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朱元璋給明朝挖了三個坑,朱允炆跳了兩個,另一個明朝的皇帝都跳了進去

朱元璋給明朝挖了三個坑,朱允炆跳了兩個,另一個明朝的皇帝都跳了進去

朱元璋挖了三大坑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當過乞丐,也當過和尚,絕對是草根逆襲的典範。但他給明朝挖了三個大坑,朱允炆跳了兩個,而另一個坑,明朝的皇帝都跳了進去。

朱元璋給明朝挖了三個坑,朱允炆跳了兩個,另一個明朝的皇帝都跳了進去

朱元璋職業

朱元璋給明朝挖的第一大坑就是開歷史倒車,搞分封制。

當然,朱元璋這樣做有自己的考慮。當時明朝的都城在今天的南京,而北元勢力還盤踞在蒙古一帶,對大明朝有很大的威脅,需要有人鎮守邊關。

歷史上鎮守邊關的將領造反的例子太多了,交給外人實在是不放心,朱元璋想來想去,還得是自己的兒子靠譜。

除了太子朱標,朱元璋把自己的兒子全部封了藩王,一旦成年,就派他們就藩,替國家鎮守邊疆。

朱元璋還是考慮到自己的兒子可能會造反,只給藩王軍權,不給轄地的治權,而且每個藩王的實力都不足以與朝廷相抗衡,又有一定的對外作戰能力。

當時的太子朱標,在眾多兄弟中比較有威信,能力也還不錯,控制局面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

這樣看來,朱元璋的安排似乎還算妥當。

但讓朱元璋萬萬沒想到的是,他最喜歡的太子朱標死在他前頭,老年失子的他悲痛不已,愛屋及烏,根本沒有從國家大局考慮,不顧一切的將皇位傳給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

朱允炆在他的那些叔叔眼裡簡直就是個小屁孩兒,朱元璋活著的時候不會把他怎麼著,但老朱一蹬腿兒,他這些腿壯脖子粗的叔叔們服他管那才算是見了鬼。

於是,就有了後來建文朝的削藩和朱棣的造反,最後朱允炆還是把龍椅給整丟了。

因此,分封制是朱元璋給大明朝挖的第一大坑,這個坑讓他的孫子朱允炆跳了下去。

為了給子孫後代留下一個穩固的江山,朱元璋又把明朝的開國功臣殺了個精光,尤其是對驕兵悍將的屠殺,是他給朱允炆挖的又一大坑。

這些跟朱元璋一塊兒打江山的夥伴兒,開國後除了分享他的權力,貌似也沒什麼鳥用。

最關鍵的是,這些人還會給他的大明江山找麻煩。

朱元璋活著的時候,這些驕兵悍將翻不起什麼大浪,一旦他嗝屁兒了,他那些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子孫們,哪還是這幫爺的對手。

朱元璋有句名言叫“金樽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大致意思就是喝酒的時候哥倆好得可以穿一條褲子,但是宰你的時候那也是沒得商量。

明初最著名的洪武四大案,朱元璋一口氣就砍了十多萬人,其中絕大部分人是受牽連的。

朱元璋給明朝挖了三個坑,朱允炆跳了兩個,另一個明朝的皇帝都跳了進去

洪武大案

朱元璋不知道這些人是被冤枉的嗎?當然知道,只不過是想砍人,找個藉口而已。

除了善於守家的耿炳文外,明初能征善戰的武將,如藍玉、周德興、馮勝、傅友德等人,通通被朱元璋砍了頭。

到後來,蒙古人犯邊的時候,名將如雲的大明朝居然找不出一個像樣的將軍統兵。

朱元璋留下善於防守的耿炳文這根獨苗,就是為了保證孫子朱允炆遇到外敵入侵時能夠抵擋一陣子,為各地勤王援軍爭取時間。

朱元璋可能想到了自己的兒子會搶孫子朱允炆的江山,但他沒想到的是,他給朱允炆留下了那麼多的好牌,居然被他打得稀爛。

朱元璋剛駕崩,屍體都還沒涼透的時候,建文帝在方孝孺、黃子澄、齊泰等書呆子的慫恿下,火急火燎的對他的那些叔叔們下手了。

僅建元元年四月這一個月,朱允炆就廢齊、湘、代王為庶人,兩個月後,又把泯王給幹掉了。

實力最強的燕王朱棣坐不住了,在妖僧姚廣孝的謀劃下,打出清君側的口號,直接反了。

朱棣是徐達的女婿,又常年在邊界跟蒙古人幹仗,能文能武,打仗相當厲害,是個帥才。

耿炳文一直就是藍玉、傅友德的跟班兒,根本就沒有獨立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經驗,守家是神,進攻就是個渣,很快就被朱棣幹熄了火。

逼得朱允炆沒辦法,用名將李文忠之子李景隆這個紈絝之子為帥,期望他能繼承哪怕他爹一分的虎威,也能把朱棣給收拾了。

誰知這個李景隆簡直就是個草包,六十萬大軍被朱棣十萬人打得漫山遍野的跑,糧草軍需整車整車的丟,被戲稱為朱棣的運輸大隊長。

要是朱元璋泉下有知,估計能氣得把棺材板兒給啃穿。

如果朱元璋當初留下一兩個能征善戰的大將,朱允炆也不至於用李景隆這個軍事白痴,千里送人頭,丟了江山。

毫無疑問,把能征善戰的大將都殺光,是朱元璋給朱允炆挖的又一大坑。

朱元璋挖的前面兩個坑基本讓朱允炆跳了,而廢除丞相制這個大坑則幾乎讓明朝的皇帝都跳了進去。

有的朋友會說,廢除丞相制,皇權集中,不是好事嗎?怎麼會給明朝留下一大坑呢?

朱元璋只看到了丞相分享和威脅到他的權力,但是他不明白,對於國家來說丞相必不可少,為啥?

你想啊,一個國家每天得有多少事要處理,你一個人忙得過來嗎?國家設定一個丞相,實際是幫皇帝處理這些亂七八糟的雜事的,也就是個打工仔,你不滿意,可以換嘛!

你丫直接把丞相制度給廢了,那這些亂七八糟的事都得自己幹,不嫌累?

還別說,朱元璋真不嫌累,他每天天不亮就爬起來上朝,差不多要持續到九至十點鐘左右。

下朝吃完早飯後,他還要到御書房批閱奏章,據《明實錄》統計,朱元璋平均每天要批閱的奏章約20萬字,處理的政務達243件之多。

這他麼比讀博士累多了,關鍵是博士也就那幾年,畢業了還可以輕鬆一下,可朱元璋執政幾十年,除了生病,幾乎從不缺席。

話說,這皇帝當著還有什麼意思?

到後來,朱元璋自己也累得夠嗆,但又不願意找有能力的人來威脅他的皇權,他先是從民間找了幾個,牙都快掉光的窮酸秀才來幫他,並按四季輪換,這就是四輔官制度。

但從民間來的這幫人對於政務那是一竅不通,哪兒能幫他管理國家,這個制度不到兩年就作廢了。

朱元璋後來又設定了華蓋殿、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大學士,找了些品級比較低的編修、檢討、講讀來幫他處理奏章,處理或者起草文書,這就是明清兩朝內閣制度的雛形。

朱元璋給明朝挖了三個坑,朱允炆跳了兩個,另一個明朝的皇帝都跳了進去

大學士制度

讓朱元璋萬萬沒想到的是,這項限制文官權力的大學士制度,讓後來的大明朝成了文臣比皇帝還牛的朝代。

為啥?因為朱元璋願意當勞模,但他的子孫不願意啊!還沒好好享受生活呢,跟您老一樣遭這罪,您老還沒睡醒吧。

大明永樂至嘉靖年間,除了朱祁鎮和朱祁鈺這對活寶外,大部分皇帝還算正常,內閣的權力還是得到了很大的限制。

但到了隆慶、萬曆年間,大明的皇帝那是一代不如一代了,這些皇帝不是鬥蛐蛐兒就是當木匠,對朝政那是愛搭不理,整個國家的最高權力基本被內閣和宦官集團所掌握。

所以,明朝中後期出現了徐階、高拱、張居正等一批文化名臣,讓大明朝的命脈延續了一百多年。

但也出現了像魏忠賢、劉謹、汪直這樣的大宦官,把大明朝這家巨無霸公司直接折騰到倒閉。

可以說,廢除丞相制的這個大坑,讓整個大明朝的皇帝都跳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