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他是雍正非常器重的兄弟,雍正臨終前還特別交代乾隆要好好照顧他

果親王胤禮,可以說是除了怡親王胤祥之外,雍正皇帝最為器重的兄弟之一。

《雍正王朝》中,康熙去世前已經向眾位皇子宣佈要傳位於四阿哥,可是八爺黨一眾為了混淆視聽,偏偏說是傳位十四阿哥,這個時候就有一位年長的阿哥站了出來,不僅堅持說康熙是要傳位四阿哥,並且與十阿哥大打出手,而這位阿哥就是十七阿哥胤禮。而在《雍正王朝》的原著小說《雍正皇帝》中,胤禮同十三爺一樣,都是雍正的鐵桿支持者,為了雍正登基不惜散盡家財做支援,並且在十三爺從從宗人府被放出來的時候,是同十三爺胤祥一起前往豐臺大營奪去兵權,勤王護駕,為雍正的登基立下汗馬功勞之人。

他是雍正非常器重的兄弟,雍正臨終前還特別交代乾隆要好好照顧他

歷史上的十七阿哥並沒有參與康熙的“九子奪嫡”,一方面,是胤禮年齡較小,實力不足,另一方面,也是胤禮生母是純裕勤妃陳氏,漢族人,出身卑微,也不具備資格,所以胤禮在“九子奪嫡”中也保持了中立。在雍正登基後,胤禮隨即朝拜新君表示支援,因而也得到了雍正的信任與賞識,在雍正繼位之後就被封為果郡王,奉命管理理藩院。

他是雍正非常器重的兄弟,雍正臨終前還特別交代乾隆要好好照顧他

在雍正朝時期,胤禮得到了雍正的信任與支援,先後管理工部和戶部,並在雍正六年(1729年)被晉封為果親王。在雍正八年(1730年),怡親王胤祥去世後,胤禮和雍正的另外一位弟弟,十六阿哥莊親王胤祿成為雍正最為信任,也是最為倚仗和器重的兄弟。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去世前,胤禮被雍正委以顧命重任,成為雍正的“託孤之臣”。

乾隆皇帝登基後,胤禮總理事務,並且獲得乾隆的不斷封賞和極高禮儀待遇。乾隆三年(1738年)胤禮去世,乾隆將雍正皇帝第六子弘曕過繼給胤禮,襲承果親王爵位。

胤禮歷經康雍乾三朝不斷受封並且得以善終,在雍正的兄弟當中確實難得。

雍正臨終前特意交代乾隆要好好照顧果親王,除了因為胤禮在雍正朝時期的功勞,也與胤禮的身份和作用有著密切關係。

果親王胤禮在雍正在位期間,一直勤勤懇懇,兢兢業業,輔佐雍正處理各種事務,因而得到了雍正的賞識和信任,同時,雍正也需要有兄弟能夠站出來分擔朝政,以此來平息關於自己“殘害兄弟”的負面輿論,除了怡親王胤祥,包括果親王胤禮和莊親王胤祿,以及康熙最小的兒子、二十四阿哥諴親王胤秘,都得到雍正的優待。

而雍正特意交代乾隆好好照顧胤禮,除了是念及兄弟感情與胤禮的功勞,同時也是念在胤禮的身體狀況並不好,需要特殊的關照,但是雍正更加知道的是,胤禮在乾隆繼位初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是雍正非常器重的兄弟,雍正臨終前還特別交代乾隆要好好照顧他

一來,是為了政局的穩定與皇權的順利交接過度。

胤禮在雍正朝時期,特別是怡親王胤祥去世後,成為雍正非常倚重的大臣,在朝堂之上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而他需要胤禮能夠儘量幫助乾隆穩定朝政,順利實現帝王權力的交接與過度。

二來,胤禮位列顧命大臣之列,是宗室成員的代表。

雍正為乾隆選擇的顧命大臣,頗費了一番心思,而在他選擇的這些“託孤之臣”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和意義。

張廷玉代表了漢族士大夫階層,是朝堂之上漢族官員的代表;鄂爾泰代表著是滿洲官員。這兩人不僅成為輔政大臣,並且雍正留下遺命要這二人配享太廟,為的就是讓他們更夠更好的輔佐乾隆。

而胤禮和胤祿成為顧命大臣,他們代表的是宗室王公的利益。雍正皇帝他們兩個成為連線宗室貴族的紐帶,透過他們是乾隆獲得更多的宗室支援,這也是胤禮的重要作用。

三來,胤禮並沒有子嗣。

胤禮一生並沒有留下子嗣,這一點可以讓雍正非常放心的將其委以重任而不用擔心其對於皇權的威脅,同樣,也正是因為胤禮沒有子嗣,而胤禮也深受雍正的器重,所以乾隆為自己的叔叔盡孝,照顧自己的叔叔也就成為了理所當然的孝道之舉。

他是雍正非常器重的兄弟,雍正臨終前還特別交代乾隆要好好照顧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