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成語故事:未辨菽麥

未 辨 菽 麥

辨:認識,明白,知道。菽(shū):豆類。麥:麥子。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麥子。形容愚笨無知。後形容缺乏實際生產知識。亦作“不辨菽麥”。

近義詞:五穀不分、目不識丁、愚昧無知

反義詞:博才多學、學識五車

出處

先秦·左丘明《左傳·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無慧,不能辨菽麥,故不可立。”

譯文:

先秦·左丘明《左傳·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哥哥,但是沒有智慧,連連什麼是豆子,什麼是麥子都分不清,所以不能立為國君。”

故事

成語故事:未辨菽麥

公元573年,晉國發生政爭,晉國貴族大夫欒(luán)書、中行偃為了爭奪政權,先殺了受到晉厲公親信的胥童,然後又殺死了晉厲公,葬在翼地的東門外邊。隨後,士魴(fáng)等人在京師迎接晉襄公的曾孫公子周(又稱周子)為國君,是為晉悼公。

當時,周子時年才十四歲,根本無法親政,且有年長的哥哥,但欒書等一些貴族為了自己把持朝政,把周子當成傀儡,所以很願意侍奉這位14歲的小國君,就稱讚周子十分聰明,如何能幹。並詆譭他的哥哥。說:周子的哥哥是個白痴,連豆子和麥子都分不清,所以才不能立為國君。

別看這位周子才14歲,還真有些小才能。一即位,他就對大夫們說:“我開始的願望並沒有到這個地步,現在雖然到了,這全是上天的意志。人們要求有國君,是為了讓他釋出命令。立了以後不聽他的號令,那立他幹什麼?你們幾位用得著我才立我為君,恭敬而聽從國君,這是神靈所保佑的。”

大夫們聽了,回答說:“這正是下臣們的願望,豈敢不唯命是聽!”

所以後來人們把描述他哥哥的話變成了“不辨菽麥”這個成語,亦作“未辨菽麥”,即分不清豆子和麥子。

人們常用這句成語形容愚昧無知。

現在有時指脫離生產實踐,缺乏實際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