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為啥史書上都說項羽挖了秦陵,事實到底怎樣,果真如此嗎

為啥史書上都說項羽挖了秦陵,事實到底怎樣,果真如此嗎

我國的盜墓現象由來已久,它就像是我國厚葬文化的衍生物。

在對位於我國陝西鳳翔的秦公一號墓進行發掘的過程中,現場工作人員發現的盜洞多達247個,其中有十多個居然已打至槨室,由漢代至唐、宋,這座墓葬一直都有盜墓者光顧,由此可見,我國曆代的盜墓活動不可謂不猖獗。

為啥史書上都說項羽挖了秦陵,事實到底怎樣,果真如此嗎

以盜墓為營生的人可分為兩類,一是官盜,例如三國時期的曹操及民國時期的孫殿英等,這類人兵強馬壯、光明正大地幹;另外一種便是民盜,以陝西、河南、湖南一帶居多。

數千年來,盜墓在我國已然發展成為歷史悠久的“產業”,其中“洛陽鏟”與“拐釘鑰匙”更是該產業中的代表性工具,無數墓葬的被盜都離不開它們的功勞。可以說,如果不是歷代法律對盜墓活動的嚴懲,使得盜墓者有所顧慮,那些龐大的帝王陵寢有可能都會毀壞殆盡。

為啥史書上都說項羽挖了秦陵,事實到底怎樣,果真如此嗎

那麼歷經兩千多年的秦始皇陵,是否真的完好無損呢?史書上的記錄,更是讓人對此產生疑惑。

尤其是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渭水》,更是對始皇陵的盜掘做出了這樣的描述——

“項羽入關發之,以三十萬人,三十日運作物不能竄,關東盜賊銷槨取銅,牧羊人尋羊燒之,火延九十日不滅。”

項籍焚其宮室營宇,往者鹹見發掘,其後牧兒亡羊,羊入其鑿,牧者持火照球羊,失火燒其藏槨。”——

班固只是說項羽焚燒了地面上宮殿和廟宇,並且前往的人都進行了發掘。後來由於放羊娃放丟了羊,羊跑進了始皇帝的墓穴,牧羊人拿著火把找羊時,失手燒掉了裡面的棺槨。

為啥史書上都說項羽挖了秦陵,事實到底怎樣,果真如此嗎

班固距秦朝滅亡約200年,他對此事的敘述來源於漢臣劉向對漢成帝的諫文。劉向描述此事的目的是為了讓漢成帝躬行節儉,不要在陵寢上大費周章、進行攀比,說白了就是:花那麼多心思和代價建的陵墓會遭人惦記,薄葬反而能獲得美名。諫文多少會代入些個人感情色彩,但即使如此,劉向與班固的文字也極有分寸,只是說項羽

焚其宮室營宇,往者鹹見發掘

,並沒有肯定項羽已經發掘了秦始皇的陵寢。

由此可見,酈道元人為的添加了三十萬人、搬三十天、大火燒了九十天等等,敘述此事頗有些誇張與虛幻。

為啥史書上都說項羽挖了秦陵,事實到底怎樣,果真如此嗎

除了上面說到的兩本典籍,另外提到項羽挖秦始皇陵寢的書就是大名鼎鼎的《史記》了,距秦亡約100多年的司馬遷的用詞更為嚴謹,只是非常客觀的還原了劉邦與項羽戰前的對罵,劉邦當時列舉了項羽的十大罪狀,其中有一條便是“掘始皇帝冢”,這樣政治色彩濃厚的罪狀,是否確有其事,連司馬遷都不敢肯定,因此在他其他涉及陵寢的描述中,再也沒有項羽挖始皇陵的隻言片語。

三本著作的記載出入較大,如果從記載時間的角度來看,顯然司馬遷的《史記》要更站得住腳些。因此,項羽應該光顧過,焚燒過始皇陵,但是否帶領軍隊挖掘過,或挖掘成功就不能斷言了。

為啥史書上都說項羽挖了秦陵,事實到底怎樣,果真如此嗎

現在,據考古學家們的探測,始皇地宮中的水銀含量確實高得異乎尋常,如果地宮中真像史書所載

“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

,那麼它被盜掘的可能性極低,因為水銀具有很強的揮發性,要是真有盜洞,密封性受到破壞,兩千多年的漫長時間裡,早已應該揮發殆盡,怎可能還有異常高的汞含量呢?

由於目前的技術手段還不夠完善,暫時不具備開啟秦陵地宮的條件,更多的謎題只能待到地宮重見天日的時候才能找到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