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女真(滿洲)人是匈奴後裔嗎?

女真(滿洲)人是匈奴後裔嗎?

編者注:現在國際上一些史學家認為契丹、蒙古、突厥對匈奴有傳承關係,現在的蒙古國和突厥語系國家也認為匈奴是自己早期的歷史。

阿爾泰語系分突厥、蒙古和滿洲——通古斯三個語族,如果說突厥和蒙古認為是匈奴後裔,那麼女真(滿洲)人是否與匈奴有關呢?按漢字史料等記載,女真(滿洲)人的祖先記錄為肅慎,與匈奴是沒有關係的。但現在有的學者從語言學角度來論證女真(滿洲)人的後裔。

徐江偉先生從語言學的考證入手,分析滿清帝族早期的人名與先秦古籍中的人名的對應關係,試圖證明“後金女直是匈奴的正宗血緣傳人”這一觀點,讓人耳目一新,遐想聯翩。作者曾著有《血色曙光:華夏文明與漢字起源》一書,本文是其中一個章節。

美國的朱學淵博士也曾著書《秦始皇是說蒙古話的女真人》,與徐江偉先生一樣,跳出傳統學術“以書證書”的舊框框,而是透過語音、文字學入手,分析上古時期各民族發展傳承關係,走出一條上古史研究的新路。有興趣的網友不妨一讀。

就編者個人觀點認為,女真(滿洲)人不是匈奴後裔,但對匈奴文化存在繼承關係,等以後我就我觀點,單獨寫文章給大家。此處只是分享徐江偉先生文章,代表的是徐江偉先生的觀點。

女真(滿洲)人是匈奴後裔嗎?

滿洲的前身是後金汗國,他們原本不識漢字,不說漢語,更沒有研究漢文古籍的條件和習慣,但為什麼許多後金人的名字與《史記·匈奴傳》,以及先秦古籍中的人名相同呢?這其實是一種文化的隱性傳承,從姓名中我們可以看出後金女直才是匈奴的正宗血緣傳人,另一方面,透過後金的文化習俗和行為方式,我們可以觀照遙遠的先秦歷史,從而想象出華夏文明起源的歷史場景。

滿洲皇族早期的人名與先秦古籍中的人物似曾相識,這不會是偶然巧合,其實是一種基因密碼,解讀這些文化基因,有助於我們還原出先秦歷史人物的民族背景和語言背景。

康熙之前的滿洲人都說多音節的女直語,這種語言與今天的蒙古語大同小異,清兵入關前的後金社會是一個已經存在了千萬年的遊獵社會,遊牧文化透過薩滿說唱,口傳故事傳承延續著。生存方式以及文化習俗的教化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正是由於沒有文字,他們古老的習俗和語言反而能原生態地儲存下來,而人名便是遊牧文化重要的載體,故不可忽視,現在舉例分析如下:

後金汗國的“肇祖原皇帝”名叫“揮厚”,這個讀音與匈奴的自稱“渾”(古希臘人記作hun)相似,也與成吉思汗的“呼和·蒙豁勒”中的“呼和”(藍色)相同。這個“揮厚”大約生活在元末,為當時東北女直部落三個萬戶中其中一個萬戶長。

但後金還有更遙遠的祖先,遙遠得不知年代了,名叫“布庫裡·雍順”。要注意這個“布庫裡”,古代突厥語是“天”的讀音,“雍順”則與秦始皇“嬴政”的名字相同。

肇祖揮厚生子名“範嚓”,這個名字與女直的另一個古老稱呼“兀者”相同。此人有確切的生年:1370~1433年。

範嚓生子名叫“允善·董山”,那是“柔然·大石”的異寫。柔然和大石都是歷史上的著名族名,《魏書》《北史》中有關於柔然的專門傳記,到了唐代,白山黑水間出現了由女直部落建立的“渤海國”, 傳世230多年,帝族就姓“大石”(也寫作“大氏”)。而遼亡後西遷中亞,建立起遼闊黑契丹王朝的契丹王子就叫“耶律·大石”。允善·董山的生年為 1417~1467年。

允善·董山生子名“錫寶齊”,女直語是“鮮卑人”的意思,也是“鷹人”的意思,生年為1457~1522年。

錫寶齊生子名“福滿”,女直語是“鳥卵”的意思,同時也是“聖祖”的意思,因為女直就是古籍中的“鳥夷”。阿爾泰遊牧民族說唱文學特別發達,他們的說唱中常常會出現“毋麻,願一切吉祥!”的禱告語,乃是古老的烏鴉崇拜文化的傳承延續。福滿被稱為“ 興祖直皇帝”,生年為 1506~1566年。

福滿生“覺昌安”,明朝文書記作“叫場”,其實是“女直”的異寫。覺昌安被成稱為“ 景祖翼皇帝”,生年為 ?~1583年。

覺昌安生“ 塔克世”,明朝文書記作“他失”,其實是“大石”的異寫,就是說他與他的曾祖父同名。塔克世尊為“顯祖宣皇帝”,生年為 ?~1583年。

塔克世生“努爾哈赤”,女直語是“野豬皮”的意思(編者注:這只是不懂滿語的閻崇年等人提出觀點,現在已經證實,努爾哈赤與滿語的野豬皮不是一個詞。),他就是後金汗國的開創者,“太祖高皇帝”是也!生年為 1559~1626年。

入關以前的愛新覺羅家族完全按照遊牧民族的習俗,以族名為名,以遊牧民族的傳統美名為名,祖孫同名,兄弟同名現象非常多,清朝皇帝中有兩個名字應當引起我們特別注意,那就是康熙皇帝“玄燁”,其實是“軒轅”的異寫。康熙的繼位者名叫“胤禛”,與秦始皇“嬴政”同名,這其實是一個傳統姓名,渤海國最後一位皇帝名叫“禋譔”yin zhuan,就是同名異寫。當我們知道古代女直人不說漢語,不用漢字的時候,就知道這不過是注音而已。

只要看看努爾哈赤為他的兒子們所取的名字,就知道了女直人原來是怎樣取名的,清史記載努爾哈赤有16個兒子,姓名幾乎都是遊牧民族的族名:長子曰“褚英”(主因的異寫),次子曰“代善”(大石的異寫),三子曰“阿拜”(鰲拜的異寫),四子曰“湯古代”(唐兀惕的異寫),五子曰“莽古爾泰”(蒙古惕的異寫),六子曰“塔拜”(拓跋的異寫),七子曰“阿巴泰”,八子曰“皇太極”(黃臺吉的異寫),九子曰“巴布泰”,十子曰“德格類”(吐谷渾的異寫),十一子曰“巴布海”,十二子曰“阿濟格”(公野豬的意思),十三子曰“賴慕布”,十四子曰“多爾袞”(屠各的異寫),十五子曰“多鐸”(韃靼的異寫),十六子曰“費揚古”(回鶻的異寫)。

其中長子褚英,次子代善還擁有“巴圖魯”(勇士)稱號。《金史》記載“主因”(居延也)部是金國最英勇的部族,當守衛野狐嶺的主因部被蒙古人屠殺殆盡的時候,金國皇帝就意識到末日要到了。努爾哈赤以此族名為長子之名,就是文化的傳承,清史記載這兩人非常善戰,戰功顯赫。

清太宗皇太極本名“黃臺吉”,這是一個古老的血緣貴族稱號,蒙古人習俗,“臺吉”之中以“黃臺吉”(《蒙古源流》記作qiong taiji)最尊貴,只有極少數臺吉可能獲得這個“黃”絲帶。皇太極又名“阿巴嘎”,女直語是“天”的意思(《金史·國語解》寫作“呵不哈”),所有這些都可以看出他確是努爾哈赤生前最為器重的一個兒子,他的繼位其實是不意外的。

皇太極死後順治繼位,他是皇太極的第九個兒子,名“福臨”,其實是著名族名“斛律”的異寫。這個族名在明清史書中寫法最為多樣,如“烏梁海”,“兀良哈”,“往流”,“五兩案”等等。

我們看到,不僅是愛新覺羅帝族習慣以遊牧民族傳統姓名為名,其他滿洲人也是一樣的情形,康熙皇帝有“孝昭”皇后,鈕古祿氏(狼也),其父名“遏必隆”,其實是“忽必烈”的異寫。

康熙的國丈名叫“索額圖”,則是《史記·匈奴傳》中“休屠”的異寫,索額圖是清史中非常重要的歷史人物,中俄《尼布楚條約》條約的簽訂者。索額圖父親名“索尼”,為開國勳臣,為輔政大臣,“索尼”其實是族名“蘇尼”的異寫(今內蒙古有蘇尼特旗,蒙古語是“夜”的讀音)。康熙朝還有著名人物“明珠”,其實是“蔑爾乞”的異寫(先秦古籍記作“密竹”),但這個“明珠”出於滿洲著姓“那拉氏”,他只是以族名為名。

前清史中還有一個更為家喻戶曉的人物“鰲拜”,今有許多“戲說”電影以此人為演義物件,但這是一個傳統姓名,成吉思汗祖先中就有以此為名的,即“合不勒”可汗,成吉思汗的“鰲拜”也很慘,他被金國人釘死在木驢上了,死前傳話給他的族人:“即使磨禿了你們的全部指甲也要為我報仇!”(《蒙古秘史》),再往上推,《竹書紀年》記載:“黃帝軒轅氏,母曰附寶”,這個“附寶”顯然是一個音譯與意譯的結合體,就是說黃帝之母也叫“鰲拜”。阿爾泰遊牧民族取名大多不分男女,有美好含義的名字常常男女通用,如:薛禪,高娃,烏蘭,明星(蒙古語讀作“敖敦”),圖雅(蒙古語“霞”的讀音)等等,甚至許多貴族稱號,如臺吉,別乞等等,男女皆可能擁有。

但入關後的滿洲女直就迅速漢化了,他們陷入了漢文化的汪洋大海中,他們無法避免“少數民族“固有的命運,到乾隆皇帝時滿清帝族就已經改變了以族名為名的習慣,乾隆以“永、綿、奕、載”四字排序為其子輩取名,道光帝則取“溥、毓、恆、啟”四字,滿洲人同名同姓的現象至此消失,他們已經無可奈何地放棄了祖先的多音節語言,改說單音節漢語了。

後金入關是古老女直歷史的絕響,且為時不遠,可供考證的歷史記載很多,姓名告訴我們,他們確是由匈奴,鮮卑遙遠傳承而來,他們不是突然從地下冒出來的族類。滿洲人姓名的演變讓我們再次看到這樣一個歷史場景:人口很少的遊牧民族落入農耕漢民族的包圍中,開始消融,整個民族隨同他們的多音節語言,都消融進單音節語言的海洋之中了,而這正是華夏文明發生髮展的一般情形。

族名是無比久遠的民族歷史的產物,族名會隨著血緣關係的不斷遠去而淡化,泛化成一種文化因子,但它仍然是獨立於漢文化體現之外的,那是一種民族文化背景和語言背景,族名辨析確能打開了一條追溯民族血緣,追溯華夏文化源頭的通道。

附註

明代《武備志·韃靼譯語》記載了當時東北地區許多女直部落的名號,曰:

“(東北)三衛中,泰寧衛人自稱“往流”(斛律),朵顏衛的人自稱“五兩案”(兀良合),福餘衛的人自稱“我著”(兀者),北虜自稱“野克·莽官兒”(大蒙古),海西女真自稱“主兒赤”,江上(松花江北部)人自稱“失伯印”(鮮卑),洪水(黑龍江)邊人自稱“五葉兒”(兀顏)。”

這些部族名從來沒有消失過,它們不斷出現在中國歷史記載之中,他們就是努爾哈赤滿洲女真人的前身。

附圖

康熙皇帝下令用罪臣(甘肅瓜州將軍程金山父子三人)頭顱製作的人頭鼓(鼓皮也用人皮)和人頭碗(藏語稱為“嘎巴拉碗”,喇嘛的常用法器),用人頭製作飲器是匈奴習俗的頑強延續:

女真(滿洲)人是匈奴後裔嗎?

女真(滿洲)人是匈奴後裔嗎?

清朝官帽,都用鳥羽飾頂,因為他們原本就是“鳥夷”

女真(滿洲)人是匈奴後裔嗎?

努爾哈赤朝服圖

作者徐江偉

滿族文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