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民間故事:雍正喝茶,店家說毛尖五百文一斤,太監:三十兩一斤

飲茶,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習慣,雅者古趣,俗者閒適,都是自得其樂,是生活中再平常不過的事情。

而殺人,不論什麼原因,總歸是給人感覺上的衝擊十分劇烈,怎樣都不是一個平靜的事情。

常理來看,這兩件事情是無論如何聯絡不到一起的。

但是據說,有一次雍正皇帝私訪,在民間喝了一次茶,回宮就殺了三個人,這又是怎麼回事?

民間故事:雍正喝茶,店家說毛尖五百文一斤,太監:三十兩一斤

話說這一年,黃河氾濫,河南受災嚴重,雍正皇帝心繫災民,也擔心上任不久的河南總督田文靜撐不住場面,雖然已經派出了賑災的欽差,終究還是不放心決定自己微服走上一遭。

後來在河南親眼目睹了田文靜公心克己,救災得力,心裡很寬慰,於是就往京城回了,那時候京九鐵路還沒修,從北京到河南需要路過山西。

彼時的山西,晉商已開始萌發生機,徽商也已初具規模,儼然已有中原商業中心的意味,貿易的蓬勃發展必然帶來可觀的財政收入,這是作為統治者願意看到的,所以雍正意興盎然,又在山西逗留了幾天。

這一天雍正來到一家茶館,隨口讓店主上最好的茶,店主也是機靈人,看來客氣度不凡,又是京城口音,急忙奉上好茶,雍正喝了幾口,只覺唇齒留香,餘味綿長,趕忙詢問茶的品種,並要買上一些。

店主告知茶葉叫黃山毛尖,十分珍貴,是自己的兒子託人所購,只購得100斤不到,如果用正要買,願意五百文一斤的價格出售。

民間故事:雍正喝茶,店家說毛尖五百文一斤,太監:三十兩一斤

誰知雍正瞬間陰沉了臉,吩咐手下付了茶資就出了茶館,直回京城。

回京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徹查內務府,並且一連氣砍了內務府總管盛安、近身伺候的太監總管、以及朝廷的御貢商人秦永安的腦袋,不僅殺人而且還抄了家。

雖說自古天威難測,但是一下子這麼大的動靜,終歸需要有個由頭,那麼雍正為什麼喝了一碗茶,就殺了三個人呢?這還要從雍正繼位前後的大環境說起。

民間故事:雍正喝茶,店家說毛尖五百文一斤,太監:三十兩一斤

雍正接手的是一個爛攤子

康熙年間的九子奪嫡鬥爭異常殘酷,作為最終的勝利者,雍正接手的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爛攤子。

康熙年間,由於戰事頻頻,耗費了大量的財力物力,加之康熙皇帝治政較為寬厚,無形之中滋長了官吏的歪風邪氣,吏治已經開始向廢弛腐壞的方向發展。

民間故事:雍正喝茶,店家說毛尖五百文一斤,太監:三十兩一斤

而腐敗的滋長必然帶來國家的損失,從中央到地方,貪腐成風,中飽私囊已經成了吏員的家常便飯,而虧空的,則是公家的財物。

自公元1689年,也就是清康熙二十八年的三月,當時的戶部就已經向上級反映各省各地的銀庫糧庫數目不符,實數虧空的問題,先期已經出現的虧空問題得到了中央的關注。

出現了問題,皇帝自然是要派人核查的,但是不查不知道,原來的問題不過是冰山一角的一角,各省各縣幾乎找不出一座錢糧殷實的府庫,大清王朝的財物已經不是虧空,而是要見底了。

民間故事:雍正喝茶,店家說毛尖五百文一斤,太監:三十兩一斤

大清帝國的危機

康熙就是再寬厚也該急了,況且虧空最嚴重的省份都集中在西北,而這個時候西北的邊患還沒平定,一旦虧空影響到戰事,後果不堪設想,他連忙加派人手,赴全國各地核查賦稅及錢糧。

可是隨著調查的深入,問題卻是越查越多,虧空的數目越翻越大,縱觀康熙一朝,幾乎是年年都要派出專員整頓地方政務,核查倉儲,而問題的嚴重卻絲毫沒有得到緩解,中央疲累不堪。

民間故事:雍正喝茶,店家說毛尖五百文一斤,太監:三十兩一斤

以康熙三十七年為例,僅陝西一省就有三個縣的官倉虧空了逾八成,要知道那個年代人口遠沒有現在多,一個省份沒有多少縣級的行政單位,三個縣已經可以佔到一個省一半的儲備量了。

而就僅這三個縣的問題,就調查了半年之久,可結果卻是更加觸目驚心,其中兩縣雖然米糧數目不差,但是折成了銀子存在了布政使庫而不在官倉。

至於另外一縣,賬目不符居然已經有七年之久,也就是說虧空從康熙三十年甚至更早就已經開始了,這個中的貓膩明眼人自然是不用多說的。

民間故事:雍正喝茶,店家說毛尖五百文一斤,太監:三十兩一斤

劇照

而僅僅過了兩年,康熙三十九年的時候,陝甘二省又爆出了庫銀虧空案,兩省凡有品秩編制的人員,按人頭分攤賠償,到最後居然還差一千多兩,可見虧空的數目之巨。

山西省的情況也十分嚴峻,在康熙三十八年這一年的年初,就爆發了太原府庫銀虧空案和大同府庫銀、倉米虧空案,虧錢數額逾五成,隨後汾陽縣也爆出了虧空庫銀“一萬九千餘兩”的案子。

隨後,這一年的七月,新任山西巡撫噶禮在奏疏中歷陳山西多年以來,積弊難醫,吏治腐化,下級官員視卡油、撈錢為稀鬆平常,而上級官員也是見怪不怪,如此多年的累積,山西全省的虧欠估計已經不下數十萬兩。

民間故事:雍正喝茶,店家說毛尖五百文一斤,太監:三十兩一斤

同時噶禮還爆出了平陽府虧空官庫庫銀已達兩年的事情,由於平陽府大約佔到山西全省儲備的一半,所以在當時成為了震驚朝野的大案。

其餘如河南,甘肅等省份,無一倖免,皆是虧空的重災區,自康熙四十年開始,甘肅在任官員便著手追繳虧空,至康熙四十三年依然沒有補完。

而同樣在康熙四十年初,南昌一個縣就虧空庫銀四萬餘兩。

應該說康熙皇帝對於各地的虧空還是比較重視的,幾乎是連年不斷地派人赴各地清繳核查,而這被派出的人中,就有當時還是皇子的雍正,這也讓雍正早早地接觸到了大清王朝繁華背後的實質,認清了帝國面臨的困境。

民間故事:雍正喝茶,店家說毛尖五百文一斤,太監:三十兩一斤

連年的核查並沒有遏制財物虧損的勢頭,反而各地虧空愈演愈烈,甚至中央的錢庫米倉也出現了虧空的現象,康熙皇帝苦心支撐危局,心力交瘁。

就在康熙六十一年的冬天,在下達了最後一道核查倉廒的指令後,便溘然長逝。

這位千古一帝,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依然惦念著帝國的命脈與前途,作為繼任者的雍正,自然感同身受。

民間故事:雍正喝茶,店家說毛尖五百文一斤,太監:三十兩一斤

鐵腕治國勤政帝王

早在做皇子的時候,雍正就被委派過清查虧空,追繳庫銀的差事,雖然只是在京城核查國庫和皇倉,但已經足夠這位幹練的皇子膽戰心驚了。

地方上的虧空和中央的虧空都在於吏員的貪與苦,貪的是見錢眼開,苦的卻是入不敷出,有些官員的確是生活上太難支應了。

貪也好,苦也好,都得想辦法,這個辦法就是借,向國家借,苦的借了還不起,只好腆著臉硬挺著,貪的借了不想還,就攛掇著皇室成員一塊借,背靠大樹看好戲。

民間故事:雍正喝茶,店家說毛尖五百文一斤,太監:三十兩一斤

各有各的小九九,可是造成的情況是一樣的,國庫的賬上有錢,可實際上只有一堆白條子,可是國家建設,前線支出,救災救難都不認白條子,只認白花花的銀子,怎麼辦?各位還錢吧。

但催繳的工作哪裡就那麼好辦了,苦的太苦,貪的太滑,都在拖,希望和以往一樣不了了之,但是這次都看錯了這個一心為國的冷麵王。

苦的確是苦,那就先變賣家產吧,賣了不夠,再賣祖產吧,還不夠,工資里扣吧,扣到死還不夠,兒子接著還,兒子死了孫子上,總之兩個字,還完。

貪的不用得意,不是綁著皇族打算盤嗎?那就先從皇族下手,親兄弟,親叔叔,親爺爺,家裡在建的工程停工,一應不必要的支出停止,挪出錢來還賬,不夠賣家底。

民間故事:雍正喝茶,店家說毛尖五百文一斤,太監:三十兩一斤

就連太子爺,一國的儲君,雍正也沒留情面。

這大大超出了官員們的意料,只好乖乖的掏錢還賬。

那麼國庫殷實了?事實上如此冷酷的手段下,也才追繳回了很少一部分,這令年輕的雍正恨透了蛀蝕國家的貪官汙吏。

後來雍正繼位,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推行適應潮流的新政策,為杜絕貪腐不遺餘力的努力,以嚴酷的手段對付各種貪汙腐敗,都是源於年輕時的經歷。

再說回開頭,雍正為什麼因為一碗茶,殺了三個可以說頗有分量的人物呢?

原來早些時候雍正就喝過黃山毛尖的貢茶,並且隨口詢問過價錢,當時的小太監奏說是三十兩銀子一斤。

民間故事:雍正喝茶,店家說毛尖五百文一斤,太監:三十兩一斤

當時的雍正心裡就是微微一驚,茶葉雖然不錯,可這價格這的有些太離譜了,據後世推算,雍正早期的一兩白銀的購買能力相當於今天的450元人民幣,三十兩白銀摺合一萬三四千塊一斤了。

雍正不動聲色,默默記下了這個價格。

沒想到這一次微服出巡,山西的一個小小的茶館,居然只用五百文錢就買到了比貢茶還好喝的黃山毛尖茶,作為一個把巧立貪墨,暗箱腐化恨到了骨子裡的君王,他能不怒嗎?

五百文和三十兩,幾十倍的差距,雍正心裡很清楚,如此巨大的差價,必定有鬼,自己的飲食起居出了鬼,鬼必定在內務府。

於是一道嚴旨,查,很快的就查出內務府,總管太監和御貢商人互相勾連,低買高賣,哄抬物價,欺君詐財的事實。

三顆人頭落地,也昭示了雍正朝肅貪反腐,整頓吏治的決心。

民間故事:雍正喝茶,店家說毛尖五百文一斤,太監:三十兩一斤

參考文獻:

《康熙朝的督撫與地方錢糧虧空》(《清史研究》期刊 2009。8。15版)

《清聖祖實錄》卷140 162 187 191 192 193 194 198(《清聖祖實錄》臺灣華文書局1969年版 版本不同)

《雍正傳》(馮爾康 人民出版社 1985。9。1版)

《雍正朝清理地方錢糧虧空研究—兼論官僚政治中的利益關係》(《歷史研究》期刊2013。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