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八王之亂的始末,這場內亂導致西晉走向滅亡

八王之亂是西晉時統治階層歷時16年(291年—306年)之久的內亂。

這場權利角逐中核心人物有皇后賈南風和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王。

公元290年(太熙元年),晉武帝司馬炎駕崩後,外戚楊駿為太傅、大都督,掌管朝政。即位的晉惠帝司馬衷痴呆低能,皇后賈南風(即賈后)為了讓自己能掌握政權,於永平元年(291年)與楚王司馬瑋合謀,發兵殺楊駿,而政權卻落在汝南王司馬亮和元老衛瓘手中。

賈后政治野心未能實現,當年六月,又使楚王司馬瑋殺汝南王司馬亮與衛瓘,然後反誣楚王司馬瑋矯詔擅殺大臣,將司馬瑋處死。賈后遂執政,任用賈模、張華、裴頠等人,使天下保持相對安定。

公元299年(元康九年),賈后不顧張華等人的勸阻,以陰謀廢太子司馬遹,次年殺之。統領禁軍的趙王司馬倫聯合齊王司馬冏發兵廢殺賈后、張華等。之後司馬倫掌控了大政。

公元301年(永寧元年),司馬倫廢惠帝自立。司馬倫篡位後,駐守許昌的司馬冏起兵討司馬倫,鎮鄴的成都王司馬穎與鎮守關中的河間王司馬顒舉兵響應。洛陽城中的禁軍將領王輿也起兵反倫,迎惠帝復位,賜死司馬倫。司馬冏以大司馬入京輔政。

八王之亂的始末,這場內亂導致西晉走向滅亡

公元302年(太安元年),司馬顒又從關中起兵討司馬冏,洛陽城中的長沙王司馬乂也舉兵入宮殺司馬冏,政權落入司馬乂手。

公元303年(太安二年),司馬顒、司馬穎合兵討伐司馬乂。司馬顒命都督張方率精兵7萬,自函谷關向洛陽推進;司馬穎調動大軍20餘萬,也渡河南向洛陽。二王的聯軍屢次為司馬乂所敗。次年正月,洛陽城裡的司馬越與部分禁軍合謀,擒司馬乂,將其交給張方,被張方燒死。

司馬穎入洛陽為丞相,但仍回根據地鄴城,以皇太弟身份專政,政治中心一時移到鄴城。司馬越對司馬穎的專政不滿,率領禁軍挾惠帝北上進攻鄴城。蕩陰(今河南湯陰)一戰,被司馬穎擊敗,惠帝被俘入鄴,司馬越逃往自己的封國東海(今山東郯城北)。

與此同時,司馬顒派張方率軍佔領洛陽,接著幷州刺史司馬騰(司馬越弟)與幽州刺史王浚聯兵攻破鄴城,司馬穎與惠帝投奔洛陽,轉赴長安。

公元305年(永興二年),司馬越又從山東起兵進攻關中,擊敗司馬顒。

公元306年(光熙元年),司馬越迎惠帝回洛陽,司馬穎、司馬顒相繼為其所殺,大權落入司馬越手中,八王之亂到此終結。

16年中,參戰諸王相繼敗亡,人民被殺害者眾多,社會經濟嚴重破壞,西晉的力量消耗殆盡,隱伏著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爆發,之後“五胡亂華”,西晉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