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玄武門之變”的真實經過:李世民透過瞞天過海之計射殺李建成?逼李淵就範

公元626年,唐武德九年六月初三,大唐的天空,大白天出現了太白金星,李淵聞之大驚失色,唐朝天文官員對此的解釋是將有新君出現,李淵首先就想到了李世民,為此,他招來李世民問訊,而李世民卻藉機遞上密奏,控訴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淫亂後宮之事,震驚之餘的李淵決定次日早上召開由主要大臣參加的高階會議,並要求李世民、李建成和李元吉一同前往,接受問詢,李淵名義上是招他們來詢問,實際上是他在做最後的努力,實在調停不成,他只得選擇丟車保帥,軟禁李世民,逼他就範,對此,李世民也有所察覺。

“玄武門之變”的真實經過:李世民透過瞞天過海之計射殺李建成?逼李淵就範

網路配圖

次日清晨,核心大臣裴寂、蕭瑀、陳叔達、封倫、宇文士及、竇誕、顏師古等人先一步來到宮中,與李淵緊急磋商如何解決讓人頭痛不已的太子與秦王之爭,而從李世民本次密奏看,又短期內無法證實太子、齊王“淫亂後宮”的真憑實據(事實上也很難找到),不論其內容真假如何,但足以說明他們兄弟倆已發展到了勢同水火、無法並存的地步,此時的李淵必須從江山社稷出發,忍痛作出選擇,而“得到太白金星問候”的李世民顯然佔有優勢。針對李淵的召見,李世民也確信李建成和李元吉肯定會如約前來,如果他們兩人託故不來,反倒給人心虛的感覺,李世民真正的意圖並不是要告倒二人,而是在半路將其截殺,李建成在內線的密報下,也獲悉了李世民密奏的大概內容,他隨即將齊王李元吉招至東宮商量對策,李元吉的第一感覺是覺得有問題,憑他對李世民的瞭解,像投訴“淫亂後宮”這種不顧臉面與後果的行為,不符合李世民一慣冷靜縝密的性格,所以,他的意見是不去,先留在東宮靜觀其變。據《資治通鑑》記載:元吉曰:“宜勒宮府兵,託疾不朝,以觀形勢。”

“玄武門之變”的真實經過:李世民透過瞞天過海之計射殺李建成?逼李淵就範

網路配圖

然而正如李世民所預計的那樣,李建成無法、也不敢不參加這次召見,當他看到李世民僅帶十個衛士前往的假象後,覺得李世民勢單力薄,翻不起什麼大浪來,隨即將太子府和齊王府的人馬布置停當後,決定和李元吉入宮見駕,當他們走到臨湖殿時,突然察覺大事不妙,立即催馬瘋狂向東宮方向逃命,《資治通鑑》:乃俱入,趣玄武門。……建成、元吉至臨湖殿,覺變,即跋馬東歸宮府。然而為時已晚,緊隨其後的李世民當機立斷,搭弓射箭,一箭就將李建成射殺,緊接著尉遲敬德領七十名騎兵也迅速趕到,射殺了李元吉,得到訊息的東宮、齊王府兩千餘人馬便在大將馮立、薛萬徹等人帶領下,直奔玄武門,為主公復仇,秦王府大將張公謹獨自一人關閉了城門,將亂兵堵在玄武門外,而駐守於此的“屯營兵”則與東宮、齊王府士兵纏鬥於一起,雙方打的非常激烈,並導致守方的雲麾將軍敬君弘、中郎將呂世衡戰死,這時突然又殺出數百名秦王府的勇士,兩面夾擊,才將東宮與齊王府計程車兵平定,隨後全副武裝的尉遲敬德進宮面見唐高祖李淵,並請後者宣佈讓所有軍隊都聽從李世民的指揮,見形式已定,李淵只得照辦。

“玄武門之變”的真實經過:李世民透過瞞天過海之計射殺李建成?逼李淵就範

網路配圖

然而此次事變也留下諸多疑點:

首先,李世民伏兵於玄武門時,為何異常謹慎的太子、齊王竟沒有察覺,直到走到臨湖殿時才猛然發現情況有變?李世民是如何在太子龐大的眼線下瞞天過海,發動致命一擊的?

第二,李世民共帶十名隨從(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埋伏在玄武門,為何尉遲敬德在追擊李元吉時的騎兵卻多達七十名?

第三,在李建成、李元吉被射殺後,到東宮衛士攻打玄武門之前的這段時間裡,皇宮內發生了什麼?

第四,當東宮士兵攻打玄武門時,為何只有張公謹在獨自關閉城門?李世民這時在哪裡?

第五,當宮門關閉,皇宮內衛兵出不去時,與東宮士兵對打的“屯營兵”又來自哪裡?

第六,很晚才與東宮軍隊激戰的數百名秦王府勇士在事變中究竟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第七,當尉遲敬德全副武裝走到李淵面前時,保護皇帝安全的強大衛隊為何不加阻攔?

“玄武門之變”的真實經過:李世民透過瞞天過海之計射殺李建成?逼李淵就範

網路配圖

要想撥開這層層迷霧,這裡就不得不關注一下一個非常重要的神秘小人物——常何,事變後常何的地位也跟著發生了根本性改變,常何原是中原霸主李密手下的武將,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密被王世充擊敗,歸順大唐,常何作為敗將一員,也隨李密一起降唐,被李淵封為“清義府驃騎將軍”(正四品),《舊唐書職官》:“諸軍驃騎將軍為統軍……統軍正四品下,後改為折衝都尉。”後來,李密在長安混得不如意,就想帶著常何等人一起反唐,常何不願意,流著淚勸說當初的老闆不要冒險,但李密執意不聽,最終瞞著常何發動了兵變,最後兵敗被殺。

“玄武門之變”的真實經過:李世民透過瞞天過海之計射殺李建成?逼李淵就範

網路配圖

李密死後,雖然常何也受到了牽連,但畢竟他沒有參與兵變,還勸說李密不要造反,因此只是被降級處理,改封“車騎將軍”(正五品),《新唐書職官》:“七年,改……車騎將軍為別將。”《舊唐書百官》:“別將正五品上。”後來,李世民在攻打王世充時,常何成為緊隨李世民的“左右驍騎”,雖然地位不是很高,但和李世民關係較為親密,這在唐高宗年前,常何死後,由權臣李義府書寫的常何墓誌銘文可見一斑:“承解衣之厚遇,申繞帳之深誠”,意思是說常何在與李世民共同征戰時,李世民曾脫下自己的衣服披在常何肩上,並在探訪常何于軍營中的帳篷時,親自驗看過營帳四周的設施狀態,諸如防雨、防風之類的工作是否到位,這讓當時的常何受寵若驚、念念不忘,認為自己得到了主公“深誠”的“厚遇”,所以希望自己日後能思圖報效。

“玄武門之變”的真實經過:李世民透過瞞天過海之計射殺李建成?逼李淵就範

網路配圖

那麼,常何在玄武門之變中又擔任何種職務呢?據史書記載: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常何受李世民密令入京,“領北門健兒長上”,《資治通鑑 胡三省注》:長上者,長上宿衛將士也。凡衛兵皆更番迭上;長上者,不番代也。《唐六典》:凡應宿衛者,並從番第,諸衛將軍、中郎將、郎將、……、千牛備身、備身左右、……、長上折衝、果毅應宿衛者,並一日上,兩日下。“北門”即玄武門,“健兒”是指驍勇善戰之人,也就是說,常何當時在玄武門長期擔任戒備、巡邏等武裝衛戍工作的武將,是以常何這樣的身份,他是根本無法做到在玄武門攔住太子、齊王的隨從,只讓二人入宮的目的,不過,常何雖不能“隻手遮天”,但他卻能用數十枚金刀子為李世民買通數十名同樣身份的“北門長上”,這樣一來,當尉遲敬德領七十名騎兵追擊李元吉時,一個關鍵的細節就是騎兵們在不停的以利箭攻擊李元吉,直至將其射落馬下,而這些人符合“北門長上”的典型特徵:配備弓箭、馬匹!這也是為什麼李世民只帶了十名隨從到玄武門,卻憑空多出數十名全副武裝騎兵的原因!常何在其中扮演了暗棋和間諜的角色,在李世民兵變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玄武門之變”的真實經過:李世民透過瞞天過海之計射殺李建成?逼李淵就範

網路配圖

同樣,也是常何及其他被收買的“北門長上”率領玄武門外側左右兩營的“屯營兵”截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護衛隊,這兩營“屯營兵”大約有兩千人左右,屯聚北門,地位舉足輕重,而且最主要的是他們可以公開全副武裝駐守,當然這樣一支隊伍不可能沒有太子、齊王的耳目,也正是李世民在常何的協助下,買通了所有的“北門長上”,透過瞞天過海之計避開了太子、齊王的耳目,此時屯營兵的當值總指揮是雲麾將軍敬君弘、中郎將呂世衡,這兩人並沒有參與密謀,只是見李建成與李元吉已經身死,這兩人也算是失職,死罪難逃,反觀李世民嬴了,他們臨時決定幫助李世民,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活下來甚至加官進爵,因此他們兩人下令屯營兵阻擋了太子及齊王府的復仇大軍,最終兩人全部戰死,除了這部分人,史書中還提到有數百名秦王府的勇士也參加了此次事變,長孫皇后甚至親臨現場鼓舞士氣,《舊唐書後妃傳》:“及難作,太宗在玄武門,方引將士入宮授甲,後親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這些全副武裝的勇士進入皇宮的唯一目的,就是要解除宮城內所有侍衛的武裝,控制住當今皇帝——唐高祖李淵。

“玄武門之變”的真實經過:李世民透過瞞天過海之計射殺李建成?逼李淵就範

網路配圖

李淵到底有多少衛隊,怎麼被控制的?按大唐編制,負責貼身保護皇帝安全的侍衛歸屬於左右備身府,每府有掌御刀的侍衛(稱“千牛備身”)12人,佩御箭侍衛(稱“備身左右”)12人,普通侍衛(稱“備身”)100人,負責儀仗的侍衛(稱“執杖”)150人,兩府侍衛有548人,不過,考慮到侍衛是當一天班,休息兩天的情況,當天左右備身府當值的近身侍衛大約在180人左右,除近身侍衛外,在皇帝所在大殿周圍要害區域還有擔任警戒的外圍衛兵,所以,當玄武門事變發生時,直接保護李淵的兵力應在300~500人之間(當然,皇宮其他地方還有衛兵,但都處於分散狀態),也就是說,圍攻李淵衛隊的秦王府勇士是其2倍左右,此外由於事變突然發生,李淵的衛隊毫無知情,面對突如其來的情況也不是很明瞭,所以屬於倉促迎戰,在雙方都付出極大傷亡後,才將其控制,隨後,尉遲敬德這才全副武裝走向大殿,逼李淵交出兵權,並下旨終結玄武門外太子以及齊王護衛的瘋狂復仇。

“玄武門之變”的真實經過:李世民透過瞞天過海之計射殺李建成?逼李淵就範

網路配圖

李世民之所以在這場事變中成為贏家,很大原因是他抱定了殺身成仁的決心,在他和李建成只能活一人的情況下,什麼兄弟之情、親情都將變得蒼白無力,唯有一拼,如果他不發動政變,那麼等待他的結果將是輕則丟官失勢、慘遭軟禁,重者被殺,而對於尉遲敬德、長孫無忌這幫秦王府的親信,以及以常何為代表的數十名“北門長上”來說,玄武門事變一旦啟動,他們除了拼盡全力取勝外,別無選擇,一旦失敗,他們這幫人都會被處以謀逆大罪,株連九族,而對於臨時起事的屯營將軍敬君弘而言,在當時的局面下,也不容許他保持中立,如果李世民失敗,等待他的將是失職大罪,也是死罪,所以他在常何等人的協助下也只能拼命狙殺死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衛士,最後拼死一搏的李世民只得集中秦王府的死士圍攻李淵衛隊,最終將其控制,然後藉助李淵的授權收拾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殘餘勢力,造成既定事實,李淵只得認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