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隨著大量明軍投誠,李自成手下的軍隊逐步正規化才能與吳三桂抗衡

在明朝最後的兩年時間裡面,吳三桂得到了朝廷的財政支援,重新拉起了一支三萬多人的隊伍。然而雖然人數增加了,可是吳三桂最有戰鬥力的部分仍然是松錦會戰之後退下來的5000關寧軍。

在崇禎十五年(1642年)之前,李自成的闖軍好像跟其他部分的民軍沒什麼區別。可是,自從李自成從商洛山裡打出來往河南方向發展時,他的部隊組成逐漸有了變化。當時明朝朝廷拖欠軍餉的事情太普遍,結果大量的明軍投誠李自成,李自成從這些降軍中挑選精壯補充進自己的老三營,從而增強了自己的實力。到柿園之戰時,李自成已經能夠與官軍進行炮戰了,這是之前沒有出現的情形。

李自成消滅孫傳庭之後,數量更多的明軍開始加入李自成的大軍,所以李自成的部隊在進入陝西之後,逐漸以老三營為基礎,組建起了一支6萬人的精銳部隊。

次年春,李自成的大軍困在關中,軍隊乏食,不得已東征,並提出了“迎闖王不納糧”的口號。

李自成沒有想到崇禎帝的日子更難過,一路上都是明軍不戰而降。東征路上摧枯拉朽,到達北京時,大順軍隊已經多達近百萬,可能連李自成都不清楚他究竟有多少兵。李自成的進軍速度很快,當時很多明朝計程車大夫都認為又一次的改朝換代開始了,所以不僅是士兵、將領、還有當地的官吏、士大夫、紳員紛紛投靠李自成。

隨著大量明軍投誠,李自成手下的軍隊逐步正規化才能與吳三桂抗衡

李自成

李自成到北京,坐擁百萬大軍,每天的糧草消耗是一個天文數字。李自成原本還能約束軍紀,可是有那麼多部隊需要去養,李自成就開始了追贓助餉的工作,從而得罪了大批的明朝的官紳階層。

吳三桂在這段期間也兩次反覆,最終決定與大順政權敵對,李自成兩次派遣大軍征剿,都被吳三桂擊敗。吳三桂所佔據的山海關,距離京城近在咫尺,對新生的大順政權有很大的威脅,必須要儘快解決。於是李自成選擇了御駕親征,將他的老三營部隊悉數帶上,把明朝的太子、官員都給帶上,總兵力大約八萬人。

所以,在山海關一片石決戰的吳三桂軍隊和李自成的部隊都是當時中國最能打的部隊。多爾袞也擔心吳三桂與李自成唱雙簧,把八旗軍引入埋伏圈一舉殲滅。所以,多爾袞一定要在吳三桂坐實了投降之後才開進山海關。

隨著大量明軍投誠,李自成手下的軍隊逐步正規化才能與吳三桂抗衡

吳三桂

吳三桂的關寧鐵騎人數太少,在與大順軍的激戰竟日,已有全線潰敗的跡象,甚至在右翼部隊已經出現了1000多人倒戈李自成大軍的情況。

眼看吳軍就要崩潰,吳三桂情急親自之下跑向多爾袞軍營請求援助,談妥了投降條件。

在李自成大軍與吳三桂拼殺的關鍵時刻,清軍突然出現在大順軍的身後,大順軍廝殺終日,李自成已經把最後的預備隊都派上去了,手中無牌可打。他想到過吳三桂可能會向滿清借兵嗎?這時他怔怔地看著山下大順軍的陣勢逐漸凌亂,戰場形勢開始一邊倒。不多時,大將劉宗敏也負傷了,李自成看到事情也無可挽回,下令撤退,帶著他的數千殘兵退往京城。

多爾袞馬不停蹄,一直尾隨追擊。李自成進入北京後,匆匆舉行了登基大典,第二天就帶著軍隊撤向河北、山西。他的精銳部隊基本被摧毀,他能做的是儘快帶更多的部眾回到關中,憑藉潼關天險,徐圖恢復。

滿清當然知道李自成的如意算盤,他們一路追擊,不給李自成喘息的機會。後來,之前投降李自成的明朝地方官守看到形勢發生了大逆轉,紛紛閉城不納大順軍。李自成的敗退之路,更是尷尬和窮困。不及一年,李自成連關中也沒有守住,最後在湖北被農民團練武裝用榔頭給敲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