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孫策去世時孫堅的夫人和孫策都對是否能守住基業充滿擔心

孫堅戰死時,孫策十六歲。這個年紀雖然不大,但擱在古代,也是可以主事的年紀了。而且在當時,孫堅的部曲基本儲存完好,諸如程普、黃蓋、韓當、朱治等文臣武將,仍對孫家不離不棄,並沒有因為孫堅去世就拋棄孫策、孫權等兄弟。

可以說,孫堅當時完全可以把部隊的指揮棒直接交給孫策手上。然而,孫堅臨死前並沒有這麼做。他把指揮權交給了侄子孫賁。

為什麼孫堅要這麼安排?原因很簡單。雖然孫策能力很強,也得孫堅舊部人心。但他擅長攻堅,不擅長守業,缺乏人生挫折,容易陰溝裡翻船。

孫家本錢小,沒地盤,人又少。連贏十把都不見得能富。但只要輸一把,就可能是滿盤皆輸的結果。

相比於孫策,孫賁是苦出身,自幼喪父,童年喪母。他自己還是個孩子時,就出社會獨自闖蕩,獨立養育親弟弟孫輔。像他這樣的人,知深淺,懂進退,適合在逆境中求生存。儘管孫賁才華有限,在他帶領下,孫氏不會大富大貴。但孫賁也不大可能把老本輸光。

孫策去世時孫堅的夫人和孫策都對是否能守住基業充滿擔心

孫賁

事實證明,孫堅沒有看錯人。雖然孫賁沒有把隊伍做大做強,但他也沒有把隊伍帶散。孫策守孝結束,更成熟,決定出山打天下時,孫堅的部曲,孫賁幾乎是完好無損地交還給孫策手上的。

一支隊伍,長達數月缺乏主心骨,還能基本保住本錢,這在漢末三國那個亂世時代,很難能可貴了。

時間來到

建安五年(

200年

。這一年,孫策因傷而死。他臨死前,情況比起孫堅死時,還要略微嚴重。

一方面,孫策雖留有一個兒子叫孫紹。但年齡不大。孫紹的生卒年不詳,但是根據孫策的年齡進行推斷,孫紹當時年齡不大,可能也就六七歲。一個小毛孩子,啥都不懂,顯然是無法直接承擔繼承江山的重大責任。

另一方面,孫策打下江東五郡(實際只有東漢揚州的五個郡),豪強林立,孫策為了強化在江東的統治,不斷殺豪強。但本地豪強多,他根本就殺不完。因此,這也使得當時孫家與江東豪強的關係非常緊張。統治根基極不牢固。

再一方面,孫策在背叛袁術自立後,雖然他擴張的速度很快,但他沒有時間整頓自己與孫氏族人的君臣關係。他當時更像是孫氏一族的盟主,而不是君主。因為當時的孫賁是太守,孫策隊伍舅舅吳景是太守、老臣朱治代理了一個太守,孫策自己也只是太守。

孫策去世時孫堅的夫人和孫策都對是否能守住基業充滿擔心

孫策

他不是揚州刺史或揚州牧,不是以上級官員的身份在號令孫氏族人。他只是因為個人能力很強,且又是孫堅的兒子,大家覺得跟著他有前途,能實現利益最大化,所以才擁戴他。因此孫家內部當時也是有矛盾的。這個矛盾體現為——江東豪強對孫策的統治並不服氣,有些親戚對孫策的兒子也不服氣。

所以綜合來看,孫策死時,他的實力和政治成就雖然遠超父親死時。但江東集團內部的矛盾卻也是比孫堅死時要大的多。

如果孫策不死,憑他的能力,多活幾年,或許能把內部問題解決好,然後把政權平穩交給孫紹。然而現在的問題是,孫策沒來得及做這些事就死了。他的兒子小,江東內部又亂。他面對和父親孫堅一樣的情況——必須要求穩才能生存下去。

孫策曾一度對張昭說

:“若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復不克捷,緩步西歸,亦無所慮。”

策薨,權年少,初統事,太妃憂之,

”甚至就連孫堅的老婆吳夫人也擔心江東基業不住,“

引見張昭及襲等,問江東可保安否

”。這就足以顯示當時形勢有多危急。同時這也顯示,孫策對傳位給孫權,也有點信心不足。

孫策去世時孫堅的夫人和孫策都對是否能守住基業充滿擔心

孫權

孫權只是孫策上的第一把“鎖”,張昭是上的第二把“鎖”。可能在孫策的設想裡,最理想的情況的是孫權能穩住大局,為孫氏光耀門庭。自己兒子也能跟著沾光。退一步,孫權不行,張昭接替之,代立為江東之主,繼續保孫氏能繼續榮華富貴。自己兒子不至於死在亂世之中。最後,如果情況壞到連張昭都控制不住的局面的了,孫策安排的對策便是“緩步西歸”。

這個

“緩步西歸”

的具體含義,研究三國的人一直有爭議,有人認為是指渡江北走,迴歸孫氏的老家。也有人認為是歸順曹操控制下的東漢朝廷。

無論怎麼說吧,結果都是一樣的——

即如果控制不住局面了,孫氏就離開江東,權力和地盤都不要了,力圖只保住祖宗香火不斷即可

。想想看,孫策把話都說到這份上了,他還怎麼可能傳位給年幼的兒子呢?

事實上,孫策死後,孫權繼立,江東還真就是風雨飄搖。各地太守蔑視孫權的能力,紛紛造反。從孫策去世到赤壁之戰期間,江東幾乎所有的郡,都發生過叛亂。

孫權自打繼位就馬不停蹄到處平叛,此外還檢閱軍隊、開設幕府,從行伍中和地方上招募提拔人才,安撫眾心,拉攏大族支援。這種工作強度和工作難度,絕非孫紹那種小孩子可以做到的。

孫策去世時孫堅的夫人和孫策都對是否能守住基業充滿擔心

總的來說。雖然東吳肇始於孫策,但東吳能真正以鼎立之態稱雄於漢末三國,大部分的任務卻是在孫權時期完成的。

若沒有孫權繼位後的深耕,孫氏集團對江東的統治,更像是軍事殖民

,看起來威風凜凜,然則並不牢固。孫家能在江東立足,生根發芽,其實是孫權前後幾十年的努力。

在孫家內部,若沒有孫權,孫堅的直系後裔到死,估計也只是個盟主。孫權也是依靠戰功,憑藉幾場大勝利樹立了足夠威望,才終於把自己由太守升級成為州牧,把孫堅直系與族人和將領們拉開了等級差距,從孫氏盟主身份向東吳君主身份邁開了一大步。

孫策臨死前,對孫權說的話:

“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現在看來,確實是一句實話。孫權不僅完成了孫策部署的任務。而且,他還超額完成了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