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為何崖山之戰後再無華夏?

崖山之戰,是南宋的亡國之戰,也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悲壯的戰爭之一,大臣攜天子投海,軍民盡相隨,屍體浮海數十萬,堪稱悲烈。

當宋朝的老對手西遼,西夏,金國一個個拜倒在蒙古的鐵騎之下之後,元宋衝突導致的戰爭已然不可避免。但是面對龐大的大元帝國,蝸居廣東的南宋朝廷卻顯得那麼渺小,好似強弩之末。

為何崖山之戰後再無華夏?

公元1279年正月,張弘範率領元軍攻至崖門,元軍浩浩蕩蕩抵達崖山,對南宋形成包圍之勢。

面對巨大壓力,張世傑苦思對敵之策,於是下令將船隻以“連環船”的辦法連貫在海灣內。元軍以小船載易燃物品,乘風縱火衝向宋船。但宋船皆塗泥,並在每條船上橫放一根長木,以抵禦元軍的火攻。元朝水師火攻不成,於是封鎖海灣,斷絕宋軍汲水及砍柴的道路。宋軍吃乾糧十餘日,飲海水之士兵嘔洩。張世傑率蘇劉義和方興日大戰元軍,張弘範擒張世傑甥韓某,以其向張世傑三次招降不果。

公元1279年二月,張弘範的水師於正面進攻,接著用布遮蔽預先建成並埋下伏兵的船樓,以鳴金為進攻訊號。各伏兵負盾俯伏,在矢雨下駛近宋船。兩邊船艦接近,元軍鳴金撤布交戰,一時間連破七艘宋船。宋師大敗,元軍一路打到宋軍中央。這時,張世傑見南宋朝廷大勢已去,只得率領精英部隊突圍而去。

祥興二年(1279年)三月十九日,崖山海戰結束,大宋王朝宣告滅亡。

為何崖山之戰後再無華夏?

這一戰打得可謂是毫無懸念,實力的巨大碾壓使得一切戰術都顯得徒勞無用。這一戰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一次較大規模的海戰,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完全淪陷於外族。

雖然張世傑,陸秀夫等人的戰術存在重大失誤,但也不得怪罪於他們身上,南宋的滅亡已是大勢所趨。但他們在絕境中所表現出來的民族氣節不得不讓人歎服。南宋雖然就此覆滅,但是輸得是這樣的悲壯,這樣的節烈。在面對外族入侵,殊死抵抗,為爭取民族自尊義無反顧,英勇獻身。閃耀著愛國主義的“崖山精神”。

為什麼說崖山之戰是中國歷史上的重要轉折點呢?因為在這之前,中國人一直認為自己是最文明,最強大的,四海皆是外夷。卻被夷狄完全佔領,這沉重打擊了中國人的自尊心。

為何崖山之戰後再無華夏?

宋朝的滅亡,絕對不是簡單意義上的改朝換代。而是亡國,曾經高度發達的經濟,文化,科技,政治制度中斷了。溫敏落後的蒙古族開始實行封閉,中央集權的制度。漢族整體被奴役,漢文化的發展和傳承受到史無前例的打擊和破壞。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接近現代化管理的朝代,宋以後自信,開放,寬容的民族不見了,當年日本學界也認為宋朝以後的朝代不再是華夏文明之正朔,乃至認為日本才是繼承了華夏文明的正朔、

而後,漢人雖復國成功,但繼起的明朝還是受到蠻族的很大影響。大開歷史倒車,無視生命代價。此後數百年時間內,面對外侮,大多數的漢人精神麻木且苟且。落後就要捱打,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我們唯有以歷史為鏡,才能汲取教訓,自強而後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