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秦滅亡時的三不合理:陳勝擴大太快,驪山囚徒太強,劉邦入關太順

題記

大秦歷經奮戰,公元前221年統一,到秦始皇去世於公元前210年,三年後秦滅。從滅六國統一天下,再到劉邦大軍兵臨咸陽,秦王子嬰出降,一統天下不過短短的十五年時間。

而眾所周知,漢承秦制,秦朝只維持了十五年,而漢朝卻維持了長達四百年之久。差距之明顯,大秦的滅亡是很多因素促成的最終結果,秦始皇是“秦朝”的“開國之君”,他憑藉著出色的能力成功把握政權直到自己逝世,這一點足以說明秦始皇的強大。

秦滅亡時的三不合理:陳勝擴大太快,驪山囚徒太強,劉邦入關太順

雖然秦始皇統一六國威望很大,但是在他去世後,其繼承人才能一般,掌握不了帝國的權力,在此之後秦朝滅亡。

當我們重新去翻開這段歷史,秦朝在後期滅亡的速度之快,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其中有很多明顯不可理的事件。

秦滅亡時的三不合理:陳勝擴大太快,驪山囚徒太強,劉邦入關太順

陳勝起兵

秦朝在歷史層面貢獻無可取代,但是秦朝在管理朝廷方面卻是欠缺的,百姓因為受不了苛政起來造反的事件就發生在實現大統一沒幾年的秦朝,這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規模龐大的起義。

秦始皇在歷史層面上功績無可厚非不代表他就是六國百姓救星,秦始皇在位期間,長城阿房宮乃至條條馬路都需要人力,生產力低下就需要用人力血肉去填,這就為民間百姓對秦朝統治不滿埋下了種子。

秦滅亡時的三不合理:陳勝擴大太快,驪山囚徒太強,劉邦入關太順

秦始皇去世後,繼位的秦二世卻更加的殘暴,他為了皇位穩固,不僅殺害文武大臣,更對自己的兄弟痛下殺手。

除此之外,秦二世對秦朝老百姓的剝削更是殘酷非常,他登基之後,窮奢極欲,使當時秦朝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中。

秦滅亡時的三不合理:陳勝擴大太快,驪山囚徒太強,劉邦入關太順

公元前209年夏季,漁陽需要戍守長城,於是九百多個農民被徵召前往,當他們走到一半路的時候,恰逢大雨,道路泥濘,不堪其行。

無法在定下的時間內到達,如果不能按期到達。按照秦法,戍守誤期要被處死。在這九百多農民中,其中有兩個領隊人物叫陳勝和吳廣,兩位號召勸說眾人,現在已經誤期了,過去也只是送死不如起來反抗,於是殺死了押隊的軍官,發起了起義。

陳勝和吳廣的這次起義發展的無比龐大,在幾個月的時間裡,從不到一千人的隊伍呈幾何倍數擴大到了幾十萬人,做大的速度之快,讓人匪夷所思。

秦滅亡時的三不合理:陳勝擴大太快,驪山囚徒太強,劉邦入關太順

驪山囚徒

秦朝末期的時候,其主力部隊在北方防備匈奴。而關中主力部隊數量不足,無法抵擋起義的農民軍隊,於是章邯釋放驪山囚徒,組建後備軍隊。

這些驪山囚徒大多都是亡命之人,兇狠異常,而其對手是陳勝吳廣手下的起義軍,陳勝吳廣的軍隊都是民眾自發聚集在一起組成的軍隊,因此與正規軍還是相差甚遠的。

秦滅亡時的三不合理:陳勝擴大太快,驪山囚徒太強,劉邦入關太順

所以兩軍對峙,力量懸殊,起義的農民軍根本不是驪山囚徒軍隊的對手,僅僅堅持了半年的抵抗,便逐漸衰弱下去,在秦軍強大的攻勢下和源源不斷調入的後備力量之下,起義軍無法抵抗,最終失敗,陳勝吳廣相繼被部下殺害。

秦滅亡時的三不合理:陳勝擴大太快,驪山囚徒太強,劉邦入關太順

劉邦入關

陳勝吳廣起義雖然失敗,但是反秦的浪潮並沒有因此平息,有兩支隊伍逐漸壯大,分別是項羽領導的軍隊和劉邦領導的軍隊。

這兩支隊伍分別對秦軍作戰,項羽的軍隊在鉅鹿之戰中以極其少的兵力殲滅了秦軍的有生力量,讓秦軍受挫。

秦滅亡時的三不合理:陳勝擴大太快,驪山囚徒太強,劉邦入關太順

而後期章邯要對付的是其他各國殘留下來的部隊,他們是之前能跟秦軍對戰的部隊,戰力自然強悍,並不是秦軍一時能夠壓制下去的,所以面對著四處的起義軍,秦軍自然應顧不暇。

劉邦軍隊在初期手底還沒有什麼正規的騎兵可用,幾乎完全靠步兵在奔襲中和秦軍硬碰硬,卻在野戰中贏得一次又一次的勝利。

秦滅亡時的三不合理:陳勝擴大太快,驪山囚徒太強,劉邦入關太順

在洛陽東之戰取勝後突然以一種極為飄逸的方式直撲南陽,透過佯撤、夜襲戰術奪佔宛城。隨後趁秦國注意力還因為之前洛陽東之戰的失敗,放在了在威脅函谷關的洛陽一帶之時,組織軍隊突然向西北極速奔襲,連破數關進入關中。

速度快到秦軍根本沒有時間反應,直到起義軍已經進入了關中平原,才在藍田遇上秦軍的成規模抵抗。

秦滅亡時的三不合理:陳勝擴大太快,驪山囚徒太強,劉邦入關太順

劉邦在部隊疲勞的大前提下與敵人連打三場野戰,在絕不能失敗一次的前提下,成功將秦帝國這支頑強到了極點的最後的野戰軍盡數殲滅。

而後強攻秦軍預備趕赴增援鉅鹿戰場的主力部隊,還是在形成對函谷關的威脅後以一種極為飄逸的方式,先打南陽後奔武關嶢關,劉邦抓住時機,率軍抵秦都咸陽,迫使秦王子嬰出降,秦朝也在此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秦滅亡時的三不合理:陳勝擴大太快,驪山囚徒太強,劉邦入關太順

結語

這就是秦帝國末期發生的幾個令人困惑的事件,其中秦帝國滅亡的直接原因除了軍事上的失利外,與後來的漢朝相對比,漢朝用了更多的安撫手腕,王道、恩德和仁義並用,故此得以持久。

反過來襯出,秦朝快速滅亡,主要是執政過於極端,沒有妥協,更沒有適應當時的環境。秦始皇在的時候,由於威望太大,所以矛盾一直被掩蓋。

秦滅亡時的三不合理:陳勝擴大太快,驪山囚徒太強,劉邦入關太順

而當秦始皇去世之後,所有的一切問題全都暴露出來,原六國之人對於秦帝國沒有認同感在裡面,所以這些看似不合理的事件卻又很順其自然地發生了。

陳勝的起義軍之所以能做大,主要是在那個時期的百姓經歷了幾百年的亂世之後,希望能過上安穩的生活,但是秦朝的勞役太重了,以往百姓還期待著在秦始皇之後,由仁善的公子扶蘇繼承皇位,減輕他們的勞役能讓他們生活過的好一些,但是扶蘇身死與胡亥繼位,新帝登基後,對百姓榨壓變本加厲所致,使得百姓們心中最後一抹希望也隨之破滅。

秦滅亡時的三不合理:陳勝擴大太快,驪山囚徒太強,劉邦入關太順

驪山囚徒過於兇狠主要是因為自由對這些亡命之徒來說吸引力巨大,劉邦能順利入關看似巧合,但是跟前面兩者還是有必然的聯絡,如果不是之前發生的這兩個事件轉移了秦朝大部分兵力,導致兵力不濟,甚至連固守函谷關都無法做到,劉邦也不會如此順利的入關。

秦滅亡時的三不合理:陳勝擴大太快,驪山囚徒太強,劉邦入關太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