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那些事兒丨齊河籍進士王芝蘭斷疑案:一女許配三夫,這樣判

那些事兒丨齊河籍進士王芝蘭斷疑案:一女許配三夫,這樣判

清代光緒年間,齊河縣出現了一箇中國科舉史上的趣聞——孿生兄弟倆都考中了進士。

在封建社會,考中進士難度極大,蒲松齡71歲才成為歲貢生,連舉人也沒考上,而齊河的王芝蘭、王蕙蘭兄弟竟雙雙考中進士。

孿生兄弟考中進士,在中國科舉史上僅有三例(另兩例是唐代河南籍沈中黃、沈師黃,清代浙江諸暨周紹達、周紹適)。

兄弟兩人之中的王芝蘭,在為官後,又有很多趣聞流傳下來,為人們津津樂道。

巧斷奇案:假毒酒強解婚姻紛爭

王芝蘭於光緒六年(1880年)考中進士,被任命為江蘇丹徒知縣。在任期間,他巧斷奇案的故事,被《官場現形記》的作者李伯元寫進了《南亭筆記》。

事情是這樣的:一位少女,爺爺在廣東經商,把她許配給廣東少年甲;少女父親在陝西,把她許配給了陝西少年乙。古代女子在婚姻上沒有自主權,爺爺、父親為少女定下婚事,沒有通知在老家的少女。期間,少女的母親又在老家丹徒把女兒許配給少年丙。

少女的爺爺和父親回家後,一家人才發現出了大亂子,經過商量,最後決定把少女嫁給丙。他們分別給甲和乙寫信商量退親,但甲、乙不肯,趕到丹徒,到縣衙告狀,要求履行婚約。

王芝蘭看了訴狀,升堂問明情況,宣佈退堂。他苦思一夜,天亮時,心裡有了計謀。第二天升堂,王芝蘭問三方誰願退婚?三方都堅決不退。王芝蘭對少女說:“你以女兒之身,收了三家聘禮,不管最後嫁誰,對另外兩家都不忠,活著也是生不如死。”少女無法辯駁,“撲通”跪下,哀哭欲絕。

王芝蘭說:“你勉強活下去,免不了遭人白眼,我看你不如現在自盡,還可以保住自己貞潔的名聲。這是唯一的辦法了!”說完,讓人端來一杯毒酒。

古代特別注重女子名聲,王知縣的話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是很有道理的。少女面臨困局,無法解脫。她不願以後被人戳脊梁骨,這些天確實有過輕生之念。她把心一橫,接過毒酒一飲而盡,倒在地上。王知縣當場獎給少女家五十兩銀子,作為少女保守貞潔的嘉獎。

奇變陡生,甲乙丙三人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王知縣問甲,是否願意把少女的屍體領回去?甲想到道路遙遠,屍棺不好攜帶,當場拒絕;問乙,乙也一樣。王知縣要求,既然不願,等於自己放棄婚約,必須毀掉婚書。甲乙毫不猶豫地撕掉婚書。

王芝蘭又問丙,丙也拒絕。王芝蘭大怒,“啪”地一拍驚堂木,厲聲道:“此女為維護貞潔,喝了毒酒。此心可敬,此情可憫,你若不把她屍身領回,難道讓她做無家之鬼?你於心何安?”當即派衙役把少女屍體抬到丙家,命少女家人一起去處理後事。甲乙二人一看事已了結,立即打道回府。

當天晚上,少女就醒了。原來那不是毒酒,而是加了點迷藥的烈酒。這樁奇案,以少女嫁給丙而了結。

按現代標準衡量,王芝蘭顯得有點霸道。按古代標準,在當時的複雜局面下,他絕對算得上是個好官。他用一杯假毒酒,解開亂麻似的紛爭,保全了少女的名聲和性命,讓這件難事有了個好結局。

憂國憂民:向朝廷捐出廉金萬兩

王芝蘭不僅多謀善斷,而且喜歡遊山玩水,吟詩作詞。在鎮江的金山寺外有一眼泉水叫“中泠泉”,人稱“天下第一泉”。王芝蘭去遊玩,寫下了一副對聯,表達了對這裡美景的喜愛,和對故鄉的思念。對聯寫得文采飛揚:

水木湛清華,金焦而外,又益名區,卻憶向歲經營,江左風流賢太守;

春秋多佳日,簿領餘閒,偶來遊眺,猶記故鄉彷彿,濟南瀟灑大明湖。

這副對聯被編入《中國名聯選》,至今還刻在中泠泉旁一個叫鑑亭的亭子裡。

鑑亭旁邊,是白娘子用長江水淹的金山寺;不遠處有一座樓,是王昌齡送辛漸的芙蓉樓。

許仙和白娘子的人蛇奇緣、水漫金山的傳奇故事,王昌齡的千古絕唱、一片冰心,中泠泉的名勝佳景,齊河進士王芝蘭善斷奇案的精彩故事、文采斐然的對聯,共同組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畫卷。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王芝蘭有著強烈的家國情懷。

他在江南多個縣擔任知縣,正值晚清,國勢江河日下,八國聯軍入侵,中華民族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王芝蘭憂心如焚,盼望國家早日重振旗鼓,他向朝廷捐出廉金萬兩,上書一封:“自恨宿疾纏綿,不能囊筆荷戈,以嘗上馬殺賊,下馬作露布之志,情願將歷任所儲薪金充作軍糈,藉申報效,不敢仰邀獎敘……”

他的愛國之舉,得到了政府和百姓的交口稱讚。

(已載1月13日《德州晚報》)

【相關連結】

END

■作者:姜仲華 ■編輯:王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