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嘉慶成為太子後,為何乾隆帶去祭拜一個年僅9歲的孩子,有何緣故?

嘉慶成為太子之前,乾隆可是曾經一門心思,想立嫡立長,他認為,大清王朝建立以來的一個最大遺憾是沒有一個皇帝是以嫡長繼位的,不符合傳統文化嫡長為貴的原則,因此乾隆在即位之初暗下決心,一定要在接班人問題上做到比祖先都完美。

乾隆即位之初,就將年僅七歲的嫡子永璉封為太子,然而,密旨兩年後,永璉不幸去世了。曾經也想再立第二個嫡子永琮為太子,可惜也早夭。所以乾隆晚年,面臨著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接班人的選擇問題。乾隆立嘉慶為太子也是無奈之舉,在乾隆心裡,永璉才是自己最屬意的繼承人,而嘉慶有緣於皇位,算是永璉“讓”出的,白撿了個大便宜,而嘉慶要祭拜的這個孩子,正是乾隆的嫡子永璉。

嘉慶成為太子後,為何乾隆帶去祭拜一個年僅9歲的孩子,有何緣故?

必欲以嫡子承統,但都與皇位無緣

乾隆一生,很多方面創了歷史第一,不過在皇子數量上,比不上他的祖父康熙,乾隆一生共育有二十七個子女,長大成人的是十七人。

在十七個兒子當中,乾隆最喜歡的,當然是結髮妻子孝賢皇后所生的兩個嫡子了。乾隆皇帝和孝賢皇后感情非常之好,愛母及子,這是第一個原因;另一方面,也是這兩個嫡子確實出眾。乾隆評價第一個嫡子永璉,說他“聰明貴重,氣宇不凡”,評價第二個嫡子永琮則是“出自正嫡,聰穎異常”。喜愛之情溢於言表。

剛即位的時候,乾隆元年,他就把第一個嫡子,年僅七歲的永璉封為太子。當然,因為雍正皇帝立下了秘密立儲的先例,所以他是親書密旨,當著諸王大臣的面,將其緘密封固,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之後。

嘉慶成為太子後,為何乾隆帶去祭拜一個年僅9歲的孩子,有何緣故?

乾隆為什麼那麼早就密立太子呢?

那個時候,乾隆年輕氣盛,對接班人的問題還沒有考慮得特別成熟。前面也說了,乾隆一門心思以嫡長繼位,認為這樣才符合嫡長為貴的原則,因為從周朝開始,歷代王朝都認為立太子的時候,應該以嫡長為先。因此即位之初暗下決心立嫡子為儲。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密旨下了兩年後,永璉就不幸得病死了。乾隆皇帝大受打擊。不過他還不死心,又打算立第二個嫡生的皇子永琮為太子。不料還沒有來得及親書密旨,這個孩子就在兩歲頭上夭折了。孝賢皇后也因此悲痛過度,於次年去世。乾隆皇帝立嫡子的願望,至此落空了。

富察皇后嫡子相繼去世,對乾隆皇帝是極為沉重的打擊。非常相信天命的乾隆認為這是上天對他欲挑戰天命的報應。

嘉慶成為太子後,為何乾隆帶去祭拜一個年僅9歲的孩子,有何緣故?

《清高宗實錄》中記錄,他在諭旨中說道:

乃朕立意私慶,必欲以嫡子承統,行先人所未曾行之事,邀先人所不能獲之福,此乃朕過耶!

也就是說,我即位以來,嫡子一再夭折,實在不可理解。我想來想去,可能是本朝以庶子繼統看來竟然是上天為大清規定的家法,挑戰不得。我一心想超越祖宗,行上天不允行的事,所以受到這樣的報應。

當然,乾隆這個想法是很迷信的,但是從此之後,他就斷了想立嫡子的想法。那麼,接班人的問題怎麼辦呢?

嘉慶成為太子後,為何乾隆帶去祭拜一個年僅9歲的孩子,有何緣故?

不立嫡子,那就得立庶子

接班人這個問題是天下所有人都關心的。孝賢皇后在乾隆十三年去世時,庶出皇子當中,有兩個比較年長:皇長子永璜二十一歲,皇三子永璋十四歲。接連兩個嫡子去世,顯然使他們兩個繼承儲位的機率大增。

乾隆這個人,在政治上戒心比誰都重,所以對兒子們的管束極為嚴厲。直至乾隆三十一年,他的皇子,不論年齡多大,結沒結婚,都只能規規矩矩待在宮內成天讀書,不得到宮外去住,更不能與外界任意交往,乾隆朝皇子的限制之嚴,待遇之低。

為什麼呢,乾隆的政治原則是“防微杜漸”,防止任何人威脅到自己的權和。所以有時候,他對兒子的提防到了神經過敏的程度。

嘉慶成為太子後,為何乾隆帶去祭拜一個年僅9歲的孩子,有何緣故?

富察皇后去世時,永璜、永璋這兩個人,雖然他們在皇后的喪禮中,雖說表現中規中矩,但乾隆卻怎麼看都不順眼。乾隆認為,他們認為嫡長子死了,皇位最有可能就是他們的了,因此在心裡偷著樂,所以怎麼看他們,怎麼覺得他們的悲痛是裝出來的。

乾隆痛責大阿哥和三阿哥,還挑明說,大阿哥三阿哥這樣不孝,絕不能成太子人選。

這一番訓斥,其實只是乾隆在皇后死後,情緒反常而已。誰知,卻把大阿哥給嚇壞了。大阿哥永璜因為這番驚嚇,竟然患了重病,憂懼而死,立長的想法也無法實現了。

嘉慶成為太子後,為何乾隆帶去祭拜一個年僅9歲的孩子,有何緣故?

自從連喪兩個嫡子後,乾隆皇帝就沒有再提立儲的事。不過,皇帝不提,不等於天下人不想。所以天下讀書人和大臣呈詞,提出了這個問題。乾隆也藉著機會,公佈接班人的計劃。

乾隆三十八年之時,十七個兒子當中,只剩下七個。四阿哥和六阿哥被過繼給別的親王為後代了,沒有機會。十二阿哥生母是那拉皇后,因此沒資格列為皇儲人選。

而此時立儲的人選,只能在四個人中做一抉擇八、十一、十五和十七阿哥。

八阿哥永璇最年長,但為人輕率浮躁,做事衝動,不太討乾隆喜歡,他的希望不大。

嘉慶成為太子後,為何乾隆帶去祭拜一個年僅9歲的孩子,有何緣故?

十一子永瑆詩文精潔,尤工書法,但騎射方面不行。乾隆皇帝對接班人要求文武雙全,他希望也不大。

至於十七阿哥永璘,地地道道的一個紈絝子弟,從小就不喜歡讀書,到處惹是生非,兄弟幾個中最不成器的,他根本沒戲。

所以品質“端淳”、待人寬厚的十五阿哥永琰的希望最大。

永琰生母魏氏,雖身份並不高貴,但很受乾隆恩寵,永琰有其他幾個不及的優點,“以勤學聞名”。

因此乾隆晚年最終選擇了他。乾隆三十八年,又一次親書密旨,秘立永琰為儲。

那麼,永琰被立為太子後,為何被乾隆帶去祭拜一個年僅9歲的孩子呢?

嘉慶成為太子後,為何乾隆帶去祭拜一個年僅9歲的孩子,有何緣故?

讓嘉慶明白,你的這一切,是我給的

密立之後,乾隆便帶永琰去祭拜年僅九歲的永璉,因為在乾隆心裡,永琰永遠無法取代永璉,出身不及,資質平平。所以,密立之後,乾隆當然一直在觀察永琰,看他能不能擔當大任,包括帶他祭拜永璉,也是一種考驗。

嘉慶雖貴為太子,但乾隆依然讓他祭拜早逝的嫡長子永璉,永璉除了是兄長外,也是乾隆心目中一直是最屬意的繼承人選,他希望嘉慶承認永璉的地位,把他對永璉的喜愛強加上在嘉慶的身上,讓嘉慶尊重這位早已不在人間的兄長。

乾隆也想以此告訴嘉慶,自己並不是皇位的首先之人,是永璉讓出的皇位,才有繼承的機會,讓嘉慶感念永璉,讓子孫後代都能尊崇永璉。

嘉慶成為太子後,為何乾隆帶去祭拜一個年僅9歲的孩子,有何緣故?

還有另一層意思,就是隱晦提醒嘉慶,你的這一切,都是我給的。

首先,讓嘉慶老老實實聽話,雖貴為太子,但國家大權依然在我手中,要認清形勢。

其次,敲打一下嘉慶,雖說永璉讓出的皇位,但只是名義上,真正禪讓的是他,讓嘉慶能夠知道,你即便是皇帝也要聽他的。

第三,用“跪拜”此事,試探嘉慶,會不會違逆父親的話,會不會跟他爭奪皇權。

嘉慶本來就是安分守己之人,沒有太多的魄力,雖說也憋屈,但他十分清楚自己的地位和角色,找準定位,對乾隆的話言聽計從。

兒子如此“懂事”,乾隆的心很快放了下來。並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禪讓皇位。

本來應該是乾隆六十一年,乾隆舉行了“禪位大典”,改成了嘉慶元年。整個大清朝也很快明白,所謂“嘉慶元年”,不過就是“乾隆六十一年。”

嘉慶成為太子後,為何乾隆帶去祭拜一個年僅9歲的孩子,有何緣故?

結語

可見,精明的乾隆帶嘉慶去祭拜永璉這一事,一方面是讓嘉慶尊崇永璉,畢竟永璉一直是乾隆心中屬意的接班人,身份高貴;另一方面很可能是提前做“禪讓”的鋪墊,想在自己在世的時候,就解決繼承問題,讓自己退位時不受任何威脅。畢竟握了一輩子權柄的老皇帝對權力愛如自己的眼睛,防衛過度,眷戀到了近乎失態的程度。他既要禪讓之名,又要權力終身之實。

參考文獻:《清高宗實錄》、《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