崇善君李澄(仁祖廢貴人趙氏之子)家內。張玉貞眼看著取代她寵妃地位的仁顯王后,心雖有不甘,但她只能等待機會,再一次接近肅宗。

兩個女人的戰爭,這時才正要慢慢展開。

韓國第一妖女張禧嬪命運多舛的一生 是為愛而生?還是蒼天捉弄?

利用「黨爭」保榮華富貴,張玉貞成禍國殃民的寵妃

仁顯王后的慈悲?

接替仁敬王后之位的仁顯王后閔氏入宮後,一心所想的,跟肅宗元配一樣,就是替三代單傳的肅宗生個胖娃娃,好有個人繼承王位。但事與願違,肅宗幾次臨幸仁顯王后,皆無好訊息。

一晃眼,三年過去了,不知道是仁顯王后本性慈祥,還是別有考慮?因為,基本上能當上正宮王后者,先不論生下王族血統能為自己家族求得榮華富貴外,光是自身處於王后之位,在宮內所享受的權力,普通人說什麼也不會輕易地讓出位置來。但仁顯王后竟出乎大家意料,於一日主動詢問起肅宗,是否要再度接回被驅逐出宮的張玉貞,回來服侍他。究竟是仁顯王后仁心宅厚、單純天真?抑或為了國家整體考慮,冒著犧牲自己的權力與義務而提出此建言?還是,她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根本懷不了孕呢?

到底是什麼動機讓仁顯王后請肅宗召回張玉貞迄今仍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可信的是,歷史上的仁顯王后至死至終,未替肅宗產下一子。

肅宗之母明聖王后驚聞仁顯王后向國王提議,召回張玉貞之事說什麼也不肯,因為當初可是她親自把張玉貞逐出宮外,今日若再把她迎回宮內來,無非證明她當初的決定是錯的,且以後宮內的人會怎麼看她呢。所以,明聖王后毅然決然地退回仁顯王后建議,喝止肅宗打算迎回張玉貞之舉。

但,時間可沒給這位明聖王后太多日子。

肅宗九年(1683)12月5日,明聖王后過世。等宮廷上下眾臣、仁顯王后依照孝道,服完喪期後,於肅宗十一年(1685)12月5日,「上親詣永慕殿,入哭四拜,出御齋殿,易禫服玉色團領烏紗帽黑角帶,復入哭四拜,還御齋殿。領議政金壽恆以下,以次行三獻禮。祭罷,上還宮。」(《朝鮮王朝實錄 肅宗實錄》,卷16,肅宗十一年,12月5日條)她再度請求肅宗召回張玉貞,讓張玉貞試看看,好讓王室有後。

不到三個月,張玉貞於肅宗十二年(1686年)2月27日,再度重返宮內。

正所謂小別勝新婚,肅宗與張玉貞分開多年,且又加上仁顯王后「深曉大義」之慈悲,這次張玉貞回到宮內,受到的肅宗恩寵更勝於往日,甚至寵到貴為王后的仁顯王后,有時候叫宮女去請張玉貞前來聊事,也「唿之而不應」,叫不動這位託她的福,才能重新回到宮內的女人。

一次兩次三次四次的「唿之而不應」,日積月累下,讓仁顯王后也對恃寵而驕的張玉貞起疑,深怕如此下去,不知道哪天,貴為王后的她,也得親自前去向張請安,甚至她的王后位子會不會哪天被「背骨」的張玉貞奪去。

於是,仁顯王后想出了一個絕妙點子,就是分散肅宗的注意力與體力,她從宮廷外請求西人黨幫忙,招入西人黨重臣金壽恆的親戚,金昌國的女兒金女入宮來服侍肅宗,即後來的金寧嬪。

多一個姊妹多一份力,仁顯王后心想引入金寧嬪,必能順利分散肅宗投注於張玉貞身上的恩寵,但事與願違,能成為國王寵女之人,必定不簡單,哪是仁顯王后隨隨便便找來的金寧嬪就能取代的呢。

果然,仁顯王后這步棋下得不好,甚至產生了反效果。肅宗無視「工具女」金氏入宮,正眼瞧也不瞧她一眼,甚至由於金氏的存在,讓肅宗相較一下更覺得他的寵妃張玉貞更加美麗動人。也不知肅宗是否真要氣一下金氏,於肅宗十二年(1686)12月10日,肅宗封張玉貞為淑媛(從四品);且又才過了短短兩年,肅宗對張玉貞寵愛與日俱增,又於肅宗十四年(1688),升張玉貞為昭儀(正二品),勢力地位直逼仁顯王后。

而被升為昭儀的張玉貞也知道,要登上正宮王后的寶座,要走完最後一里路,只憑她一人之力,是絕對辦不到的。且她也已經漸漸感受到仁顯王后現在也已經開始提防起她了,這從仁顯王后外調金寧嬪入宮的舉動即可看出。

因此,腦筋動得快的張玉貞,心想若要成為真正的王后,欲掌握到權力,身邊必須要有人,萬一宮裡發生什麼事情,都可以像仁顯王后一樣,馬上從外得到支援,於是她決定在宮內,開始培養自己人,好壯大自身勢力。

張玉貞的回擊

五百多年的李氏朝鮮,王朝統治內,有一大特點,即「黨爭政治」。當然,張玉貞欲於宮內壯大自己勢力,也巧妙的利用「黨爭」之途。

根據史實《朝鮮王朝實錄 肅宗實錄》卷18記載,肅宗十三年(1687年)6月16日條目上,已見張女之「奧援」,「後宮張氏之母,卽趙師錫妻家婢也。師錫少時私通,及為張家妻後,猶時時往來師錫家。杭又師錫從妹之子也。及師錫拜相,一世舉疑其由於奧援。」張玉貞在奧援下,將她母親尹氏的相好趙師錫,拱上右議政之位高位。在朝廷外,張玉貞也已勾結兄長張希載與之前收留她的崇善君之子李杭等勢力,這些人都是在「三福之亂」失利的南人黨,他們盡其可能地幫助在宮內得到肅宗寵愛的張玉貞,同時也等待有那一天,再度奪取西人黨政權,雙方可謂互助合作,雙贏局面。

此景,我們在《朝鮮王朝實錄 肅宗實錄》卷17,肅宗十二年(1686),12月10日條目已可清楚見到,宮內外張玉貞結黨之大的記載,「未幾,遂封張氏為淑媛,於是,澄妻常讚譽於慈懿殿(莊烈王后),慈懿殿春秋倦勤,甚信澄妻,故偏愛張氏而疏內殿,是時澄妻內則日浸潤於上及慈懿殿,外則使其子杭,與張氏兄希載合謀,締結楨柟餘黨,昏夜聚會,謀危坤極。」且眾臣也已經觀察到,如此下去,憂心張玉貞恐怕對未來朝廷政局造成不良影響,「張氏代升壼位,猗歟明聖母后之長慮明見,實是史牒之所未有,而以我聖上英明剛毅,猶有此無前非常之舉,甚矣女寵之蠱心喪德也。嗚唿!豈不大可懼哉?……〔張玉貞〕外則使其子杭,與張氏兄希載合謀,締結楨柟餘黨,昏夜聚會,謀危坤極。」換句話說,仍未掌握大權、歷史話語權的張玉貞,在此已被貼上禍國殃民,每天急於算計「謀危坤極」之寵妃狀。

但人往高處走,更別提曾經遭遇過「三福之禍」,家庭慘遭黨爭清算的張玉貞,相較起仁顯王后,抑或宮內任何一個人而言,她更顯得不安。尤其當她享有權力、肅宗恩寵時,她腦袋中所想的除了感謝肅宗外,更深的體會是如何能讓此時此刻所享受的恩寵,持續到永久,不被他人剝奪。

另一方面,此時與張玉貞聯手南人黨的想法,也是如此。南人黨最終之目標,就是幫助張玉貞登上王后寶座後,再借張玉貞之力清除之前讓他們淪落至此的政敵西人黨,重回執政。

而促成南人黨計畫的絕佳機會,就在於肅宗十四年(1688)。

韓國第一妖女張禧嬪命運多舛的一生 是為愛而生?還是蒼天捉弄?

「善妒」妖女產下皇子,張玉貞逆襲仁顯王后

張玉貞成為王后之途

肅宗十四年(1688)十月二十七日,張玉貞於昌慶宮就善堂,產下肅宗第一個兒子李昀,即後來的景宗。

當時,朝鮮王朝有什麼事情,能比起肅宗得子,更為重大榮耀的事呢?儘管宮廷內有著一堆姊妹,嫉妒集王寵於一身的張玉貞,在宮外也有擔心張玉貞崛起會影響到他們未來的政敵們,但那又如何?也只能兩手一攤。

但此時,偏偏就出現了,有一位想要挑戰王寵的臣子,官拜司憲府持平的李益壽。他如何挑戰王寵呢?肅宗十五年(1689),在張玉貞生母尹氏入宮探望時,李益壽大膽攔下尹氏所坐的轎子,攔下來就算了,還放把火燒了這轎子。這一燒可是讓肅宗大怒。與其說,李益壽燒了肅宗丈母孃的轎子倒不如說燒了肅宗寶貴兒子李昀祖母的轎子。肅宗一怒之下,便將李益壽罷職,並杖殺參與此事的司憲府禁吏及皂隸。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張玉貞現在她的身份地位,可是「二人之下,萬人之上」,哪二人之下呢?除了肅宗外,那就是仁顯王后。

當然,張玉貞也非省油的燈,打鐵趁熱的她,趁勢抓緊機會,在肅宗喜獲王子之際,大肆向肅宗進言:「現在都有兒子了,還要仁顯王后幹嘛?」、「殿下,你是不是不愛我了?怎麼還有那麼多後宮?有了我們的寶貝兒子李昀,你還不滿足嗎?」等等。

起先,肅宗不以為意,以為張玉貞只是吃醋,沒有安全感罷了,笑笑敷衍,直到有一天,張玉貞進了仁顯王后欲危害太子的話語,「殿下,你今天有沒有注意到,仁顯王后看我們兒子那個眼神,好像要把他吃掉一般」、「王上,仁顯王后最近都不來看我,會不會是不想看到我們兒子啊?」等,才讓肅宗重新反省,宮內仁顯王后地位與存在。且肅宗每天聽到張玉貞這樣的「洗腦」言論,自己漸漸也都懷疑起,仁顯王后是否真如張玉貞所描繪的,那麼心胸狹窄,討厭太子呢?最後,他也疏遠了仁顯王后。

肅宗十五年(1689)正月,張玉貞被封為正一品「禧嬪」,儘管此舉引來軒然大波,朝廷內掀起眾臣舌戰爭論,但終究阻擋不了,朝鮮王朝張禧嬪正式登場。

張禧嬪的逆襲

張禧嬪生下李昀後,肅宗對她寵愛達到最高點,於是她決定痛下「毒舌」,於一天對肅宗說道:「我最近聽人家說,仁顯王后私底下策劃,想要鴆殺王子,怎麼辦啊?」肅宗一聽到這件訊息,嚇了一大跳,平常後宮內打打鬧鬧、嘻嘻哈哈,本為稀疏平常之事,因為後宮眾女都是為了爭王寵,難免會說說看不順眼姊妹之閒話,肅宗也只當做玩笑聽聽。但是拿人的生命,而且還是拿太子李昀的生命開玩笑,這可不得了!不管是真是假,三代單傳的肅宗聽進去了。

該說當時肅宗中了張玉貞的挑撥離間計?還是他護子心切?就史實記載,肅宗一不做二不休,在肅宗十五年(1689年)4月21日到23日,短短三天時間之內,肅宗便以「善妒」之由,火速廢掉仁顯王后之位,同時也一併把她之前找來的「工具女」金貴人(此時金寧嬪已升為「貴人」)趕出宮外,貶回私宅去,「丙寅年間,自禧嬪初為淑媛之後,黨於貴人,憤恚妬嫉之狀,不可勝言」、「治亂興廢,罔不由於后妃,目今宮闈之間,旣無幽閒貞靜之德……及其妬心未售,計無奈何,則自做先王先後之敎,公然倡說,肆行胸臆,歷觀前史,后妃之怨恚者,間或有之,而未聞假託舅姑之言,凌蔑君上,回邪奸惡,如今日者也。」

然而,為何張禧嬪會痛下毒舌,一定得把仁顯王后趕出宮外呢?史學家大多歸於她的個性「善妒」。

但嚴格來說,有哪個女人不善妒的?又有哪個女人不渴望,她最愛的男人眼中,只看到她一人,更何況這個男人,還是朝鮮王朝最有力量、權勢的肅宗。

「善妒」實在不足以羅織,打造張禧嬪之後成為妖女之形象。

張禧嬪順利地一併掃除仁顯王后與她所帶來的「工具女」金貴人後,這時,她才真正感覺到身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之感。且逐出仁顯王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不知道是國內不能沒有「國母」之局勢,還是張禧嬪魅力無法擋?在她產下麟兒後,同年肅宗十五年(1689年)五月,肅宗擢升張禧嬪為朝鮮王妃,且重新起用南人黨,同時把朝廷內支援仁顯王后的西人黨眾臣,紛紛逐出朝廷,其中還賜死西人黨重臣金壽恆、宋時烈等人。這一舉動之大,連史學家都大書特書,稱因張禧嬪之妖女魅力,興起朝鮮的「己巳換局」之變。

但張禧嬪正式冊妃儀式之日,因正值莊烈王后喪期,所以延到肅宗十六年(1690年)十月喪期結束後,才正式在宮內舉行冊妃儀式。

然而,在此守喪期間,宮內大戲也沒閒著。由張禧嬪的兒子李昀,於肅宗十六年(1690年)6月16日被冊封為「王世子」。

王世子,簡單地說,就是未來要繼承王位的兒子,且據史實記載,在7月19日,張禧嬪還為肅宗生下了第二個兒子李盛壽,不幸的是,張禧嬪分娩時,出了點差錯,這個小孩子出生不到百日,9月16日便夭折早逝了。

肅宗雖難過,但無損於他對張禧嬪的寵愛,因為張禧嬪幫他生了兩個兒子,從保持王室血統、保障王位繼承者的層面來說,張禧嬪也算功勞一件,因此,她能得到肅宗萬般寵愛,也理當應該。

也因此機緣背景,這下子,宮內沒有可與張禧嬪相抗衡之士,張禧嬪家族勢力,也順勢蓬勃發展起來。如張禧嬪父母親,於當年10月22日,分別被肅宗追封張炯為「玉山府院君」,張炯第一任夫人高氏,也被追封「瀛州府夫人」。此外,還追贈張家三代。張禧嬪的生母尹氏,則被封為「坡山府夫人」,且哥哥張希載也升官到捕盜大將。

張禧嬪則成為朝鮮王朝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中人出身,從妾晉升到國母之位的王妃。她在宮內的身份,與其豐功偉業,註定都名留在史冊。

韓國第一妖女張禧嬪命運多舛的一生 是為愛而生?還是蒼天捉弄?

折頸麻雀血+死老鼠骨灰,張玉貞狂亂作法咒王后

年華老去的張禧嬪

但是,女人的青春是有限的,隨著年紀漸長,張禧嬪美貌也漸漸凋零,更別提後宮千百人的肅宗了,而雪上加霜的是,應該是在肅宗十九年(1693)二月,張禧嬪頭上感染了癤患與瘡症。

當時代,人們染到癤患與瘡症等慢性病,不至於急性致死,但因此病症狀多痰,會導致人體不舒服、無力,漸漸造成患者日常生活起居之不便,因此,我們可以合理地想象,當肅宗想要臨幸張禧嬪時,得到的回答是「等一下,我吐個痰!」、「今天我沒力氣配合你」等,我們要是肅宗,做何感想?

且根據史實《承政院日記》記載,張禧嬪所得慢性病症狀為「宿患痰火之症」,一病就病了一年之久。在日記內,還翔實記載到,宮內討論如何治療張禧嬪此一症狀與用藥之事,可見張禧嬪這一病,病得不輕。

因此,張禧嬪的病痛加上年華已老,且在兩、三年中,肚子也沒有個動靜,傳出任何懷孕好訊息,此時肅宗的內心已經有些動搖了,想著該不該再去找一位,更為年輕的後宮,好繼續繁衍王族後代。

然而,熟知宮廷內鬥的張禧嬪,當然也知道肅宗此時此刻想法,只不過她不像肅宗的元配「妻管嚴」仁敬王后一般,會當面教訓他,每天晚上都得準時回殿內睡。但倒也不至於仁慈到被她毒舌離間逐出宮的仁顯王后一般坐視不管。張禧嬪決定旁敲側擊,從朝廷內官員臣子下手。

南人黨與西人黨之政爭

張禧嬪成為王妃後,於朝內廣納黨羽,其中最為重要人物,就是我們前方提到,「陰謀論」的把她送入宮內的南人黨,官拜右相閔黯等人。而張禧嬪也透過南人黨大臣勢力,順利地把自己的兒子李昀推上王世子的王位,理當是幫自己的晚年買了一個大大的保險。

但權力使人瘋狂,張禧嬪恨不得現在宮廷內外,全是她自己的人,因此不論是公開或私底場合,她多次向肅宗進言,要多多采用南人黨,多聽哪位南人黨大臣之建議等。

這樣超過其身份的話,讓肅宗深感不舒服。因為,以前宮內女人講得大多是她看不順眼姊妹的壞話,為得就是爭肅宗的恩寵與臨幸。再怎毒舌的後宮女人攻擊的物件,也只不過是其他一、兩個女人罷了,而今張禧嬪連他在朝廷內,要如何用人,施行怎麼樣的國策,也要說上一句、插上一手,讓肅宗不禁懷疑,之前他聽信張禧嬪之言,為了保護自己的王世子趕仁顯王后出宮,又提升她為國母,集王寵於一身,她還不滿足嗎?

到底她還有什麼不滿足的?還是她幻想當王嗎?登上萬人之上,無一人之下的地位呢?——這讓肅宗大感不妙,會不會下次被趕走、逐出宮的人,是他呢?

因故,肅宗為了維持朝廷內勢力的平衡,漸漸跟南人黨保持距離外,甚至還暗中支援失勢的西人黨們。其中最為重要轉折點,在於肅宗二十年(1694),由西人黨金春澤、韓重爀等重臣揭發張禧嬪欲借其兄長張希載之手,意圖謀害廢后閔氏一事。

此事件令肅宗大怒,今天張禧嬪貴為「國母」,不但沒有母儀天下國母之風範,甚至還因私心,想要揹著他殺害廢后閔氏。今天萬一要是順了她的意,被她順利殺掉了廢后閔氏,難保下一次張禧嬪想要謀害的會不會是自己呢?

同時,另一方面,西人黨等人看透肅宗心思,因此聯合當時與張禧嬪關係不佳,常起衝突的少論人士,南九萬、樸世採與尹趾完等人,共同發起了所謂「廢嬪復位」之舉,正面挑戰張禧嬪。

「廢嬪復位」,顧名思義,眾臣訴求的是把肅宗以前廢掉的嬪妃再度迎回宮內之舉。而之前早對張禧嬪所作所為感到疑心的肅宗眼見朝廷眾臣提出此舉,心悅,也順水推舟地馬上重懲預謀殺害廢后閔氏的張希載流放他到濟州島。而張禧嬪一看她的兄長落得此下場,嗅到不祥氣息,自己心中也有數,看來肅宗已經開始提防起她,甚至要對付起她來了。

的確,這一次肅宗吃了秤砣鐵了心決定迎接仁顯王后回宮,並重立為妃,同時也將張玉貞打回「禧嬪」原形。但最讓張禧嬪大感意外的是,肅宗竟也大力整肅起她多年於朝廷內外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眾南人黨臣子且重新起用西人黨大臣,造成朝鮮王朝有名的「甲戌換局」。

這一舉,讓失去王寵的張禧嬪,內外無援。

韓國第一妖女張禧嬪命運多舛的一生 是為愛而生?還是蒼天捉弄?

西人黨大臣南九萬

巫女張禧嬪

甲戌換局之後,肅宗漸與張禧嬪漸行漸遠。事情發展成這樣,儘管張禧嬪有多麼不願意,在宮內的她也只能等待機會重新再起。

而這一等,就是7年後,肅宗二十七年(1701),仁顯王后病危之際。張禧嬪為了「確保」自身東山再起,徹底消除宮內異己,她在昌慶宮就善堂的西殿內,建起了一座小神堂,同時找來巫師前來作法,詛咒躺在病床上的仁顯王后早點過世。張禧嬪順從巫師之指令,以擬真小木偶,其上灑上折斷脖頸麻雀的鮮血,與死老鼠的骨灰,埋在昌德宮大造殿與昌慶宮通明殿的前院內,施法詛咒。

此場景,被後人描繪「且當其祈祝也,車姓宮人與年少宮人,著紅衣起舞,而新巫持弓矢亂射曰:『吾已射閔中殿』」、「五禮著笠與繡衣、紅裳,自言曰:『吾為王神之妾,己亥生,乃吾之子孫也。當降冥佑,移內廂庫於己亥生。』又稱以四殺神, 持弓矢向北亂射曰:『神方出獵。』蓋太子房設神堂所祝,則禧嬪復為中宮, 使道越海放還,為訓煉大將,世子安寧而已。五禮設祀時,又持弓矢亂射曰:『吾當殺閔氏』」(《朝鮮王朝實錄 肅宗實錄》,卷35,肅宗二十七年〔1701〕,9月28日條),足見當年當日當時作法之狂亂。

當年8月4日,仁顯王后病逝。

然而,正當張禧嬪竊喜,自以為她一場天地鬼神不知的詛咒之舉,後來,卻被宮內一位不顯眼的淑嬪崔氏告發。

韓國第一妖女張禧嬪命運多舛的一生 是為愛而生?還是蒼天捉弄?

三碗毒酒一飲殞命,韓國如何重新評價張玉貞?

張禧嬪自盡

肅宗二十七年(1701)9月28日,肅宗在昌德宮仁政門,親自審問涉事宮女,大驚,原來這場巫蠱獄背後指使者,竟是張禧嬪,二十年來,集肅宗寵愛於一身的張禧嬪,又是王世子的生母,只要她不要在宮內鬧事,必能安享晚年、衣食無缺,甚至榮華富貴過完一生。但為什麼,張禧嬪她要這麼幹呢?是女人的嫉妒心?抑或女人的不安全感?還是生活在宮內,必然的命運捉弄呢?

同年10月7日,即肅宗在下令賜死張禧嬪的前一天,正式下旨,立誓「自今著為邦家之典,不得以嬪御登后妃。」翻成白話文來說,就是「以後李氏朝鮮王朝的後代王們,你們都要記住我今天所訂立下來的豐家興邦之原則,我以過來者的經驗,告訴你們,那就是不能把小三提升到元配的地位啊!」

爾後,史肅宗也的確以身作則,儘管仁顯王后在臨終前曾建言肅宗,把她一手帶進宮內不離不棄的金寧嬪任為新任王妃,但肅宗始終沒有同意,是肅宗遵從他所發下的「自今著為邦家之典,不得以嬪御登后妃」誓言,還是肅宗怕任金寧嬪為王妃後,每天看到金氏的臉想到的就是之前所虧待的仁顯王后呢?抑或,肅宗最擔心的是,若是這次再破格任金氏為王妃,金氏會不會成為下一個「金」禧嬪呢?此後,可說託張禧嬪的福,肅宗之後的李氏朝鮮王朝(1392-1897),將近200年時間,再也沒有過後宮嬪御升為王妃之事了。

同時,肅宗立誓完後,也採信眾臣提出的張禧嬪罪行確鑿「罪證」,「下敎曰:『謀逆罪人淑正、淑英等,詛呪承款之後,角氏、雀、鼠、骨末等物,得於大造殿東邊寢室之內。此外兇穢之物,掘得於大造、通明庭除者,亦多矣』。」欲問罪張禧嬪。

然而,聽到「自今著為邦家之典,不得以嬪御登后妃」此訊息的張禧嬪,可開心不起來,因為「禧嬪張氏嫉怨內殿,潛圖謀害,設神堂於內外,日夜祈祝,埋兇穢於二闕,不啻狼藉,情節盡露,神人共憤」的她,自己心裡也有數。10月8日,肅宗正式下令,「賜藥之外,更無他道矣」,命張禧嬪自盡。

根據《仁顯王后傳》內,描繪張禧嬪喝下毒酒時,自盡之慘狀為「肅宗毫無惻隱之心,將三碗毒酒灌入張氏口中,只聽張氏大聲慘叫,滾落石階,血如泉湧。一點藥就足以讓五臟俱裂,何況三碗毒酒,頃刻間張氏七竅俱噴出黑血,流淌到地面。以卑微的宮人之身,謀殺國母,陷害忠良,而落此下場,豈非天降之殃禍乎?」但是,我想沒有比起《仁顯王后傳》內,肅宗看到張禧嬪自盡後的屍體,冷冷地說了一句:「把屍體丟到宮外去吧!」來得更為殘酷、心寒的吧?肅宗二十七年(1701)10月10日,張禧嬪因加害國母,被賜飲毒酒自盡,享年43歲。同時,張禧嬪的親兄,即之前想要謀害廢后閔氏不成且獲罪被流放到濟州島的張希載也難逃其咎,在張禧嬪自盡後,張希載被押回漢城,以「謀害國母」罪名,當眾于軍器寺前路凌遲處死,且張希載家屬也遭「孥戮」之刑,16歲以上男性一律處以絞刑。

此外,張禧嬪的親屬家族,諸如尹氏、安氏,以及南人黨重臣閔黯等人,亦被牽連處死。不過,肅宗並未將「張禧嬪」貶為「庶人」,也沒有廢黜張禧嬪所生的元子李昀,順利讓他成為之後繼承王位的景宗。

20年之後,王世子李昀1720年繼位,為朝鮮第二十代王景宗。在此之前,景宗一直供奉位於後苑的別殿的母靈。於景宗二年(1722),他依順大臣請求,以朝鮮宣祖追尊生父德興君為「德興大院君」一事為典範,追封母親張玉貞為「玉山府大嬪」,並另設祠堂「大嬪宮」( ,今位於首爾樂園洞處)來祭祀,為七大宮之一。

當景宗處理完母親後事之後,這一位受前王肅宗寵愛的王世子,彷彿也就完成他在世上所有任務一般,於景宗四年(1724年)8月25日,於環翠亭病逝,享年36歲,同時也結束了他與生母張禧嬪的朝鮮王朝風雲年代。

韓國第一妖女張禧嬪命運多舛的一生 是為愛而生?還是蒼天捉弄?

重新評價張禧嬪

我們在前面娓娓道來張禧嬪的一生,看到她出身譯官家庭,以平凡的中人身份,1680年入宮後,陸陸續續在宮內生活近二十多年。其中藉由張禧嬪的生活,讓我們一窺到當時的宮廷文化,在後宮內為了爭寵,諸如肅宗第一任原配仁敬王后的「妻管嚴」,甚至仁顯王后的慈悲,都一再顯示出要當上一國之母,是有多麼不容易。

即使登上國母之位,也不可能一帆風順,隨時都要小心有人在背後扯後腿、捅刀。這時順應而生、裡應外合的黨爭政治,也並非是偶然的,這從張禧嬪入宮短短二十年,就發生兩次黨爭之亂,可見當時朝鮮王朝政治局面變化之快。

當然,張禧嬪會得到肅宗之寵愛也絕非是空穴來風,除了自己本身外貌姣好外,最重要的是替肅宗產下繼承王位的王世子李昀,集王寵於一身,若是當時張禧嬪能在宮內相夫教子,做好一國國母,而非恃寵而驕,大興黨爭之亂的話,也許當今史書與稗官野史,會重新書寫張禧嬪的形象吧。

但令人好奇的,張禧嬪最後選擇以巫術來殘害仁顯皇后,送她最後一里路的形象,是偶然,抑或必然呢?

這也不禁讓我們反省到,為了能平安生活在宮內,真正的生存之道,該是如何呢?像仁顯王后一般慈祥,最終落得遭人詛咒致死?抑或如同張禧嬪一樣聯合南人黨來清除政敵西人黨勢力,甚至心狠手辣大行詛咒之事呢?

同時,若我們先擺脫擺脫宮廷內鬥不言,「善妒」本身是否為女人天性呢?即使張禧嬪生下了兒子,還是沒有安全感,只有緊緊穩穩地握住權力才能感到安心呢?這從張禧嬪得到大權,仍想殺害廢后閔氏、詛咒仁顯王后等史實,令人耐人尋味。

張禧嬪的形象,在過往許多韓國人的眼中,為朝鮮時代「妖女」、「惡女」的代表人物,且在影視作品內,也被多次演繹。甚至,韓國演藝圈也傳出,若能出演「張禧嬪」的女演員,她必定是當時演技最頂尖之人,因為張禧嬪具有多面性,要演好她的確是不容易之事,所以,女演員們也都把飾演張禧嬪一事視為自身演藝生涯內要挑戰的角色之一。

且我們在前方也提過,韓國最早把張禧嬪搬上大銀幕的是1961年同名電影《張禧嬪》,當時飾演張禧嬪的演員為金智美。林權澤導演於1968年,又改編《妖花張禧嬪》,把邪惡的「妖女」跟美麗動人的「花」的形象,連結到張禧嬪身上。之後,張禧嬪的形象也隨著史實的重估變成宮廷文化下無奈的犧牲者,之後出現在電視劇或電影內的張禧嬪「妖女」、「邪惡」的汙名化形象逐漸消失。

值得一提的是,韓國拍攝張禧嬪的影視作品,漸漸匿她的形象,避免正面評價。如2010年《同伊》內,主角不再是張禧嬪,反而描寫賤民出身,後入宮成為肅宗後宮,告發張禧嬪在宮內施行巫術,同時也是第二十一代王英祖的生母的淑嬪崔氏之作品,戲內張禧嬪的戲份不多;同樣地,2012年《仁顯皇后的男人》也是如此,張禧嬪的戲份不重,劇情多集中在男女主角穿越時空愛情劇上;最後,2013年《張玉貞,為愛而生》一劇,竟由韓國當地著名的女演員金泰熙,來擔綱演出這歷史上最邪惡的惡女,大有逆轉形象之舉。

韓國第一妖女張禧嬪命運多舛的一生 是為愛而生?還是蒼天捉弄?

金泰熙

以上這些,都可見到張禧嬪的多元形象。 是否今天的韓國人也在重新思考,這一位生活在三百多年前,肅宗後宮內最具爭議的人物還是惡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