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潮起潮落、再到消亡,談談蹴鞠運動的興衰與各朝代的社會背景關係

說起足球家喻戶曉,每年的世界盃有多少人為其狂歡或惋惜。但是對於“蹴鞠”卻並不是人人都清楚他的來龍去脈的。“蹴鞠”可以說是我國古代的足球,他也可以稱為是足球最早的雛形。足球現如今是繁榮昌盛的時期,但是蹴鞠我們現在只能在非物質文化博物館中看到他。從那些遺留的書畫、文字等看到他的身影,瞭解它的何時源起,又在何時發展,又是如何泯滅在歷史的長河中的。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蹴鞠”發展及消亡史。

潮起潮落、再到消亡,談談蹴鞠運動的興衰與各朝代的社會背景關係

一、蹴鞠起源於唐宋嗎?

我們所熟知的“蹴鞠”往往是唐宋時期,但是唐宋時期並不是“蹴鞠”興起的時期。對於“蹴鞠”的興起,目前有一定的爭論,主要分為三種說法。

1、黃帝時期起源說

有一種說法認為“蹴鞠”起源於黃帝時期,是由於當時軍事訓練的需要而發明出來的。在西漢學者劉向的《別錄》中記載:“蹴鞠,黃帝軍中之樂,所以軍中練武士也。”可見當時就已有“蹴鞠”,並且闡述了“蹴鞠”的作用。另有《七略》中:“蹴鞠者,傳言黃帝所作”。也可看出“蹴鞠”的最初來源。但是一個“傳言”又驗證了,這或許只是個傳說,並沒有具體史實作證。

2、商朝起源說

也有人認為“蹴鞠”是起源於商朝時期,在出土的殷墟甲骨卜辭中有一段文字:“乎品舞,從雨”中就認為“品舞”是足球舞的意思,這也使一些人認為這就是足球的起源,也就是“蹴鞠”的起源。但是甲骨卜辭畢竟當時記載的文字為甲骨文,其中基本為象形字,現在也並沒有具體確認“品”字為足球的意思。所以說商朝時期是“蹴鞠”的起源時期也是有待爭論的。

3、春秋戰國時期起源說

最後一種說法認為“蹴鞠”是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都城,這一說法在很多的後世史書中都被證實了,並且在當今出土的齊國都城臨淄的都城書畫中也展示了當時踢“蹴鞠”的景象。並且在《史記》中:“齊地方二千餘里,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彈琴、擊築、鬥雞、走犬、六博、蹋鞠者。”

潮起潮落、再到消亡,談談蹴鞠運動的興衰與各朝代的社會背景關係

可見當時百姓的玩樂中就有“蹴鞠”這一項。在《西京雜記》中:“鬥雞蹴鞠,以此為歡,今皆無此,故以不樂。”也證實了這一點。在《戰國策》中也明確的記載了蹴鞠這一活動。到目前為止這就是我們對“蹴鞠”起源的研究。因此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最為可信。

二、秦漢蹴鞠的大落大起

1、秦朝時期的萎靡

蹴鞠起源於齊國,從《史記》中可以看出它當時在都城也是較為普遍的存在。但是到了秦朝一統天下的時候,“蹴鞠”出現了萎靡的情況。秦朝是我國曆史上的一個以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他在建國之後,在各方都規定了相應的制度來維護統治。並禁止私學的發展,開始設立官學,但是在春秋時期“蹴鞠”是一種民間性活動,所以在秦一統天下的時候,“蹴鞠”並不符合當時社會發展的需要。還有一種原因是當時秦朝為抵禦外敵大興土木,修建長城,致使很多百姓進行勞役,在這樣的背景下“蹴鞠”也沒有興起的條件。

2、漢代時期的復興

但是到了漢代時期,“蹴鞠”又重新開始復興起來,而且在當時是相當普及的,上至統治階級,下至黎民百姓,人人都可進行“蹴鞠”這項活動。甚至在漢代的軍隊中也出現了“蹴鞠”。可見當時蹴鞠的普及,並且在《鹽鐵論》和《漢書》中也有記載在西漢時期上至宮廷以“蹴鞠”為日常娛樂性活動,並廣招精通蹴鞠的門客;下至市井階層也常常進行“窮巷蹴鞠”;而且漢代還出現了專門記載“蹴鞠”的書籍。

在漢代時期主要以三種形式存在:一是在軍中廣受歡迎,他常作為訓練軍隊的一種方法,以蹴鞠來訓練軍隊作戰的團結性;還有一種是作為日常的娛樂性活動,因為蹴鞠這項活動不受時間地點,人數的限制,所以就被當為一種消遣性活動,廣受人們歡迎;最後是作為一種競技性的比賽為主,制定一定的規章制度,在專門的鞠室內,場上分為兩種隊員,每隊有六個人,以進球次數多者為勝,類似於現在的競技體育。這三種展開形式也說明了當時“蹴鞠”的應用範圍之廣。

潮起潮落、再到消亡,談談蹴鞠運動的興衰與各朝代的社會背景關係

三、唐朝時期蹴鞠的繁盛

1、唐朝蹴鞠的背景和製造工藝

唐朝時期是我國曆史上一個極度繁盛、開放的時期,各類文化,技藝等在此階段達到了繁盛階段。自然而然“蹴鞠”在這個時期也是繁榮昌盛的發展階段。並且在這一時期,“鞠”的外表形式發生了變化,由原來的漢代的“以韋為之,中實為物”到唐朝的充氣“鞠”。這一點在在《初學記》中:“古用毛糾結為之,今用皮,以胞為裡,噓氣閉而蹴之”,可見製作方法由原來的裡面裝毛髮之類,到唐朝的噓氣蹴之。工藝上可以說是得到了一個大的進步。

2、唐朝蹴鞠的表現形式

在唐朝時期蹴鞠的表現形式有很多種,其中有兩種為主要的流傳形式。一種是娛樂性蹴鞠“打球”,這種的蹴鞠活動既可以一人單獨蹴鞠,又可多人同時進行對踢。由於這類的蹴鞠多以表演為主,所以在唐代時期就興起了女子蹴鞠的現象。在王建的《宮詞》中:“寒食內人常白打。”就表現了當時女子以蹴鞠為樂,在王維的《寒食城東記事》也記載了這一類蹴鞠運動。另一種就是以比賽為主要的蹴鞠形式,在唐朝時期在鞠場設定了一個球門,但是球門在三丈的高臺上,比賽時以投球為主,可見這類的蹴鞠運動更偏向於競技性。

四、宋朝時期的繁榮

1、宋朝蹴鞠的背景和工藝

宋朝時期統治階層更重視於文治;生產關係也發生了相應的變革;坊市也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大量的勾欄瓦舍紛紛出現,這也使得蹴鞠類的體育運動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空間。同時在宋代時期蹴鞠的製造工藝又發生了一次新的創新,宋朝時期將原來鞠的外表八片皮革改為了十二片,並且採用裡部縫製的方法,使整個鞠的表面更加美觀和光滑,而且在重量方面也有具體的規定。例如在《蹴鞠譜》中:“密砌縫成,不漏線角,香皮十二,方形地而圓象天。”就可看出當時的製作技巧。

潮起潮落、再到消亡,談談蹴鞠運動的興衰與各朝代的社會背景關係

2、宋朝蹴鞠的表現形式

宋代的蹴鞠就不似前代蹴鞠的多樣性,它主要是一種娛樂性競技表演。這種蹴鞠表演主要有“築球”和“白打”兩種。當時“築球”主要作為重要宴會的娛樂表演或者外交的禮儀活動。它是一種帶球門的蹴鞠活動,但和前代相比它的競技性已經弱化;另一個“白打”在唐代時主要為女子表演,它是一種不用球門,以花樣表演為主型別。雖然在宋代蹴鞠仍然非常的繁盛,但是它的娛樂性過多也為後來衰落埋下了伏筆。

五、蹴鞠的消亡

1、元代蹴鞠的落沒

元朝時期,蹴鞠從原來的半競技半娛樂為主演變成了只供觀賞性的活動。例如在關漢卿的《妓女蹴鞠》中就展現了蹴鞠已經和歌舞一樣是宴會上的一種觀賞節目,這也促使了蹴鞠最後的泯滅。而且在元代時期可以說蹴鞠並沒有任何的創新與發展,當時整個社會的享樂風氣也較為嚴重,又加上蹴鞠從宋代傳下來就已表現了娛樂性的逐漸加強。由於元代蹴鞠的如此的風氣,致使到了明清時期已經退步了只是一種娛樂形式,難登大雅之堂。

潮起潮落、再到消亡,談談蹴鞠運動的興衰與各朝代的社會背景關係

2、明清時期蹴鞠的消亡

蹴鞠到了明清時期就從整個的中國古代文化發展史徹底的消亡了。清朝是以滿族人為統治者的朝代,滿族人善騎射,當時的統治者就對民間蹴鞠活動頒佈了禁止政策,例如乾隆時期,民間基本上就已經看不見蹴鞠這項活動了。但是後來清朝統治者也進行了一次復興蹴鞠的活動,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可以說是落日的餘暉。

隨之而來在清朝中期的時候,西方傳教士的來到,使西方的足球傳入到了中國,致使當時的人們開始追求於足球的娛樂方式,也使得我國傳統的蹴鞠的地位一落千丈,難有立足之地。到了晚清時期基本上已經再無蹴鞠的出現。在清代時期蹴鞠的衰落,和當時的統治者有極大的關係,統治者的不提倡也表明了他最終消亡的結局。

潮起潮落、再到消亡,談談蹴鞠運動的興衰與各朝代的社會背景關係

五、總結

這就是我國蹴鞠的演變與發展,以及最後的消亡。直到現在他只能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於博物館之中,可以說這是一種惋惜。蹴鞠的興起與繁盛是因為當時開放的社會環境,最主要的是統治階級的提倡。至於後來的消亡也是因為統治階級的禁止政策。可見在中國封建帝制王朝,一種文化的興起和繁榮,統治階級是最根本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