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司馬懿子孫皆為人中翹楚,諸葛亮子孫都是庸才”這麼說對嗎?

很多地方都掛著“寧靜致遠”的書法作品,其實它的原句是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出自諸葛亮的《誡子書》。人們常說“虎父無犬子”,可是被諸葛亮悉心培養的兒子在蜀漢後期卻好像沒有什麼作為,甚至有人說,諸葛亮的兒子是庸才,事實真是這樣嗎?

“司馬懿子孫皆為人中翹楚,諸葛亮子孫都是庸才”這麼說對嗎?

諸葛亮有兩個兒子,長子諸葛喬和次子諸葛瞻。其中,諸葛喬並不是諸葛亮的親生兒子,他其實是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的次子,諸葛亮因為沒有子嗣,就向兄長諸葛瑾請求,把孩子過繼給自己。諸葛喬成為諸葛亮的義子後不久,諸葛亮就有了親生骨肉,也就是諸葛瞻。

諸葛喬雖然只是義子,但還是得到了諸葛亮的認真栽培。諸葛亮讓他當了駙馬都尉,並帶他到漢中,讓他

“督五六百兵,與諸子弟傳於谷中。”

除此之外,還經常給他的生父諸葛瑾寫信匯報他的近況。遺憾的是,建興元年(223),諸葛喬不幸病篤,他的孩子諸葛攀官至行護軍翊武將軍,不過諸葛瑾的孩子諸葛恪死後,諸葛瑾這一脈沒了後代,於是諸葛攀又變回了諸葛瑾的孫子,不過他也英年早逝。

“司馬懿子孫皆為人中翹楚,諸葛亮子孫都是庸才”這麼說對嗎?

諸葛瞻是諸葛亮的親生兒子,諸葛亮曾在給諸葛瑾的書信裡說他:

“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

他從小就才智過人,不過諸葛亮認為他難成大器。蜀地的人們都愛戴諸葛亮,於是愛屋及烏,每當朝廷有明智的政策,百姓們就口口相傳:

“葛侯之所為也。”

把功勞都加到諸葛瞻的身上。所以陳壽評價諸葛瞻為

“美聲溢譽,有過其實。”

到了鄧艾偷渡陰平道,拿下江油,向成都進發時,諸葛瞻正鎮守涪城。他接到傳令報告後,立刻整頓兵馬,在綿竹列陣等待鄧艾。大戰前夕,鄧艾派來使者,許諾諸葛瞻如果投降,就能被封為琅琊王。面對王位的誘惑,諸葛瞻不為所動,而是怒斬來使,誓要與蜀漢共存亡。

“司馬懿子孫皆為人中翹楚,諸葛亮子孫都是庸才”這麼說對嗎?

交戰剛開始,諸葛瞻成功阻擋了鄧艾軍的幾次進攻。不過,當鄧艾大罵將領,並以死命令要挾後,鄧艾大軍一鼓作氣,將諸葛瞻帶領的守軍擊潰,諸葛瞻也死在沙場。諸葛瞻的長子諸葛尚眼見敗局已定,悲痛地說:

“父子荷國重恩,不早斬黃皓,以致傾敗,用生何為!”

說完,便衝進敵陣,慷慨赴死,何其壯烈。他的小兒子諸葛京則隨著劉禪去了洛陽不提。

後人幹寶評論諸葛瞻說:

“瞻雖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敵,而能外不負國,內不改父之志,忠孝存焉。”

他雖然沒有父親那樣殊絕於人的才智,沒有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但他沒有背叛國家,沒有辜負君王,貫徹了父親的志向,盡忠盡孝,已經十分難能可貴了。

有人說諸葛瞻是庸才,他確實沒有超凡的才能,但他仍然是位重臣良將。諸葛亮並沒有教給兒子太多韜略,但告訴了他該怎麼做人,而諸葛瞻雖然稍顯平庸,但品行高潔,值得稱頌。而諸葛亮之孫諸葛尚也深受爺爺、父親的影響,忠君愛國並壯烈捐軀,可以說,諸葛亮這一脈祖孫三人,都足以讓後世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