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為什麼那麼多安國定邦的能臣甘為劉邦所用?

為什麼那麼多安國定邦的能臣甘為劉邦所用?

結合司馬遷在其所著《史記》中對劉邦的介紹可知,劉邦在四十多還未成家,整天與酒色相伴,後來做了個泗水亭長,覺得吃上皇糧了,高興地不得了。偶然一次機會,看到秦始皇巡遊的陣勢後受到很大刺激,不由感嘆:這才是爺們兒應該追求的生活!對於當時的屌絲劉邦來說,我們只能將其看做是一句吐槽罷了。

為什麼那麼多安國定邦的能臣甘為劉邦所用?

在劉邦四十七歲時,由於工作失誤將囚犯放走了,無奈之下只好被逼成為土匪,出於對劉邦所率草寇的忌憚,朝廷發出了招安令,誰知沛縣縣令突然反悔欲殺劉邦,出於自保,劉邦便殺了沛縣縣令,自此走上不歸路。或許是形勢使然,被解放的沛縣人民由於長期受秦朝暴虐統治而苦不堪言,便紛紛加入劉邦的隊伍,不多久,部隊竟然有了三千人之多。所謂群龍不能無首,於是以蕭何為首的中層管理者便極力推薦劉邦做領頭人。這一段史書上也有記載,大概意思是說劉邦本來不想做領導,怎奈大家不依,只好勉為其難。有相關學者覺得劉邦說這話有點太套路了,其實不然,在當時的隊伍中,著實有很多人的能力在劉邦之上,如蕭何、曹參等,但是他們都沒有這個膽量,因為做這種創業公司的老闆風險太大,公司的主營業務只有一項——造反,一旦失敗,不僅僅是自己人頭不保,還會株連九族,從這個意義上說,劉邦被眾人擁護做領導,是有一定被利用的成分在裡面。

為什麼那麼多安國定邦的能臣甘為劉邦所用?

劉邦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在學習力方面很強,能夠虛心接受提出的意見,這一點是作為公司領導必備的素質。直到後來他的公司逐漸變強,蕭何都是他的好管家,兩人之間的信任度是很高的,這也是蕭何長期跟隨劉邦的原因。在消滅秦國後,項羽分封天下,將劉邦安排到了一塊土地極為貧瘠的地方,但是劉邦並未發出任何牢騷,他燒掉棧道來自保,向項羽證明自己沒有與他抗衡的意思,所率部下也覺著跟著這樣的領導沒有什麼好未來,於是紛紛辭職去了其他公司。這是準備另謀高就的韓信被蕭何追了回來,引薦給劉邦,做了大將軍,而韓信為了實現自己的抱負,對當下的局勢做了分析,尤其將項羽的弱點和劉邦的優點進行了比較,這下讓劉邦的自信心爆棚,好像被打了雞血一樣,決心要與項羽一決雌雄。

為什麼那麼多安國定邦的能臣甘為劉邦所用?

韓信大將軍也確實沒有辜負劉邦的期望,取得了很多戰役的勝利,也成為劉邦楚漢爭霸的一把利器,幫助劉邦消滅了項羽。試想韓信為什麼會選擇支援在各方面實力都不如項羽的劉邦陣營?在老梁看來是因為劉邦給了韓信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而韓信也知道只有在劉邦這裡才能得到重用,真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再說張良,他本是韓國有識之士,家庭環境也比較優越,在學識方面也很淵博,他為什麼甘願到草根出身的劉氏集團上班呢?劉總對張良的評價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張良認為劉邦的那種一點就通的理解力和善於把握戰機的能力都是上天所賜,這也是古人看人用人的理念。其實早在項羽分封天下後張良就離開劉邦回到故鄉輔佐韓王,但是項羽隨即將韓王及其家屬全部殺死,使得張良的復國夢徹底破滅,也更加堅定了張良加入劉邦陣營徹底消滅項羽的決心。

在老梁看來,劉邦出身雖然比較低,但是在打江山過程中改掉了"好酒及色"的缺點。他治理的軍隊軍紀嚴明,所過之處不準士兵燒殺搶掠,幫助老百姓重修水利,恢復生產。進入關中,與老百姓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者抵罪。劉邦的軍隊就是依靠"約法三章"戰勝了項羽的軍隊。

而司馬遷之所以會在史記上對劉邦做出好酒色的評判,多數是因為他受了劉徹的宮刑,造此奇恥大辱,心中難免生恨,對老劉家心存不滿,在字裡行間對劉邦充滿著貶低之意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倘若劉邦真實一個無能之人,又怎會讓那麼多具有安邦定國之才的人甘為其用?韓信有句話,一言中的:“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 ”。能“馭人”才是真正的能人,是稱職的好領導!楚漢相爭,鴻溝為界,劉邦正面直接抗擊項羽親自率領的楚軍主力而立於不敗之地,足以說明其軍事上絕非庸才!

劉邦曾經是土匪山賊,不過那都是形勢所迫,試問哪個男兒不貪財好色野心大,難的是能夠在大是大非面前懸崖勒馬,懂得知足。這一點上劉邦確實做得很到位,所以作為領導不僅要學會自律,還要懂得馭人之術,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優秀的人為其所用。

為什麼那麼多安國定邦的能臣甘為劉邦所用?

劉邦的經歷放在現在依然有很好的借鑑價值,尤其是在這個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時代,作為創業者,作為領導,不僅要學劉邦那種屢敗屢戰敢於拼搏的精神,還要善於打造團隊,讓跟隨自己打拼江山的員工看到希望,讓他們幸福地做一件事,,不要讓苦苦為你打拼的人寒心。只有大家的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這樣走出的路才更堅實,只有團隊的支援和鼓勵才能讓創業之路不孤單,一輩子、一群人、一件事、一條路,不失為人生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