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清朝初年的湖廣填四川,那是一段怎樣悲傷的歷史

四川自古以來就被稱作“天府之國”,特別是成都,是一個讓人去過就流連忘返的地方。這裡的人民熱情友好,美食遍地,氣候舒適,待久了連面板都會變得白皙光滑。可是誰能想到,就是這樣一個好地方,在明末清初的時候,曾經因戰亂而損失了大部分人口,導致朝廷不得不從湖廣地區大量移民至四川來填補缺口,很多人第一次聽說這段歷史的時候,恐怕都會覺得不可思議。

清朝初年的湖廣填四川,那是一段怎樣悲傷的歷史

今天的成都

但這確實就是史實, 那麼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根據親歷那段歷史的人寫下的《燼餘錄》記載,“今統以十分而計之:其死於獻賊(張獻忠)之屠戮者三,其死於搖黃(指活躍於川東的農民軍)之擄掠者二,因亂而相殘殺者又二,飢而死者又二,其一則死於病也。”

明末清初的戰亂、饑荒、瘟疫導致四川人口損失大半,到順治十八年(1661年),清朝佔領四川,對全川人口再作統計時,在冊的人口總數僅僅50萬~60萬。

造成人口銳減的起因是明朝末年的農民起義大爆發,李自成和張獻忠率領的農民軍不斷輪番向四川內地展開進攻,轉戰於川境內外,兵連禍結,所過州縣,自然會遭受兵火的摧殘。

清朝初年的湖廣填四川,那是一段怎樣悲傷的歷史

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

崇禎十七年(

1644

年)三月,明朝滅亡。八月,張獻忠再度入川,攻破成都,建立大西政權。張獻忠的這次入川徹底拉開了四川境內各方武裝勢力互相攻伐的序幕。先是張獻忠的大西軍和南明軍隊間的對壘攻伐,後又有清軍在豪格的帶領下殺入四川,張獻忠為北上抗清,竟把成都焚燬一空。連年的戰亂,是導致四川人口減少的起因。

但凡有戰亂,往往會伴隨著瘟疫,所謂“大兵之年,必有凶年”,連續戰亂之後,老百姓或死或逃,死去的人來不及掩埋,房屋損毀、糧食缺乏,生存衛生條件惡化,給瘟疫的滋生創造了有利條件,烈性的傳染病很容易一發不可收拾,大量收割人命。

人口減少、土地拋荒,卻從客觀上促進了生態環境的恢復,這又導致虎患爆發,本就飽受戰亂和瘟疫折磨的百姓又要面臨老虎的威脅。據清人趙彪在《談虎》中記載:“

……

自春徂夏,忽群虎自山中出,約千計,相率至郭,居人趨避,被噬者甚眾。縣治學宮俱為虎窩,數百里無人跡,南充縣尤甚。”上千只老虎集體出動到城郭裡吃人,甚至把縣裡學堂發展成了虎窩,當今的人們實在是難以想象。

清朝初年的湖廣填四川,那是一段怎樣悲傷的歷史

當年的虎患就是華南虎

戰火連綿、田地荒蕪、瘟疫流行、人煙斷絕、虎豹橫行,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中,還是有人奇蹟般地活了下來,留下了讓人難以置信的傳奇經歷。

廣漢人張邦伸在《錦裡新編》中記錄了其先祖張連義在康熙年間發現一個“飛人”的故事:

有一天中午,張連義給田間勞作的人送酒食,“忽有人自林間飛下”,頃刻之間,突然又“飛去”,不見人影,這一幕描寫,很像是現代電影中的人猿泰山。張連義連忙大喊:“你若是想來加入到我們中間來,請一同吃酒,我們都是耕田之人,不會害你的。”那人有所顧慮,並不過來,經張連義反覆勸說,那人才從樹上“飛”下來,並和大家一起喝酒。張連義問他姓名,他“以手指口舌”,想說卻“不能言”。離開的時候,他“復飛昇樹顛,捷於猿鳥”。後來張連義多次來到田間招呼他喝酒,漸漸的,這個人恢復了語言功能,向張連義講述了他的經歷。原來,這個人二十幾歲時,全家都被張獻忠的亂兵所殺,只有他一個人藏到樹叢中得以倖免。一年後,虎豹豺狼開始成群結隊往來,幾年後,連馬牛狗豬等牲畜也開始傷人。他四處躲藏,以野果野菜充飢,時間久了不說話,舌頭變得僵硬無法旋轉,又久而久之,身體開始變輕,力氣卻變得很大,能夠飛越自如,變成了一個“飛人”。

清朝初年的湖廣填四川,那是一段怎樣悲傷的歷史

動漫中的飛人——人猿泰山

後來,這個人開始漸漸融入到周圍的居民中去,飲食舉止,也恢復得和常人無異。但是長期的野居經歷大概已經讓他很難真正融入群居生活,因而總是“性昏聵,語言顛倒,多不自主”,

5

年後的一天,他“忽遁去,不知所終”,或許他又再次逃離到荒野之中做回了“飛人”。

這是一個令人既震驚又傷心的故事,“亂離人,不及太平犬”,惟願祖國永遠和平,人民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