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明知大勢已去,水鏡先生為何還要把諸葛亮推薦給劉備?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可是一個牛人,號稱臥龍先生,幫助劉皇叔打下了偌大的蜀國江山。那麼這樣的一位人物它有沒有老師呢,當然有的,沒有人生下來就是“聖人”。諸葛亮的老師就是“水鏡先生”,就連諸葛亮本人也是水鏡先生舉薦給劉備的,並且還是在當時漢朝大勢已去的情況下,舉薦諸葛亮給的劉備!那麼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呢?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這件事情!

明知大勢已去,水鏡先生為何還要把諸葛亮推薦給劉備?

我們大家所說的水鏡先生,其實他就是三國時期一位十分低調的能人司馬徽。這位先生平生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做伯樂,看見誰有點能力就想著利用自己的關係去幫助別人一把,這樣幫了幫去反而給他積累了許多的人脈。分別向當時還在落魄階段的劉備舉薦了龐統和諸葛亮,那麼在當時漢朝大勢已去的時候,水鏡先生舉薦諸葛亮給劉備的目的何在呢?

一、水鏡先生對漢室仍懷有深厚的感情,或者是有難麼一點同情心!

司馬徽的家族幾百年來世受漢室的皇恩,他這麼有人脈也是他先輩給他留下的家底。所以儘管當時的漢室已經大勢已去了,水鏡先生任然希望自己的好學生諸葛亮,能夠輔佐一心想要光復漢室的劉備。儘管劉備是一個落魄之人,水鏡先生也選擇他!

明知大勢已去,水鏡先生為何還要把諸葛亮推薦給劉備?

二、水鏡先生十分了解自己的學生諸葛亮,所以才投其所好推薦給劉備。

當時的諸葛亮雖然沒有出山輔佐過人,但是卻已經是盛名在外了。況且當時的諸葛家族也是不容小覷,水鏡先生十分了解自己的學生,知道諸葛亮是一個不願意老死在茅廬裡面的人。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之下,沒有比把諸葛亮推薦給漢室推薦給劉備最合適的了。當時的曹操雖然講實力算的上是最大的,但是曹操這個人生性多疑,並且手裡的謀士又特別的多。

就算是諸葛亮去輔佐可曹操也只能算是錦上添花,可能還會受到曹操的猜疑,甚至是不被重用。以諸葛亮的高傲性格,如果自己不被曹操重用的話,可能就真的會隱匿在深山老林之中,一輩子不出來了。這就是有本事之人的通病!所以選來選去綜合性能最好的就是劉備,水鏡先生看破了學生的心思,所以把諸葛亮舉薦給了漢室的劉備。

明知大勢已去,水鏡先生為何還要把諸葛亮推薦給劉備?

三、諸葛亮本人的意願可能就是如此!

雖說當時的水鏡先生也是名人,但是想要控制諸葛亮的想法有點不太現實。諸葛亮雖說是身住茅廬,但是人家的背後家族勢力可是大的嚇人。一般的小軍閥們都惹不起諸葛家族,所以在這件事情上諸葛亮有很大的自主權。這時的漢朝雖然已經大勢已去了,不過瘦死的駱駝總要比馬大,就是剩下漢室的名頭拿來唬人。

它也特別的好用,再加上諸葛亮本人當時特別的年輕呀,也就是三十多歲一心想著自己能夠打下一片屬於自己的天下。而既然想自己去打天下,那麼選擇合作伙伴的時候就要選擇最差的,這樣以來才能夠施展自己心中的抱負和所有想法!

當時的劉備除了一個振興漢室的口號之外,基本上什麼都沒有了要城池沒有城池,要兵馬沒有兵馬,要糧草還沒有糧草。唯一的一個謀士徐庶還沒曹操被挖走了,基本上在這個時候只要是有個人能夠跟著劉備,他就會拜為國士。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諸葛亮明知道振興漢室的劉備啥都不行,還是義無反顧的投了過來為的就是實現自己心中的夢想!

明知大勢已去,水鏡先生為何還要把諸葛亮推薦給劉備?

在這裡要說明一點其實諸葛亮投了漢室,也有劉備做的好的原因。當時的劉備去請諸葛亮的時候是怎麼做的,被拒絕了一次又來了一次。一共是來了三次,一次比一次待的時間久這件事基本上在當地都已經傳成佳話了。如果當時的諸葛亮在這種情況下,再不出來投漢室的話。那麼就會出現兩個情況,第一個情況是各地的諸侯不會再搭理諸葛亮。因為沒有人選擇去丟這個面子,劉備三次都請不來諸葛亮。

明知大勢已去,水鏡先生為何還要把諸葛亮推薦給劉備?

各路諸侯所以請四次諸葛亮呢,這樣諸葛亮就真的出不了山了。第二種情況劉備雖然落魄了點,但是名義上代表漢室。諸葛亮家族幾代人受漢室的恩惠,現在有人三次請諸葛亮出山振興漢室都不出山。這樣的能人謀士名聲徹底的就壞了,所以水鏡先生拿捏準了自己徒弟的脈門,才會在明知漢室大勢已去的情況下,舉薦諸葛亮去振興漢室!

曹操平定北方,耗時八年左右時間,劉表劉備孫權為什麼不敢北上?

明知大勢已去,水鏡先生為何還要把諸葛亮推薦給劉備?

三國時期,風起雲湧。各路英雄豪傑紛紛自立,群雄逐鹿。可以說是個英雄輩出的亂世,而在這其中曹操顯然就是各路諸侯當中最為成功的那一個。他先是起兵征討董卓,後來又佔據青州等地,隨後北上一路直接在官渡之戰滅亡袁紹,耗費足足八年時間,最後統一了當時的北方地區。成為了當時最大的諸侯,而後在赤壁之戰慘敗,就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但是要注意的是曹操從征討袁紹開始,到最後統一北方,可以說足足用了八年時間。那在這段時間了裡面,其他的諸侯譬如劉備,劉表,孫權等人,為什麼不去征討曹操。而是眼睜睜的看著他統一北方呢?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分析一下,為什麼曹操能夠順利統一北方。

明知大勢已去,水鏡先生為何還要把諸葛亮推薦給劉備?

首先先來說一說孫權。

當時孫策在,遇刺身亡,而年少的孫權剛剛接任孫策的位置,成為了江東大地的主人。而據史書描述:“乃改易權服,扶令上馬,使出巡軍。是時惟有會稽、吳郡、丹楊、豫章、廬陵,然深險之地猶未盡從,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賓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為意,未有君臣之固……分部諸將,鎮撫山越,討不從命”

從這段史書描述我們不難看出,當時因為孫權年紀小,許多的地方豪強對於他都不是那麼服氣。各地都有謀反自立的現象出現可以說給當時的江東帶來了極大的麻煩。不過幸虧孫權有著周瑜魯肅等忠心耿耿的臣子,跟隨他一起征討平定。

最後才勉強穩定了江東的局勢,可以說在當時曹操北上和袁紹決戰的過程當中,孫權正在和世家豪強打內戰。不過即便是這樣,在這八年當中,孫權的地盤還是向北方略有擴大。只不過因為內部爭鬥的原因而沒有派出大軍進軍北方阻止曹操統一北方罷了。

明知大勢已去,水鏡先生為何還要把諸葛亮推薦給劉備?

其次再來說一說這荊州劉表在忙什麼。

要說起來這劉表,其實也是諸侯當中比較強悍的一個了。本身就佔據了荊州這個地方,可以說是南方地區的一個強者。據《後漢書·卷七十四下·袁紹劉表列傳下》:

初,荊州人情好擾,加四方駭震,寇賊相扇,處處麋沸。表招誘有方,威懷兼洽,其奸猾宿賊更為效用,萬里肅清,大小鹹悅而服之。關西、兗、豫學士歸者蓋有千數,表安尉賑贍,皆得資全。遂起立學校,博求儒術,綦母闓、宋忠等撰立《五經》章句,謂之《後定》。愛民養士,從容自保。

從此可以看出,劉表其實單單看他治理地方的能力還是可以的,在政治方面他積極行辦教育,招攬儒生等人才,安撫流民。當時荊州軍隊帶甲十萬,可以說是離不開劉表的治理的。

明知大勢已去,水鏡先生為何還要把諸葛亮推薦給劉備?

但是如果說劉表是個內政人才,但是他顯然在軍事方面能力一般。早年面對曹操的威脅,他選擇扶持盟友張繡作為屏障。而在曹操和袁紹會戰於官渡的時候,劉表又按兵不動,作為一個主公,這樣的戰略眼光實在是讓人不敢恭維。

如果當時劉表趁機率領荊州軍北上,興許這天下的局勢就是另外一番光景了。而且他在立嗣這方面也不盡如人意。也就難怪陳壽如此評價他:袁紹、劉表,鹹有威容、器觀,知名當世。表跨蹈漢南,紹鷹揚河朔,然皆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廢嫡立庶,舍禮崇愛,至於後嗣顛蹙,社稷傾覆,非不幸也。

明知大勢已去,水鏡先生為何還要把諸葛亮推薦給劉備?

最後我們再來說一說這八年劉備在忙些什麼。

其實劉備當時還在為了自己的地盤而奔走,公元200年,劉備當時在被曹操打敗之後,率領軍隊投奔袁紹。此後與曹操交戰失利,就以聯結劉表為名頭,前往汝南地區,此後又從袁紹轉而投奔荊州劉表。

後來劉備在荊州地區安定下來作為劉表的部下,他擊敗了曹軍將領夏侯惇的進攻,直接殺退了曹軍。而這八年當中,劉備最大的幸運就是招攬到了諸葛亮,為他後來開創蜀漢,奠定了基礎。

其實說起來這三個人,孫權是因為後院著火,不得不留在老家救火平叛。劉表是因為胸無大志,就想著守衛好自己荊州這一畝三分地,沒有進取謀求天下的決心。而劉備則是因為顛沛流離,寄人籬下而且沒有什麼兵馬,因此無法北上。可以說這三個人各有各的原因,這也就導致了後來曹操統一北方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