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那個造紙的蔡倫後來怎麼樣了?

那個造紙的蔡倫後來怎麼樣了?

文 / 子

一定程度上來說,蔡倫傳播了文明,往更深了講,蔡倫消除了文化傳播間的千年門閥

《後漢書。宦者列傳》載:“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

“紙”的概念早已有之。人們記錄東西的載體無非兩種:竹簡和縑帛。

而竹簡過於笨重,縑帛呢,代價又太高,屬於貴族、皇家的專利,一般人想也不要想,能穿上件粗布衣服就不錯了。

《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天下事無大小皆決於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你看那秦始皇,雖有兼併六國一統天下的光環加持,但在辦公時面對如山的竹簡時也是無可奈何:“真特麼的累。”

為了使自己每天的工作量達到平衡,秦始皇甚至採用稱重的方式來定量自己的工作。

可見,使用竹簡的弊端連千古一帝秦始皇都頭大。

書寫材料的貴重造成了文化只是上層人物的專利,窮人即使想用文化裝點一下自己,但囊中羞澀註定了他們面對知識時的望洋興嘆。能吃頓飽飯就不錯了。

上層人物能夠站在權力的金字塔,世代壟斷著話語權,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對知識的壟斷。他們有足夠的資金支援家族子弟對於知識的汲取。倉廩足而知禮節,他們沒有衣食的困擾,可以自由在知識的海洋裡遨遊。

這也是諸如袁紹他們家能夠四世三公的其中原因之一。

那個造紙的蔡倫後來怎麼樣了?

▲袁紹家是四世三公 【劇照】

到了宋代,平民百姓才終於有機會“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春風得意,一日踏盡長安花。

一是因為經過五代亂世的洗禮,門閥制度已經支離破碎;二是由於紙的廣泛應用和印刷術的普及使他們能夠買得起書,容易獲得知識

所以,紙的發明絕對是一件影響深遠的事情。

元興元年,蔡倫上奏漢和帝,並將自己經過改造的紙一同奉上。漢和帝大喜,good,下詔大力推廣。大家用著都特別舒服。

《後漢書。宦者列傳》載:“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弊布、漁網以為紙。”

蔡倫總結西漢以來造紙經驗,改進造紙工藝,用樹皮、碎布、漁網等原料製作出了精緻的紙張(蔡倫其實只是改進了造紙術,紙在西漢時就有,近年來已考古發掘出了當年的實物,麻紙)。

因為紙的發明,天下人記住了蔡倫。因為蔡倫後來被封為龍亭侯,故大家都把紙稱為“蔡侯紙”。

歷史也同時記住了蔡倫的才華橫溢。他習《周禮》,讀《論語》,小小年紀已是滿腹經綸。

元初四年,朝廷選通儒謁者劉珍及博士良史聚集在東觀,校正各種典籍,而蔡倫正是此次工作的監督人。

那個造紙的蔡倫後來怎麼樣了?

▲漢和帝 【劇照】

蔡倫在為尚方令時,更是將工匠精神發揚到了極致。

《後漢書。宦者列傳》載:“永元九年,監作秘劍及諸器械,莫不精工堅密,為後世法。”

尚方,主管皇宮製造業的機構,秦朝時所置,屬少府。

皇帝將如此重要機構交給蔡倫,說明蔡倫善於鑽研,對製造領域樂此不疲,所以他改進了造紙術也就不足為奇。

晚蔡倫三四十年的崔寔在《政論》中寫道:“有蔡太僕之弩,及龍亭九年之劍,至今擅名天下。”

足見蔡倫製造的器物馳名天下,簡直就是“國標”。

蔡倫以“工匠”的名義在歷史上留下了足跡。其實,蔡倫的一生更是與政治息息相關。

漢和帝即位,在小黃門職位上的蔡倫轉中常侍,成了在皇帝身邊有話語權的一員。

皇帝的近臣,高官厚祿,春風得意。在打壓竇憲一黨上,蔡倫亦是功不可沒。

後來,鄧太后更是將蔡倫封為龍亭侯,邑三百戶。不久蔡倫又做了長樂宮的太僕。太僕都是皇家非常親近的人才能做(可參見西漢初年滕公夏侯嬰的人生),可見鄧太后對蔡倫之信任。

那個造紙的蔡倫後來怎麼樣了?

▲鄧太后 【劇照】

在鄧太后去世,漢安帝親政之後,蔡倫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

因為漢安帝的祖母宋貴人之死、父親劉慶由太子被貶為清河王的事與蔡倫息息相關。

漢安帝讓蔡倫自己去廷尉那報到。

蔡倫恥於受辱,乃沐浴整衣冠,飲藥而死。國除。

當年宋貴人之死完全是竇皇后的設計陷害,而蔡倫只是一個聽命辦事的人而已,純屬無可奈何。蔡倫躺著中槍。

但歷史也記載下了蔡倫的嚴正一面。

《後漢書。宦者列傳》載:“倫有才學,盡心敦慎,數犯嚴顏,匡弼得失。”

這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