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秦惠文王認可商鞅變法,為何還堅持要除掉這位改革功臣呢?

秦惠文王認可商鞅變法,為何還堅持要除掉這位改革功臣呢?

商鞅石像

商鞅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也是法家代表人物之一,他輔佐秦孝公,在秦地推行變法,將秦國打造成了軍事強國。商鞅變法從根源上有模仿李悝變法之嫌,然而他在前人的基礎上加入了自己首創的戶籍制度、軍功晉級制度、郡縣制度等改變,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其改革思想之深刻、意義之深遠,對後世數千年的封建王朝都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秦惠文王認可商鞅變法,為何還堅持要除掉這位改革功臣呢?

商鞅像

商鞅為人剛直,堅持

“聖人苟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禮”

的原則,將法家作風發揮得淋漓盡致。他為了確保變法順利實施,針對違反新法的行為制定了一系列十分嚴酷的法律,如有違抗者,不論是王室宗親還是平民百姓,都會受到懲罰。許多貴族懷疑商鞅改革的決心,不願意遵守新法,秦國太子嬴駟就曾帶頭違法,他的老師公子虔也有過違法行為。不過二者最終雙雙受到了懲罰,這讓也嬴駟對商鞅懷恨在心。

秦孝公死後,嬴駟接任國君之位,也就是後來的秦惠文王。此時商鞅失去了他最大的政治庇護,舊貴族趁勢群起而攻之,和他清算過去的仇恨,公子虔帶頭組織眾人尋找商鞅謀反的證據,向惠文王上告他的各種罪狀。此時壓力全部從舊貴族一方轉移到秦惠文王的身上,秦國上下都在觀望,看新君是要像其父親一樣維護商鞅,還是徹底地否定商鞅。最終,秦惠文王選擇了沿用商鞅的新法,維護了改革成果;同時又下以重刑處死商鞅,令舊貴族十分滿意。

秦惠文王認可商鞅變法,為何還堅持要除掉這位改革功臣呢?

秦孝公影視形象

01。公子虔因為新法兩次遭受重刑

和絕大多數改革一樣,商鞅變法的初期並不順利,他既缺乏貴族背景和政治資本,又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所以秦國貴族和百姓都不重視變法。然而求賢若渴、希望恢復舊日榮光的秦孝公卻將商鞅當成了救命稻草,他在和商鞅進行了多次如何強大國家的探討後,認為這位嚴肅正直的法家名士能為自己的祖國帶來巨大改變,因此堅定不移地為他提供各方面的支援。

秦惠文王認可商鞅變法,為何還堅持要除掉這位改革功臣呢?

太子嬴駟影視形象

在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援後,商鞅決定展示一下自己的鐵腕,他打算處罰太子來樹立威信。此時秦人違反新法的有數千人,其中也包括秦太子嬴駟,商鞅指出了太子違法的事實,批評了他作為上位者卻不守法惡劣行為,要對太子進行懲罰。不過商鞅顧及秦孝公的面子,最終放過了太子,轉而處罰了他的兩位老師。據

《資治通鑑·周紀·周紀二》

中記載:

“於是太子犯法。衛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明日,秦人皆趨令。”

從上述的史料可以看出,商鞅雖然沒有直接處罰太子,但是他的行為仍然觸怒了太子,令其產生了巨大的怨恨。在春秋時期,周朝為了建立起對天下的有效統治,將天下人分成不同的階級,其中天子、諸侯、卿大夫是貴族階級,士大夫和平民是平民階級。貴族階級擁有著多項特權,其中有一項特權就是“刑不上大夫”。這也成為了貴族之間約定俗成的一種潛規則,在戰國時期仍然被沿用。

秦惠文王認可商鞅變法,為何還堅持要除掉這位改革功臣呢?

周朝森嚴的等級制度

對於貴族來說,刑不上大夫不光是對他們身體和財產的保護,更是和平民區分身份的一種重要特徵,甚至後者的意義比起前者來更加重要。由於這項特權是貴族的特權,換言之失去這項特權的貴族自然產生了汙點,成為其他貴族恥笑的物件。比起遭到恥笑,更嚴重的後果是他們的身份降低,成為其他貴族眼中的平民,被逐漸排擠出貴族的圈子,遠離權力中心,失去了讓宗族延續的重要資本。

秦惠文王認可商鞅變法,為何還堅持要除掉這位改革功臣呢?

周朝貴族的配飾

嬴駟作為太子,按照周禮中規定的繼承順序是當之無愧的繼承人,成為新君只是時間問題。公子虔和公孫賈兩大元老一個作為秦獻公的子嗣,一個作為獻公的重臣,能成為太子的老師,其背後自然有秦孝公深層次的考量。這兩人無論是資歷、能力、人脈,在當時的秦國稱得上首屈一指、無出其右,是未來幫助嬴駟順利完成交接的關鍵人物,其身份也和嬴駟緊緊地捆綁在了一起。

秦惠文王認可商鞅變法,為何還堅持要除掉這位改革功臣呢?

今人復原的秦王宮

強橫如商鞅,也不敢直接挑戰太子的威嚴,因為太子代表了秦孝公的臉面,雖然眼下秦孝公十分支援變法改革,但是立儲問題涉及到國家根本,商鞅不敢挑戰秦孝公的底線,最終他做出了讓步,然而卻只讓了一小步。

他先後兩次處罰違反新法的公子虔,尤其第二次更是割掉了公子虔的鼻子,不僅對他的肉體造成了巨大傷害,也使得他的精神遭到了巨大打擊,從此遠離秦國政壇多年。商鞅的這種行為雖然是為了樹立新法,然而卻等於是侮辱了太子,讓太子十分憤怒,為之後其殺害商鞅埋下了伏筆。

秦惠文王認可商鞅變法,為何還堅持要除掉這位改革功臣呢?

嬴駟成為了秦惠文王

02。惠文王繼位貴族聯名上告商鞅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溘然長逝,《戰國策》中曾記錄他臨時前想把秦國國君之位傳給商鞅,不過這件事的真實性十分可疑。首先,從秦孝公生前的種種行為來看,他十分重視秦國宗室的命運,所作所為都是圍繞著壯大宗室進行;再者,春秋戰國數百年間基本沒有類似上古禪讓的行為,傳位給後人或者宗親才是大勢所趨。不過正所謂無風不起浪,得到秦孝公無條件信任的商鞅功高蓋主,在秦國的地位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秦人有這種懷疑也是在情理之中了。

秦惠文王認可商鞅變法,為何還堅持要除掉這位改革功臣呢?

受刑後的公子虔

就在三秦大地開始若有若無地傳播商鞅謀反的傳言時,蟄伏多年的公子虔突然出山,聯合秦地所有的舊貴族聯名上告商鞅,羅織罪名,誣其謀反,於是秦惠文王下令追捕商鞅。

秦惠文王認可商鞅變法,為何還堅持要除掉這位改革功臣呢?

土地改革損害了貴族的權益

為何秦國舊貴族都願意聽從公子虔的號召呢?這就要從商鞅變法的內容說起。商鞅變法的核心內容是軍改和土改,目的則是將秦國打造成軍事強國。由於秦國國力有限,人口不足,所以商鞅忽視次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用政策引導秦國人使其有參軍的動力,以此來實現部隊數量的突破。在他的規劃中,想要做到這點並不難。

秦惠文王認可商鞅變法,為何還堅持要除掉這位改革功臣呢?

秦國士兵

商鞅首先創造了軍功晉升制度,將秦人改變自身階級的其他通道全部堵死,秦人想向上層跨越,只能上戰場殺敵。此舉為平民進入上層保留了唯一一條通道,不過對貴族階級的影響還是有限,因為貴族群體已經位於社會結構的頭部位置於是接下來商鞅又做出了一條補充規定,他規定貴族的爵位不能世襲,上一輩的貴族死後,子孫自動降為平民。這項規定一嚴重涉及到舊貴族既得利益的重新分配,引起了貴族階級的巨大反對,不過這些反對的聲音被秦孝公直接鎮壓。

秦惠文王認可商鞅變法,為何還堅持要除掉這位改革功臣呢?

秦兵馬俑

為了確保部隊穩定,商鞅接下來又創造了土地改革制度,將大量國有耕地分配給普通百姓,鼓勵他們從事農耕,改變了以往公私田混耕時百姓耕種公田不積極的風氣 。土改之後,百姓種出的所有糧食不必上交領土主而是交給國家,國家會以稅收的形式向百姓徵稅(糧食可以代替貨幣行使納稅義務)。此舉大大激發了秦地百姓的農耕意願;然而對於舊貴族來說,前有軍改威脅到他們的爵位,後有土改威脅到他們的財富,所以不願接受變法。不過太子的老師公子虔、公孫賈受刑的悲慘畫面歷歷在目,秦孝公鎮壓了舊貴族的抱怨之聲,使得他們將全部怨恨轉投到商鞅的身上,因此在秦孝公死後出現了全國貴族聯名上告商鞅的局面。

秦惠文王認可商鞅變法,為何還堅持要除掉這位改革功臣呢?

樗裡疾影視形象

03。商鞅最終身死秦王卻沿用其法

秦惠文王為了平息舊貴族的怒火,最終做出了通緝商鞅的決定,商鞅被迫向自己的封地商地逃亡。當年他實行變法,為了鼓勵農耕,提出了重農抑商的策略,要求行人住店必須持有官府頒發的憑證;然而此次他匆忙逃亡,沒有合法的住店憑證,無法立足,只能繼續東奔。商鞅奔逃到魏地。魏王怨恨商鞅當年以欺騙的手段抓獲了公子卬,拒絕他入境,商鞅不得不返回秦地,最終被抓獲並帶回咸陽受審。

秦惠文王認可商鞅變法,為何還堅持要除掉這位改革功臣呢?

今人復原的咸陽王宮

此時秦國的貴族都在翹首期盼惠文王清算商鞅的謀反行為,並且在接下來否定他的變法,讓秦國的秩序回到秦孝公之前的狀態。出乎意料的是,惠文王雖然對商鞅謀反的行為做出了嚴重批評,以車裂酷刑處死了商鞅並誅滅其全族,但是卻在商鞅死後沿用了他的變法改革,讓舊貴族大感失望。據

《史記·七十列傳·商君列傳》

中記載:

“商君既復入秦,走商邑,與其徒屬發邑兵北出擊鄭。秦發兵攻商君,殺之於鄭黽池。秦惠王車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滅商君之家。”

秦惠文王認可商鞅變法,為何還堅持要除掉這位改革功臣呢?

公子華影視形象

筆者認為,秦惠文王之所以處死商鞅,其政治意義遠遠大於其現實意義。商鞅因為破壞了舊貴族的利益成為站到了他們的對立面,而秦孝公堅定地和他站在一起,舊貴族中很多人和秦孝公有深厚的血緣關係或者是君臣友誼,出於感情、道德和缺乏實力這些因素,終其一生也未曾反抗。然而一朝天子一朝臣,新上任的秦惠文王和這些舊貴族的血緣、情感甚至是利益關係越來越淡,在自己上任伊始,親叔叔公子虔就率領整個秦國貴族階級發難,很明顯是要他表態,選擇站隊商鞅還是站隊傳統貴族。

舊貴族不敢反抗秦孝公,卻不代表著不敢反抗秦惠文王,雖然眼下他們只是上告商鞅,但是秦惠文王不清楚、也不敢賭他們接下來的動作。此時舊貴族手中也有底牌,那就是秦孝公的庶子樗裡疾和公子華二人,兩位公子一文一武,皆有優秀的名聲和出色的才能,只是因為非嫡長子所以和國君之位無緣。然而要是秦惠文王意外身死,那麼這二人都可以按照順序遞補君位。

秦惠文王認可商鞅變法,為何還堅持要除掉這位改革功臣呢?

秦惠文王畫像

朝堂上的潛在隱患,再加上當年自己老師受刑事件而丟盡了臉面,秦惠文王最終選擇了處死商鞅。這個做法有兩大好處:

一是安撫和穩定住了舊貴族,讓秦國朝堂保持穩定。

二是樹立了自己的政治威信,殺掉了權傾朝野的前朝元老,以此來展示自己的政治鐵腕。

然而,頭腦清醒、目光遠大的秦惠文王隨父親親政多年,深刻地體會到商鞅變法使秦國欣欣向榮,日益強大,因此十分享受這份政治遺產,最終在安撫住舊貴族之後,沿用了新法。這也使得舊貴族心頭恨雖然被消滅,但是自身利益仍然得不到保障。

秦惠文王認可商鞅變法,為何還堅持要除掉這位改革功臣呢?

商鞅的智慧凝聚在《商君書》中

04。結語

商鞅青年時期屢次追求出仕卻始終不得所償,使得他產生了偏激的性格,迫切地渴望證明自己,對權力鬥爭卻並不關心。公叔痤提醒商鞅有可能遭受魏惠王毒手時,他卻不以為意,在已經有跡可循的生死苗頭上沒有迅速採取行動,反而在長達一年的時間等待魏惠王的召喚和重要,完全不像一個優秀政治家的所作所為。

秦惠文王認可商鞅變法,為何還堅持要除掉這位改革功臣呢?

商鞅方升

按理說這種政治經驗匱乏的人很難在朝堂上得到重用,不過上天註定他要演完屬於他的歷史劇本,幸運的商鞅遇到了求賢若渴的秦孝公。秦孝公空有一番強國壯志,卻苦於缺乏方向,無從下手,抓住了這一心態的商鞅成功地以霸道思想,為其謀劃了以軍事強國稱霸中原的藍圖。秦孝公對他的意見也有所懷疑,於是詳細地進行了詢問,不過全被商鞅用雄辯才能攔了回去,最終促使秦孝公堅定了變法決心。

商鞅的變法改革和他的性格一樣偏激,完全不顧及客觀環境和社會規律,為了達到自己設定的目標不擇手段,他制定了許多諸如砍腳、刺字、連坐等極端刑罰用來維護改革,更是一次流放了幾千名反對其新政的普通百姓。除此之外,他還大肆攻擊舊貴族來樹立自己的威望,將秦國朝堂上下得罪了遍。然而,商鞅改革雖然有所收穫,稚嫩的政治頭腦又一次坑害了他。

秦惠文王認可商鞅變法,為何還堅持要除掉這位改革功臣呢?

商鞅為了變法想出了很多違背社會規律的辦法

在他最有權有勢,且得到了秦孝公支援的時候,商鞅沒有將精力投入到結交盟友、建立人脈上,雖然到了後期他將軍政大權都攬於手中,但是卻缺乏對權力的建設和維護,當秦孝公去世後,商鞅之前的一切積累猶如水中之月,瞬間瓦解,完全沒有可以後退的空間。他之所以能滿世界得罪人,能幹掉任何與他意見不合的人,在於他身後的秦孝公。換言之秦孝公才是他存在的真正意義,是實現商鞅願望的基礎。可惜商鞅並沒有意識到這點,偏執地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最終成為了秦惠文王的樹立威信的工具,一個有才華的,有主張的,有執行力的,刻薄寡恩之人,悽慘地結束了他的劇本。

參考文獻

1《資治通鑑·周紀·周紀二》

2《戰國策·秦一·衛鞅亡魏入秦》

3《史記·七十列傳·商君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