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張翠緩慢,甘茂著急:韓國有事就是秦國有事

張翠緩慢,甘茂著急:韓國有事就是秦國有事

可能是多年前秦國、韓國聯合攻打楚國,大敗楚軍。楚國趁著秦王新立來複仇。

楚國圍困韓國雍氏達五個月,韓國命令使者向秦國尋求援助,使者的車輛連綿不斷,秦軍沒有出崤山救援。

韓國又命令尚靳出使秦國,對秦昭王說:“韓國對於秦國,無事之時作為屏障,戰爭之時充當先鋒。

現在韓國已經危急,秦軍不出崤山救援,我聽說唇亡齒寒,希望大王周密地考慮。”

尚靳試圖和秦王講道理,先賣慘,再恐嚇。韓國一直給秦國墊背,韓國沒了秦國也不會安穩。

宣太后說:“韓國使者來了很多,只有尚先生的話講得對。”

她為什麼會出場呢?

“今太后擅行不顧。”(《戰國策 范雎至》)秦昭王初期,掌權的是他母親宣太后。

宣太后召見尚靳。宣太后對他說:“我服侍先王的時候,先王把大腿壓在我身上,我會睏乏、疲倦;他把全身壓在我身上,我反而不感到沉重,為什麼呢?因為對我有好處。

現在幫助韓國,如果兵力不足,糧食不多,那麼不足以援救韓國。

解救韓國的危機,每天花費千金,難道不能稍稍給我一些好處嗎?”

有人猜測,司馬遷在《史記 樗裡子甘茂列傳》中甘茂部分未記載尚靳出使秦國一事,就是覺得宣太后言辭中的比喻過於汙穢。

也有人說,這個比喻可能是當時流行之辭,宣太后借來一用,說明壓力與利益的辨證關係。

最直白的意思就是,給好處,立馬派兵救韓;否則,秦國壓力山大,無力救韓。

尚靳回國向韓王彙報,韓王派遣張翠出使。

估計韓王覺得委屈,所以沒有理睬秦太后,重新派人。

張翠聲稱有病,一天只走一個縣。

張翠到達秦國,甘茂說:“韓國危急嗎?您竟然抱病而來。”

如果韓國不危急,為什麼派個病人來?如果韓國危急,您張翠什麼走得那麼慢?甘茂被張翠迷惑了。

張翠說:“韓國還沒有到危急的時刻,不過即將危急了。”

甘茂說:“秦國是大國,君王睿智,韓國危急或緩和沒有不知道的。現在先生說不急迫,可以嗎?”

秦國知道韓國危急,但是秦國沒有找到必須全力以赴援救韓國的理由,所以秦國不急。

張翠說:“韓國危急就會折服而投靠楚國,我哪裡敢來呢?”甘茂說:“您不要再說了。”

張翠緩慢,甘茂著急:韓國有事就是秦國有事

橫則秦帝縱則楚王,韓國投奔楚國,秦國豈不吃虧了?

甘茂入宮對秦王說:“公仲堅持有秦軍的幫助,所以敢於對抗楚國。現在雍氏被圍困而秦軍不出崤山救援,這是放棄韓國。

況且公仲意氣消沉而不理朝政,公叔將會往南使得韓國和楚國聯合。楚國、韓國結合一起,魏國不敢不聽從,這樣楚國用三國圖謀秦國。這樣討伐秦國的局面就形成了。

不知道坐等著被討伐,與討伐他人相比,哪個有利嗎?”

“秦重國知王也。”秦王聰明與否不論,秦國有聰明的大臣。甘茂以為,韓國眼下的麻煩,就是秦國的麻煩。

甘茂非常具體地分析韓國國內政治,以及可能出現的對秦國的負面影響。

秦國不出兵,親秦的公仲會失去權柄,親楚的公叔會掌權;楚國、韓國聯盟,等於楚國、韓國、魏國三國聯盟。

秦國與其被三國侵伐,不如主動出兵攻打楚軍。

秦王說:“好。”終於派出秦軍出崤山救援韓國。

能不出兵嗎?

秦國可以不在意尚靳提及的韓國為秦國的付出,秦國不害怕與楚軍的單打獨鬥。但是秦國無力承擔張翠提示的韓國倒向楚國的後果。秦國援救韓國,就是保護秦國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