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三國時期曹操建魏都於許昌,其實早在春秋末期,這裡就是魏國疆土

三國時期曹操建魏都於許昌,其實早在春秋末期,這裡就是魏國疆土

許昌位於河南省中部,古稱許縣,三國時期曹操曾在此建立政權,挾天子以令諸侯,使得此地成為聞名全國的歷史文化名城。但早在許昌建都之前,這裡就曾是春秋時期許國的所在地,最終被戰國七雄中的魏國吞併。

三國時期曹操建魏都於許昌,其實早在春秋末期,這裡就是魏國疆土

周朝初期,許國也是比較出名的諸侯國

據《新唐書 宰相世系表》載“許氏出自姜姓,炎帝裔孫伯夷之後。周武王封其裔孫文叔於許,後以為太嶽之嗣。”也就是說,文叔是太嶽伯夷的後裔,周武王分封諸侯時把他封到許地,在此建立了許國。由於當時文叔的爵位是男爵,按照西周分封制度,管轄的範圍方圓50裡左右,包括今許昌市建安區全部及鄢陵縣西南,還有漯河市臨潁縣北這一廣大區域,成為當時中原地區比較有名的諸侯國。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陽,東周正式建立,春秋戰國亂世的序幕正式拉開。東方的秦國、南方的楚國,中原的宋國,西北方的晉國和西方的秦國,相繼崛起,互相征伐,形成了五霸紛爭的大動盪局面,也使夾在這些強者中間的許國等中小諸侯國深受其害。

三國時期曹操建魏都於許昌,其實早在春秋末期,這裡就是魏國疆土

鄭國曾險些滅亡許國

許國國小兵微,卻地處中原要衝之地,很快被戰火波及。不僅春秋五霸這樣的大霸主,就連鄰近的一些小霸主也對其大加征伐。最初是北方鄰居——鄭國(國都在今河南省新鄭市),鄭國領地逐漸擴張到今天許昌市的長葛、鄢陵後,與許國毗連。周桓王八年(公元前712年)七月,鄭莊公糾合齊、魯兩國討伐許國,並攻佔了其都城。

但由於許國並未犯滅國之罪,鄭、齊、魯等國擔心其他諸侯干涉,只能令許國大夫百里“奉許叔居許東偏”,使鄭國大夫公孫獲率兵居許西偏,暗中控制許國,並監視許國君臣。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697年),鄭國發生內亂,許穆公乘機回到都城,一舉恢復了許國的主權。

三國時期曹操建魏都於許昌,其實早在春秋末期,這裡就是魏國疆土

投靠楚國後,許國連續

6次被迫遷都

在後來的五霸紛爭中,許國始終在強國中間搖擺,齊強時附齊,楚盛時附楚,晉來時歸晉。而齊、楚、晉都往往拿許國開刀,向對手示威。如周惠王二十三年(前654),齊率魯、宋、陳、衛、曹等國討伐鄭國,楚國為了救鄭,就興兵圍許,引齊、魯兵來救許,從而解脫鄭國之圍。據史書上記載統計,在五霸爭戰的120多年間,許國先後被召喚去參加會盟18次,被迫跟隨去討伐他國13次,自己遭到侵伐11次。

公元前576年,不堪其擾的許國向南方的強鄰楚國請求,遷都於葉(今河南省葉縣南),從此完全受楚國的控制。許國附庸於楚國後,國勢衰弱,但在楚與吳的戰爭中,還得隨楚國出兵伐吳,更弄得疲憊不堪。即便如此,依然被楚國多次威逼遷徙,先是遷都到城父(今安徽毫州市東南城父集);僅隔兩年,又遷於賴(今湖北隨縣東北);兩年後,又重新遷回葉;5年後,再遷徙到析的白羽(今河南西峽縣西關外);18年後,到公元前506年,楚又令許遷於容城(今魯山縣南)。

三國時期曹操建魏都於許昌,其實早在春秋末期,這裡就是魏國疆土

許國最終被鄭攻滅,淪為魏國領土

許國經過這樣三番五次的折騰,逐漸國窮財盡,徒有虛名。而原來的老對頭鄭國卻仍舊沒有放過許國,擔心它東山再起,再成後患,必欲徹底滅之而後快。公元前504年,鄭國乘楚國被吳打敗的機會,派大將遊速帥軍伐許。許國已經無力抵禦,國君斯被俘獲,許國遂滅亡。

到了戰國時代,晉國被韓趙魏三家大臣瓜分,鄭國也被韓滅掉,領地被佔領;但原屬許國的領地卻被魏趁火打劫瓜分,成為魏都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的西部屏障。

三國時期曹操建魏都於許昌,其實早在春秋末期,這裡就是魏國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