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南朝齊與梁同宗同姓,為何國號卻發生了改變

為了給自身正統尋求合適的法理依據,古代政權的創立者經常會“尋根問祖”。正如《三十六計》第十四計“借屍還魂”按語所云:“換代之際,紛立亡國之後者,固借屍還魂之意也。”意思是說,王朝更替、政權嬗代之際,總有人願意抬出某位“莫須有”的祖先,以表示自身上位的名正言順。

且不提曹操自詡為曹參之後、李唐王室追老子李耳為先祖,就連陳勝也知道:打著項燕名義行事,才更易得到楚人擁戴。但少年英明的梁武帝蕭衍,卻偏偏反其道而行之:

儘管南朝梁與齊同宗同姓,可蕭衍在登基後,非但沒有繼承蕭氏之“齊”,反而將國號改為了“梁”。

那麼,蕭衍為何不借助齊朝名義來鞏固自身政權呢?

南朝齊與梁同宗同姓,為何國號卻發生了改變

上圖_ 《梁書》是唐初姚察、姚思廉撰紀傳體史書

一、蕭衍的稱帝道路

梁武帝名蕭衍,出身於蘭陵蕭氏。根據《梁書》與《南齊書》的記載,齊梁二朝皆為西漢名相蕭何之後(實為攀附,可信度不高)。《梁書·武帝紀》雲:“道賜生皇考諱順之,齊高帝族弟也。”梁武帝蕭衍之父蕭順之與齊高帝蕭道成,都是蕭整玄孫,二人是剛出五服的族兄弟。

由此可見,蕭衍在覆滅齊朝後,可以用蕭氏宗親的名義延續齊朝國祚,並不需要更改國號。但蕭衍的稱帝道路,卻沿襲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最為流行的禪讓制,於是他直接沿用了稱帝前的封號——梁。

南朝齊與梁同宗同姓,為何國號卻發生了改變

上圖_ 《資治通鑑》(常簡作《通鑑》),是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

胡三省注《資治通鑑·梁紀一》說:“齊宣德太后詔蕭衍自建安郡公進爵梁公,衍志也。尋進爵為王,尋受齊禪,國因號曰梁。”蕭衍進梁公、加九錫之禮,又封梁王。因此,他接受齊和帝蕭寶融禪位後,可以“名正言順”登基稱帝,沿襲“梁”之國號。

不過,蕭衍繼承自己的“封號”建立梁朝,看似無從更改,實則卻是他本人的選擇。胡三省所云“衍志也”,即指宣德太后所詔之“梁”,乃遵循蕭衍之意。參見於《南史·梁武帝紀》:“宣德皇后令追廢涪陵王為東昏侯,授帝中書監、大司馬、錄尚書、驃騎大將軍、都督……黃鉞、侍中、征討諸軍事並如故。”

蕭衍借宣德太后之詔進封梁公,與司馬氏假借郭太后詔令擅廢曹芳、弒殺曹髦二事如出一轍。“吉祥物”太后所詔,確係蕭衍所願。看來,蕭衍早有再造乾坤之意,而他之所以如此,蓋因南齊蕭氏早已聲名狼藉。

南朝齊與梁同宗同姓,為何國號卻發生了改變

上圖_ 齊高帝蕭道成(427年—482年4月11日),字紹伯,小字鬥將,南朝齊開國皇帝

二、南齊的自取滅亡

齊高帝、齊武帝在位期間,政局較為穩定、清明,一度出現過“永明之治”。然蕭鸞奪取帝位後,因猜忌之心日益嚴重,遂對高帝、武帝子孫及宗室、功勳進行殘酷殺戮。蕭鸞臨終前,又云“做事不可在人後”,以致於其子蕭寶卷(東昏侯)繼位後,仍是濫殺朝臣,引起民憤。

於是乎,在蕭鸞、蕭寶卷父子在位期間,南齊王室的風評與日俱下。再加上蕭誕、蕭湛、蕭毅等人的接連遇害,讓不少功勳、宗室人人自危,“多不自安”。在此情形之下,始安王蕭遙光、江州刺史陳顯達、平西將軍崔慧景等人相繼起兵作亂,南齊王朝的穩定政局,也因此陷入了四處平叛的泥沼中。

南朝齊與梁同宗同姓,為何國號卻發生了改變

上圖_ 南齊(479年~502年),是南北朝時期南朝的第二個朝代

永元二年(500年),蕭衍之兄蕭懿為蕭寶卷賜死,其弟蕭融亦同時遇害。蕭衍悲痛之餘,也藉此機會起兵,在雍州軍事集團與荊州士民的支援下,蕭衍終究取得王鼎。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從龍功臣中,除了蕭衍舊部與流民首領外,來自荊、雍一帶的次等士族反而佔據主要力量;反觀王謝等高門士族,卻鮮少參與此事。

這便意味著,以武勇起家的蕭衍,並不受高門士族看重。這種現象絕非偶然:昔年會稽太守王敬則起兵,欲與女婿謝眺勾連,結果謝眺回頭便向齊明帝告發了此事。王敬則兵敗後,謝眺因功升任尚書吏部郎。此事,足見王謝高門以利為先的處事原則。

須知,蘭陵蕭氏後來雖與王、謝、袁三姓齊名,但它主要是靠齊梁兩朝的帝胄之身;在蕭衍起兵之初,南齊王室名聲欠佳,而他自己也是以勇武發家,故而高門士族不對他進行“投資”,倒也理所當然。這正是蕭衍直接從雍州出兵,並未策反京都朝臣的主要原因。

南朝齊與梁同宗同姓,為何國號卻發生了改變

上圖_ 梁武帝蕭衍(464年—549年6月12日 ),字叔達

綜上,不難總結出蕭衍更改國號的主要原因:

一來,蕭鸞與蕭寶卷這對“奇葩”父子濫殺無辜、倒行逆施,此舉不僅引起諸多朝臣的不滿,也嚴重影響到了南齊蕭氏的名聲。

二來,高門士族的冷眼旁觀,讓蕭衍生出了另起爐灶的打算。他得雍、荊次等士族幫助,方才透過武力建立新朝;彼時,蕭衍若要與前朝蕭氏區分開來,自然要培養自己的班底。

話說回來,梁武帝這個開國皇帝,也比齊x帝更加威風。雖說一筆寫不出兩個“蕭”字來,但蕭衍之父蕭順之既然與齊高帝蕭道成是同輩關係,那蕭衍若延續齊國國祚,他又該排在誰的世系之後呢?

南朝齊與梁同宗同姓,為何國號卻發生了改變

上圖_ 梁朝(南朝梁)版圖

三、為什麼選“梁”這個國號?

言至於此,還有一個問題需要探討:蕭衍為何要選擇“梁”字作為國號?

據《南史·陶弘景列傳》記載:“齊末為歌曰:‘水醜木’為‘梁’字。及梁武兵至新林,遣弟子戴猛之假道奉表。及聞議禪代,弘景援引圖讖,數處皆成‘梁’字,令弟子進之。”

這裡解釋了“梁”字的來源。蕭衍受封之際,“未知建國之號”,道教大師陶弘景借流傳“讖語”為其獻上“梁”字。蕭衍雖以“菩薩皇帝”而聞名後世,但其家世也向來信仰道教,是以他對“梁”字欣然採納。這也符合了國號選取的一個原則:應讖。值得一提的是,齊朝國號的選擇,也是應了“金刀利刃齊刈之”的讖語。

南朝齊與梁同宗同姓,為何國號卻發生了改變

上圖_ 蕭衍捨身同泰寺圖

此外,胡阿祥教授還有另一種解釋:“梁”為“用木跨水”的橋,可引申為“延伸”之意。蕭衍雖覆齊建梁,但蘭陵蕭氏仍為一家,說明梁朝還有“延續齊朝”的意思,此之謂“今日雖是革代,情同一家”。

作者:瀛洲海客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

〔1〕姚察、姚思廉撰《梁書》;蕭子顯撰《南齊書》;李延壽撰《南史》;司馬光撰、胡三省注《資治通鑑音注》

〔2〕胡阿祥 《吾國與吾名:中國曆代國號與古今名稱研究》

〔3〕李天石 《蕭衍覆齊建梁考論》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