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蒲氏研文|對“蒲松齡 遠祖蒲魯渾是女真族”說法的質疑

(編者注)多年來許多專家、學者在研究清代著名文學家蒲松齡及其著作的同時,對蒲松齡遠祖蒲魯渾、蒲居仁民族屬性也作了許多探索考論。比較普遍的有四種族屬說:蒙古族之說,女真族之考,回族之探,漢族之論。由此看來,好象蒲松齡這位舉世聞名的“短篇小說之王”變成了四個民族共有的文學巨匠。

誠然,蒲松齡本屬於中華民族偉大的文學家,按說沒有必要再做論述族屬探究,可多年來諸多論者對蒲松齡及其遠祖民族歸屬一題非常重視。今推出中華蒲氏文化研究會特邀研究員蒲選才撰寫的《

對所謂蒲松齡的“遠祖蒲魯渾是女真族”說法的一點質疑》

一文,本文廣稽史籍,搜尋論據,加深探索,對

“蒲松齡遠祖蒲魯渾是女真族”

提出質疑性論證。

對“蒲松齡遠祖蒲魯渾是女真族”說法的質疑

(海南儋州 蒲選才)

清代著名文學家蒲松齡的民族成分歷來眾說紛紜,其中有論者認為蒲松齡的遠祖蒲魯渾是女真族。持此論者的考據邏輯是:

蒲松齡有一遠祖名蒲魯渾,“金朝女真族中有‘蒲盧渾’、‘蒲魯渾’之名。

故驗證了蒲松齡的遠祖蒲魯渾是女真族,不是漢族或回族、蒙古族。”此說法能成立嗎?下文依據有關史籍資料作一點分析。

蒲松齡有一遠祖名叫蒲魯渾,元朝時曾任過般陽路總管,這應該是證據確鑿無庸置疑的了,唯有不知道此遠祖是否還有別名,他的字和號又是什麼?他的生卒年月及為官時間等等,目前亦不甚了了,有待日後繼續深入查考確認。

蒲氏研文|對“蒲松齡 遠祖蒲魯渾是女真族”說法的質疑

《金史》是二十四史之一,記載了金朝的始末。撰成於元代,是反映女真族所建金朝的興衰始末的重要史籍。

“金朝女真族中有‘蒲盧渾’、‘蒲魯渾’之名。”

此說就要多講幾句才能真正弄明白。據《金史·列傳》所載,女真族名字叫蒲盧渾或蒲魯渾的有這樣幾個人:

其一,“烏延蒲盧渾,曷懶路烏古敵昏山人。父孛古刺,龍虎衛上將軍。”《金史·列傳第十五》關於他於1128年前後隨完顏宗弼部在明州(今浙江寧波一帶)追殺宋高宗時的記述同一頁同一段有記作“蒲盧渾”或記作“蒲魯渾”,“盧”與“魯”是同音異譯;後世的史述大多記作“蒲盧渾”,並常常省去“烏延”二字,實則均指同一個人。此蒲盧渾卒於大定二年(1162)。

其二,“蒲察通本名蒲魯渾,中都路胡土愛割蠻猛安人也。”“大定十七年,拜尚書右丞,轉左丞。”卒於承安三年(1198)。名字近似的還有一個“宗磐本名蒲魯虎。”(一作蒲盧虎)為金太宗完顏晟嫡長子,天眷二年(1139)以謀反罪被誅。

在《金史》裡,冠以“蒲”字為姓名的女真族人物粗略算來有幾十個之多,其實這是該族姓氏的音譯,而非漢族的姓氏。對此《金史·百官志》載記得很清楚:“凡白號之姓——蒲鮮、蒲速、蒲古裡——。”“黑號之姓——蒲察、蒲速——。”其中又以蒲察(一作富察)之姓為最多。

《宋史·大食國》條目下亦可查出帶有“蒲”字名稱的入華阿拉伯人,如蒲希密、蒲思那、蒲加心等等。這無不說明,當年非漢族人而名帶有“蒲”字的所謂姓氏僅僅是一種音譯取字現象,而實無漢族姓、字、號之類的姓氏文化意義,我們在考證蒲氏歷史人物時對此要特別注意加以區分,以免將其與漢族的蒲姓混為一談。

蒲氏研文|對“蒲松齡 遠祖蒲魯渾是女真族”說法的質疑

《元史》是中國“二十四史”之一,記載元朝中國歷史事件的一部史書。採用紀傳體斷代史,成書於1370年。宋濂(1310-1381)、王褘(1321-1373)遵照皇帝朱元璋的詔令,主持編修。《元史》全書210卷,包括本紀47卷、志58卷、表8卷、列傳97卷。

按《元史·志第十》所載,般陽府路(即般陽路)改置於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也就是自1287年始才有般陽路之稱謂。據《濟南府志》記載的有關史料(此資料摘自山東蒲琪宗親《山東般陽蒲氏》文)載:第一任般陽路總管為移刺帖木兒,至元二十九年(1292)由淄萊路總管改任;第二任般陽路總管為趙守謙,大德六年(1302)任;第三任般陽路總管為谷杲,延佑年(1314)任;第四任般陽路總管為蒲魯渾、蒲居仁,任職年代不詳;第五任般陽路總管先後為脫脫、孫宏毅,後至元五年(1339)任。

由上可推算,蒲魯渾、蒲居任應是在1315年至1338年之間大約二十年左右這個時間段內任般陽路總管的,也就是距前述那幾位女真族蒲盧渾、蒲魯渾至少已經是一百多年之後的事了,彼此相隔五六代人之遙,絕不可能是同一個人。

蒲氏研文|對“蒲松齡 遠祖蒲魯渾是女真族”說法的質疑

據《蒲氏世譜》記載:蒲魯渾乃蒲氏遠祖,曾在元代任過般陽路總管。蒲魯渾墓葬地位於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黃家鋪鄉店子村西北,墓為元代諭葬,墓前原有華表、翁仲,後被毀。現僅存地下墓室,尚未發掘。

僅據綜上所述,就可以肯定地說:所謂蒲松齡的“遠祖蒲魯渾是女真族”的推論難以成立。

(2021年1月26日)

溫馨提示:

關注下面平臺,隨時瞭解中華蒲氏文化...

欲知更多蒲氏歷史文化,請您關注

天下蒲氏一家親