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對朝參戰絕密部隊,擊殺10萬聯合國軍,至今仍是美軍噩夢

抗美援朝中,志願軍與聯合國軍的炮火相差幾十倍,然而卻有這麼一支絕密部隊,他們用讓世界聞風喪膽的武器,成為唯一能與聯合國軍抗衡的軍事力量,每次出擊都能引起地動山搖,創造一次又一次的軍事奇蹟,然而戰爭結束後,這支部隊又消失的無影無蹤,讓聯合國軍防不勝防 又無處,那麼這支神秘的部隊究竟是何方神聖,他們在抗美援朝中又創造了哪些輝煌呢?各位看官們點個贊後,且聽探哥為您細細道來。

抗美援朝初期,人民志願軍在彭老總的帶領下迅速扭轉戰局,給聯合國軍沉重的打擊,但隨著時間推移,戰線越來越長,志願軍在武器裝備上很快展露弊端。他們急需重火力的支援,以此來防止美空軍的連番轟炸以及炮火覆蓋,當時志願軍雖然有預備炮團,但炮兵只有9個團 284門火炮,裝備也只是山炮、步兵炮、小口徑迫擊炮等,這些早就被美軍淘汰的裝置型號陳舊,而且由騾馬牽引,機動效能可想而知。在這種孤立無援的境地,我國緊急求助蘇聯,組建了志願軍日後的炮兵之王—喀秋莎火箭炮兵。

對朝參戰絕密部隊,擊殺10萬聯合國軍,至今仍是美軍噩夢

1939年,蘇聯在二戰戰場上製造了BM-13型火箭炮,也就是喀秋莎的前身,他共有8條發射滑軌,一次可發射132毫米口徑的火箭彈16發,最大射程高達8。5公里,裝填一次需要5-10分鐘,一次齊發僅需7-10秒。作為世界上最先研製成功的陸軍火箭炮,喀秋莎易於製造,而且作戰速度極快,一次齊發殺傷範圍巨大 火力十分密集,二戰時期就受到了蘇聯戰士的一致好評。因為“共產國際”的俄文首字母是K,炮車上通通用絕密的“K”來代替,再加上戰士們的喜愛,就用了描寫蘇聯姑娘的名字 “喀秋莎”。喀秋莎火箭炮一亮相,就像一排齊刷刷的樂器,因此也有“斯大林的管風琴”一稱。

二戰中,蘇軍用喀秋莎火箭炮與德軍對峙,剎那間火光四射炮聲震天,將德軍一切火力都化為灰燼,這支讓德軍萬分忌憚的部隊,在朝鮮戰爭中 也成了聯合國軍的噩夢。

對朝參戰絕密部隊,擊殺10萬聯合國軍,至今仍是美軍噩夢

1951年,我國在蘇聯的幫助下組建喀秋莎火箭炮兵,120門火箭炮陸續被送往21師,但當時志願軍年紀輕輕就奔赴戰場,大多都沒有什麼文化知識,在這種緊急關頭,我軍展開大規模掃盲運動,再加上蘇聯專業人士的指導,志願軍炮兵水平得到了飛速發展,於是短短几個月的時間,農民出身的我軍,就學到了其他人一年才能學會的知識。但由於部隊極為機密,裝備也非常珍貴,從蘇聯進口一門炮彈就要8兩黃金,所以不到緊要關頭,是萬萬不能出動喀秋莎的,就算要啟用喀秋莎,也要徵求彭老總的同意。

隨著喀秋莎火箭炮奔赴戰場後,最先倒黴的自然是聯合國軍中的美國人。1951年美國開啟夏秋防禦戰,他們並沒看得起我軍的炮火力量,上來就展開猛烈的攻擊,但讓美軍萬萬沒想到的是,他們竟然劈頭蓋臉,結結實實的捱了一頓轟炸。就在此次戰役即將打到高潮之時,炮兵203團以及24門喀秋莎火箭炮前來支援,由於火炮沒有定位指導,而且美軍還掌握了制空權,我軍只好提前確定目標,構築發射陣地。當晚隨著衝鋒號響起,24門火箭炮齊刷刷射出了384枚炮彈,漫天炮彈猶如火龍一般,把黑夜的天空照得熾亮,當時美軍由於剛剛佔領陣地,還沉浸在喜悅中無法自拔,誰知下秒就被驚天動地的爆炸聲給吞噬,800多名美國大兵來不及拿起武器裝備,直接就在火光沖天中葬身火海,短短几分鐘時間,美國兩個營的兵力已不復存在。

對朝參戰絕密部隊,擊殺10萬聯合國軍,至今仍是美軍噩夢

戰後,主帥李奇微非常不解的詢問情報人員,蘇軍是否也加入到了戰爭當中,當得知答案是否定之時,李奇微怎麼也無法相信,中國的炮兵實力已經發展到了這種程度,更有僥倖活下來的美軍到處驚呼:“中國志願軍使用了原子炮”!夏秋防禦戰是喀秋莎火箭炮兵團,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打出的第一仗,接天連地的炮火攻擊瞬間讓世界震驚。

夏秋防禦戰一個月後,喀秋莎再次登場,這次他們要面對的是美軍,“王牌中的王牌” 騎兵一師,雖然是騎兵,但該師卻全部裝備機械化,不管是作戰效能還是武器裝備都是精銳。有了之前對喀秋莎的陰影,美騎兵一師明顯多了個心眼,他們剛佔領添木洞 正洞陣地後,就憑藉著堅固的防禦工事躲避戰火,我軍使用炮火攻擊時,騎兵一師就鑽進防禦工事,我軍步兵發起攻擊時,他們又出來進行抵抗。面對這種棘手的處境,喀秋莎202團與步兵緊密結合,採取引蛇出洞的方式,他們讓志願軍用炮火掩護,提前來到陣地上,對準美騎兵一師,後來又吹響號角,營造步兵進攻的假象。隨後浩浩蕩蕩的美軍從防禦工事中鑽出作戰,等待他們的卻是萬炮齊發的喀秋莎火箭炮,美軍就如同火箭炮的盤中餐一樣,讓四百多門炮彈來了個甕中捉鱉。此時鋪天卷地的熱潮再一次席捲而來,雨點一般震天動地的炮火攻擊,還是讓美軍的精銳就這麼遭遇了滅頂之災。

對朝參戰絕密部隊,擊殺10萬聯合國軍,至今仍是美軍噩夢

這兩次戰役後,火箭炮部隊就成了美軍口中的神秘部隊,而當他們想要實行反擊計劃時,卻完全找不到喀秋莎的任何蹤跡,原來喀秋莎發射時煙霧巨大,十幾分鍾使命完成後 就悄無聲息的撤退,把戰場交給步兵來進行掃尾工作,長時間以來把美軍玩的團團轉。

俗話說得好,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在異常艱難的上甘嶺戰役中,也出現了喀秋莎的身影。美軍集中300門大炮、40架飛機、120輛坦克,向上甘嶺高地發動攻擊,炮彈以平均每秒6發的速度,落在志願軍的陣地上,一天下來飛機總共投彈500多枚,落下炮彈30餘萬發,上甘嶺陣地頓時暗無天日,人民志願軍幾乎到了背水一戰的程度。在這種情況下,彭老總詢問部下有何需求時,將領們幾乎脫口而出:喀秋莎火箭炮兵。於是彭老總迅速下令,將21師209團配給志願軍15軍,當天就加入上甘嶺戰鬥當中。下午全團24門喀秋莎火箭炮,分別奔向發射陣地,悄無聲息的做好一切準備。

很快,15軍104門普通火炮發出雷鳴般的怒吼,炮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飛向上甘嶺高地,在地堡裡躲藏的美軍剛搖搖晃晃的鑽出來,準備抵抗15軍的攻勢,沒想到 209團突然實行全面轟炸,在15軍的假攻擊掩護下,無數火箭彈拖著紅色尾巴呼嘯而過,一道道互相追逐的閃電在空中爭先恐後,將整個上甘嶺高地映得通紅,第二輪齊射之後,美軍陣地上幾乎沒有倖存者,而209團卻趁著空隙迅速撤出陣地,從開戰再到撤退,火箭兵團僅僅用時13分鐘,就將美軍大部分防禦工事全部摧毀。此後209團又參加了數十次戰鬥,無一不給敵人沉重打擊。

對朝參戰絕密部隊,擊殺10萬聯合國軍,至今仍是美軍噩夢

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喀秋莎以其強大的威力,成為聯合國軍口中的神秘部隊,更是美軍眼中的噩夢,雖然操縱喀秋莎危險性極強,沒有任何保護,但志願軍炮兵卻沒有一個退縮的。他們和步兵的完美配合,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更發揚國威,打出了我軍浩蕩。那麼不知螢幕前的各位看官們,對喀秋莎火箭炮兵團有什麼意見和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和探哥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