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寒食 唐 韓翃

寒食 唐 韓翃

‍一、原文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

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

輕煙散入五侯家。

(標紅色的為入聲字)

二、賞析

這是一首平起七言絕句。

寒食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清明節的前兩天。這個節日是從春秋時期傳下來的,傳說是晉文公懷念抱木焚的介子推而設定的。

據史料記載:晉國公子重耳在逃亡期間,大臣介子推對他不離不棄,後來重耳成為“晉文公”,介子推與母親歸隱山林,晉文公為了逼迫他入仕為官,下令放火燒山,介子推堅決不出山,最終被燒死。

晉文公很後悔,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託自己的哀思。

寒食節從誕生到今天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

寒食節這天,人們吃冷食,禁菸火,後來在發展中人們又增加了祭掃、鞦韆、蹴鞠、鬥雞等風俗,寒食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寒食節後,古人要重新鑽木取火,稱為“改火”或“請新火”。

詩歌前兩句“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視野開闊,點明瞭時間,“春”“寒食”“東風”都點明瞭時間是在春天。眼前的場景“飛花”“柳斜”也是春天的場景。“無處不飛花”“東風御柳斜”生動地寫出了漫天柳絮飄飛、楊柳在春風中盪漾的場景。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這兩句寫夜晚的場景,“漢宮”借古諷今,實際指唐朝的宮殿。

百姓人家在寒食節這一天是禁菸火的,但是權貴大臣們卻無視這一規定,破例點蠟燭。詩人借這一行為對當朝腐敗的政治進行委婉的諷刺。

本文作者韓翃,唐代詩人,字君平,南陽人,是“大曆十才子”之一,天寶13年中進士,之後在淄青節度使侯希逸幕府中擔任從事一職,後來跟隨侯希逸回到朝廷,閒居在長安城十年無所事事,在建中十年,因為作《寒食》這首詩,被唐德宗所賞識,因而被提拔為中書舍人。

韓翃的詩歌寫景別緻並且筆法輕巧,在當時流傳很廣。

三、吟誦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

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

輕煙散入五侯家。

(標紅色的為入聲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