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面對瓦剌韃靼,永樂帝也曾慘遭失敗,明英宗或許敗得不冤

洪武朝八次北征最後一次是1396年,過了11年因為朱棣使臣出使蒙古被殺,永樂八年第一次北征韃靼阿魯臺,是由第一功臣淇國公邱福,加上武城侯王聰、同安侯火真、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遠五人帥軍北征。這裡邱福是太子太師掌管京營,他帶的騎兵就是京營騎兵。鄭信是大同總兵,其他幾人是宣府,遼東總兵都是帶本部騎兵跟邱福京營騎兵匯合然後北進。

面對瓦剌韃靼,永樂帝也曾慘遭失敗,明英宗或許敗得不冤

一戰就被韃靼阿魯臺團滅,這裡就能看出明軍精銳戰鬥力並不強。永樂後面幾次親征都是二十萬軍隊二十萬民夫出征,毫無機動性。特別是永樂二十年三月第三次北征,三月初北京出發幾天後走到雞鳴驛聽說阿魯臺攻克興和殺都指揮使,然後整個軍隊在宣府待到五月端午節以後,前兩次北征都是北京出發十多天走到興和然後閱兵,再然後就北進了。這隻能說明永樂對分裂內戰的蒙古部落是越打越謹慎了,這恰恰因為明軍戰鬥力不行。

面對瓦剌韃靼,永樂帝也曾慘遭失敗,明英宗或許敗得不冤

明英宗在土木堡敗了,問題是土木堡換成宣德、永樂一樣完蛋。永樂八年第一功臣淇國公邱福加上四個侯爵北征阿魯臺,結果被團滅。這時候韃靼阿魯臺還在與也先的爺爺,瓦剌馬哈木開戰。第一次永樂北征才三年就封阿魯臺寧和王,永樂二十年三月第三次北征是二十萬民夫加上二十萬軍隊出征,結果走到雞鳴驛聽說阿魯臺攻克興和殺都指揮使王祥,永樂竟然不敢北進在河北待到端午節以後。土木堡離雞鳴驛不遠,永樂二十年第三次北征要打阿魯臺跟第二次一樣,三月初北京出發幾天走到雞鳴驛,然後聽到阿魯臺攻克興和殺都指揮使,然後永樂慫了,幾十萬人在宣府地盤待到五月端午以後才去內蒙。土木堡就是大同萬全延慶居庸關一線的一個駐軍堡壘,這是最短路線。

面對瓦剌韃靼,永樂帝也曾慘遭失敗,明英宗或許敗得不冤

明英宗北上軍隊才十來萬比永樂少一半,永樂打一個韃靼阿魯臺都要動用民夫二十萬軍隊同樣兵力,而也先這時候可是吞併了韃靼的瓦剌,而且先消滅斷後的吳克忠的韃軍,然後消滅成國公朱勇四萬人京軍精銳,最後才在土木堡追上明英宗然後殲滅。在這之前,大同參將吳浩,大同總督宋瑛、駙馬都尉井源、總兵官朱冕全都在大同附近戰死,石亨跑路成功。

面對瓦剌韃靼,永樂帝也曾慘遭失敗,明英宗或許敗得不冤

這些人都是猛將手下都是明軍精銳,都是野戰團滅,而蒙古人根本不用休整就能繼續作戰。這是真正的戰鬥力差距,換誰來指揮都沒戲。吳克忠,朱勇都是勇將,手下軍隊都是明軍精銳,但是打不過蒙古人所以沒用。也先能先消滅殿後的韃軍騎兵吳克忠部,這是明軍精銳。然後團滅成國公朱勇四萬精銳京軍,之後可以繼續進兵在北京邊上追上明英宗。

面對瓦剌韃靼,永樂帝也曾慘遭失敗,明英宗或許敗得不冤

土木堡之戰,明英宗團滅根本原因是明軍戰鬥力太菜,土木堡之前,明軍精銳,殿後阻擊的韃軍吳克忠部,還有來增援的4萬京軍成國公朱勇都被團滅。然後蒙古人才在離北京延慶幾十公里的河北懷來,土木堡追上明英宗然後團滅。

這裡蒙古人深入河北腹地連續打了兩個野戰殲滅戰,團滅了當時明軍最能打的騎兵韃軍,和京軍主力,然後在沒有休整情況下繼續追擊全殲明英宗。也先根本沒有南下意圖,抓了明英宗馬上待他北上去威懾蒙古各部為他篡位做準備。所以明朝才有了兩個月時間,把京畿河北山西遼東能調動的二十多萬人調入北京防禦。以當時統一瓦剌韃靼的也先的實力。永樂皇帝都不敢主動出擊,明英宗也不過是背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