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春秋戰國時代,諸侯聯合攻秦共計多少次?戰爭結果都是如何的呢?

天下大亂,起於心亂。隨著周天子的胡作非為,諸侯們也都殺心四起,華夏大地進入了血腥殺戮的大爭之世。原本合力共贏的王室血親、開國功臣的後世子孫,卻屢次爾虞我詐,勾心鬥角。春秋戰國時代的歷史縮影,實際上更像是中國如今“家庭文化”的對映。兄弟和睦以興社稷,親友背離而亡天下!

對於春秋戰國時代的歷史,隻言片語很難闡述清楚。那麼,我們今天來討論一下,春秋戰國時代,諸侯聯合攻秦總共有多少次?戰爭結果都是如何的呢?

春秋戰國時代,諸侯聯合攻秦共計多少次?戰爭結果都是如何的呢?

第一次,秦桓公時代,秦軍背盟欺晉人,霸主合兵討無信。

公元前578年,距離秦穆公施行德政而稱霸西戎,已歷經秦康公和秦共公兩代,正值秦桓公執政時期,此時秦國並未對穆公霸業加以深化推進,甚至已經對昔日輝煌有了些許損耗。而東鄰的晉國,經過晉文公霸主中原之後,朝堂人才輩出,霸業如日中天。之前,秦桓公和晉厲公結盟,睥睨天下。不久秦國背棄合約,與翟國合謀攻擊晉國。晉悼公繼位後,立即宣佈與秦國絕交,並以霸主之名率齊、魯、宋、衛、鄭、曹、邾、滕等諸侯國討伐秦國。《史記 秦本紀》記載,二十六年,晉率諸侯伐秦,秦軍敗走,追至涇而還。秦國或許連晉國都無力抵禦,面對陣容強大的諸侯聯軍,毫無防備的秦軍節節敗退。春秋時代講信義,諸侯征討,懲罰不義的國家。然而,在這個禮崩樂壞的時代,“義為何物”?因此,社會進入了一種混亂不堪的局面。

第二次,秦景公時代,秦人救鄭敗強晉,諸侯聯軍鳴不平。

公元前559年,擁有先秦時代超級豪華墓葬,“秦公一號大墓”的秦景公掌握秦國大權。此時的社會形式是“霸主中原,非晉即楚”。於是,夾在兩強之間的鄭國,時常會因為兩強爭霸而遭受戰火侵襲。適時,鄭國犯宋,盟主晉國發兵援宋。如果鄭國倒向晉國,從戰略意義上講,楚國將面臨巨大威脅。於是,害怕力量不足,攻伐失利的楚國在交戰前,先向西方盟友秦國借兵。晉楚因鄭國交戰過程中,秦國趁晉國主力南下,國內空虛之機,偷襲晉國,在櫟地大敗晉軍。晉國為了報櫟之戰大敗之仇,再次聯合齊、魯、宋、衛、鄭、曹、呂、邾、滕、薛、杞、倪等諸侯征討秦國。《史記 秦本紀》記載,十八年,晉悼公強,數會諸侯,率以伐秦,敗秦軍。秦軍走,晉兵追之,遂渡涇,至棫林而還。這次,秦國在汲取了桓公兵敗的條件下,未與強大的諸侯聯軍正面交鋒,而是且戰且退,一路退至涇水上游。聯軍到達涇水後卻因不肯渡河而四散退軍。此戰,諸侯勞師動眾,無果而終。故而,秦國亦未遭重。此後,直至戰國伊始,再無諸侯合軍攻秦。

春秋戰國時代,諸侯聯合攻秦共計多少次?戰爭結果都是如何的呢?

第三次,惠文王時代,東出稱王蝕三晉,六國合縱謀攻秦。

公元前318年,歷經孝公圖治,商鞅變法,秦國實力大增,秦人東出之心日盛。秦惠文王繼位不久,就欲與韓、魏兩國互盟稱王。最終,如願稱王並改元紀年。之後,秦國多次向三晉用兵,佔領魏國的曲沃和平周,韓國的鄢陵,以及義渠的鬱郅。秦國的擴張,使得諸侯心生恐懼。密謀之後,在魏相公孫衍的主持下,推舉楚王熊槐為合縱長攻打秦國,並說服義渠趁亂偷襲。《史記 秦本紀》記載,七年,樂池相秦。韓、趙、魏、燕、齊帥匈奴共攻秦。秦使庶長疾與戰修魚,虜其將申差,敗趙公子渴、韓太子奐,斬首八萬二千。此處記載,合縱之國,齊國和楚國有出入,先暫且不做詳細考證,重點言及此次戰況。結果,因為燕國距秦甚遠,而無論齊、楚,都與秦實力相當。故而,在燕、楚(或者齊)消極備戰中,合縱只剩韓、魏、趙三國。聚人聚力,離兵離心。在分崩離析中,合縱聯軍大敗。這使得秦國的吞亡之心更加堅定。

第四次,昭襄王時代,滅戎平蜀再東進,孟嘗憂心阻前行。

公元前296年,秦國先征服義渠,再平定巴、蜀。然後,再次向三晉用兵。天下皆知強秦的孤狼之心。趁著秦軍久戰疲憊,齊國的孟嘗君聯絡韓、魏欲阻止秦軍東進。《史記 秦本紀》記載,十一年,齊、韓、魏、趙、宋、中山五國共攻秦,至鹽氏而還。秦與韓、魏河北及封陵以和。根據上述《史記》記載,聯軍為六國。不做考究。此戰,據說從公元前298年開始,歷經三年苦戰,於公元前296年聯軍攻入函谷關。秦國被迫割地求和,以圖緩和。

第五次,昭襄王時代,戰神白起立軍功,韓魏集結抗徵東。

公元前293年,恢復元氣的秦國以左更白起為將,殘食三晉。《史記 秦本紀》記載,十四年,左更白起攻韓、魏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虜公孫喜,拔五城。這一戰,秦軍主將白起指揮秦軍以少勝多,一戰成名。至此,韓、魏兩國這山東諸侯阻擋賴以阻擋秦軍的西大門門戶大開,兩國亦形同於肉,開始任人宰割。

春秋戰國時代,諸侯聯合攻秦共計多少次?戰爭結果都是如何的呢?

第六次,昭襄王時代,強秦欲取大梁城,燕趙救魏共圖存。

公元前283年,秦軍攻取魏國多處城池,大軍逼近魏國都城大梁。《史記 秦本紀》記載,秦取魏安城,至大梁,燕、趙救之,秦軍去。形勢危急之下,燕、趙深知唇亡齒寒之理。故,發兵救援,秦軍亦久戰疲憊,隨即趁勢退軍。

第七次,昭襄王時代,秦嬴入周問九鼎,西周合縱守乾坤。

公元前256年,秦國以西周公國參與諸侯合縱攻秦為由,派遣將軍嬴摎欲滅周王室。情急之下,西周君號召諸侯勤王伐秦,護衛周天下。《史記 秦本紀》記載,五十一年,西周君背秦,與諸侯約從,將天下銳兵出伊闕攻秦,令秦毋得通陽城。於是秦使將軍摎攻西周。西周君走來自歸,頓首受罪,盡獻其邑三十六城,口三萬。周室衰微,無利可圖。諸侯國豈會以身犯險?最終在獨木難支的境遇中,周王室獻鼎亡國。至此,天下再無周矣!

春秋戰國時代,諸侯聯合攻秦共計多少次?戰爭結果都是如何的呢?

第八次,莊襄王時代,欲吞二週諸侯懼,東周合謀保五宗。

公元前249年,彼時,周赧王駕崩,東周惠公代稱天子,試圖合諸侯以興周室。《史記 秦本紀》記載,莊襄王元年,東周君與諸侯謀秦,秦使相國呂不韋誅之,盡入其國。王道中落,怎遇賢臣?哪個諸侯國肯為維護周王權而鬥爭?因此,東周國終不免滅國之運。

第九次,莊襄王時代,將軍連捷取諸城,信陵統帥傷強秦。

公元前247年,秦國的擴張之勢已經如日中天。將軍蒙驁、王齕連戰連捷,取城無數。再不阻截,日後只恐無力迴天。於是信陵君魏無忌統領諸侯聯軍大戰秦軍。《史記 秦本紀》記載,莊襄王三年四月,魏將無忌率五國兵擊秦,秦卻於河外。蒙驁敗,解而去。久違的失敗讓秦軍猝不及防,於是秦軍死守函谷,閉關不出,諸侯聯軍自行散去。然而,此次戰敗並未動搖秦國根本。這一次,或許只是諸侯合縱伐秦行為的迴光返照。

上述材料主要依據《史記 秦本紀》記載合計共九次攻伐。再加上《史記 始皇本紀》記載補充一次攻伐。

第十次,始皇稱帝前,中原逐鹿誓一統,天下諸侯皆歸秦。

公元前241年,諸侯聯軍發動了最後一次合縱攻秦。《史記 秦始皇本紀》記載,六年,韓、魏、趙、衛、楚共擊秦,取壽陵。秦出兵,五國兵罷。然而,奈何實力懸殊太大,交戰即敗,諸侯們只好就此作罷。至此,大秦帝國的戰車沿著秦直道一路奔向天下一統的終點!

據傳說,可能還有一次,即

公元前287年,秦昭襄王時代,由於秦昭襄王為了宣揚秦國的強大實力,不滿與諸侯平等稱王,於是自稱“西帝”,尊稱齊湣王為“東帝”。中原諸侯恐兩強相合,以分天下。

故蘇秦、李兌合縱攻秦。《史記 蘇秦列傳》記載,“蘇秦既約六國從親,歸趙,趙肅侯封為武安君,乃投從約書於秦。秦兵不敢闚函谷關十五年。”然而,遍閱《史記》全書,本紀和世家皆未有關於此戰的詳細紀年。那麼,我們亦不對此做考究,既然有傳,自當記錄。

總而言之,諸侯攻秦之戰共計11次,以8敗3勝傳聞於世。

華夏源於炎黃,秦人亦在其列。然而,秦人功在虞舜,而興於殷商。隱於天子,而盛於後世。

自非子養馬,至襄公開國,到穆公稱霸,再到孝公圖治,及至惠文、昭襄稱王東出,終於由始皇一統天下。老秦人世世代代篳路藍縷,艱苦奮鬥,歷經千百年的風風雨雨。

曾經風華已作古,

天下終留功業人。

王侯將相永不定,

家齊國興總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