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近代中國軍刀,護國共和第一刀:鐵血十八星軍刀為何存世稀少

自袁世凱帝制自為以來,辛亥革命帶來的南北短暫和平被打破。南方的革命力量在邊疆的雲南和廣西積聚,反對北洋系的力量在發展。文有梁啟超,武有蔡鍔這對組合形成了雲南的護國軍,一直從雲南打到四川。袁世凱的稱帝美夢被打破,最終在絕望和病痛中死去。

近代中國軍刀,護國共和第一刀:鐵血十八星軍刀為何存世稀少

從1915年發起的,以蔡鍔、唐繼堯、李烈鈞、張子貞、劉祖武、羅佩金、顧品珍和庾恩暘等將領為首的雲南都督府,發起護國運動從雲南誓師討袁。

護國軍從剛開始的八個團不斷編組擴大,最後形成了步兵、炮兵、騎兵和警衛軍組成的三十六個團。這些軍隊開撥到四川之後,留守雲南後方繼續開展增兵運動。這個時候各個階層不分貴賤踴躍從軍。

近代中國軍刀,護國共和第一刀:鐵血十八星軍刀為何存世稀少

護國戰爭為了獎勵將士,激發熱情,雲南都督府打出 “擁護共和”的政治主張和口號。對高階將領增發護國共和軍刀來褒獎將士用命,提高榮譽感。

但是這種鐵血十八星的護國共和軍刀當時的數量就很稀少,流傳至今的更少,基本上成為國家文物級別的藏品了。

為何這種軍刀如此稀少呢?因為這種軍刀只有高階將領才有資格佩戴,因此發行量非常稀少。

這跟現在收藏品地攤上濫觴的中正佩劍不可同日而語,不論是材質還收藏價值,鐵血十八星護國共和軍刀在博物館可以看到,而且還可能是複製品。

近代中國軍刀,護國共和第一刀:鐵血十八星軍刀為何存世稀少

在雲南省博物館就有一把蔡鍔將軍生前使用的護國共和軍刀。這把長99釐米、厚3。5釐米的鐵血十八星軍刀,還泛著冷色寒光,包裹手柄的天然的含有半透明顆粒白色鯊魚皮。

這把軍刀的刀柄上有兩個篆文的共和兩字。這把軍刀是護國運動中最高級別的軍官佩刀,其他的比蔡鍔第一級的軍刀的篆字則是銘刻在刀柄雙雙旗上方。上述的軍刀的刀柄都是名貴的犀牛角質,刀身則是精鋼為原料,透過淬火等鍛造工具,強度比一般軍刀要高。

近代中國軍刀,護國共和第一刀:鐵血十八星軍刀為何存世稀少

這把刀的手柄上還有12條鍍金銅絲環繞,把手柄分割為13個小段。手柄的鯊魚皮上半包裹著銅質鍍金柄套,刀柄左右鐫鐵血十八星,頂部有五角星,左右交叉五色國旗和鐵血十八星軍旗,銅質鍍金柄套還向外延伸出半橢圓形的銅質鍍金護手,護手上刻畫了許多華麗的花紋,包括菊花、五色旗、十八星旗和五角星。

軍刀的菊花紋飾是中國傳統圖案之一,代表高尚品格,長壽不畏風霜的寓意。

近代中國軍刀,護國共和第一刀:鐵血十八星軍刀為何存世稀少

五色旗是北洋政府時期的國旗,象徵著全國多民族的統一;十八星旗是指分佈在九輪角上下的18顆金黃色小圓星,象徵著國家統一與民族和睦;五角星也稱為五芒星,是由五條直線畫成的星星圖形,具有勝利的含義。

護國共和軍刀刀柄上眾多紋飾與其他鐵血十八星軍刀不同的是上面的共和二字,這是護國戰爭發起的初衷。

近代中國軍刀,護國共和第一刀:鐵血十八星軍刀為何存世稀少

當然了鐵血十八星軍刀的種類不光包括護國共和軍刀,還有民國政府頒發的獅刀。比如段祺瑞當政合照的時候,佩戴的就是新式的軍刀。那個時候軍刀也是將領們互相饋贈的禮物,還是禮儀佩刀。

不過國民政府北伐以來,為了與北洋政府區別,也建立了勳刀制度,但是很少佩掛軍刀,而更喜歡佩掛中正劍,這樣存世的民國軍刀更加稀少。比如九獅刀現在只在中國軍事革命博文館才能看到了,對民國軍刀的收藏和保護需要重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